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大興安嶺哪里有賣羅威納的羅威納價格
發布時間:2017/04/09 18:54:22
信息編碼:5422945514.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開春后冬小麥進入返青階段,接著是分蘗期至拔節期,這兩個生育期對于高產冬小麥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冬小麥從返青至挑旗的這段時間為春季生長階段,一般歷時50-60天,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小麥返青后生長轉旺,吸收養分也逐漸增多,因此追施拔節孕穗肥是當務之急。春季追施拔節孕穗肥,是促進小麥苗情轉化,健壯生長的關鍵,也是保證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在春季小麥施肥中,應以促進小麥高產、優質、高效和資源節約為目的,根據不同類型小麥需肥規律和麥田土壤供肥狀況,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土壤污染。一般高產田控氮、穩磷、增鉀、補微中產田穩氮、增磷、針對性補施鉀肥。在春季小麥施肥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看苗追施
冬前長勢較差、早播、徒長脫肥的麥田,應早施、重施返青肥,一般在地表開始化凍時畝追碳銨20公斤左右,缺磷麥田同時追施過磷酸鈣15公斤左右。麥苗葉色嫩綠,葉片披垂,無脫肥現象,群體較大的麥田,一般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可追施磷、鉀肥料10-12公斤;土壤肥力差,播種偏遲,苗相長勢較差,單株分蘗少,群體數量小的麥田,應每畝追施尿素6-8公斤,并配合追施過磷酸鈣和氧化鉀 5-6公斤。苗數較多或偏旺而未脫肥的麥田,則不施返青肥,推遲到起身期追肥。
二、看麥田肥力
上壤肥力水平較高,基肥施用足量有機肥的麥田,春季要少施或不施氮肥,只施用磷、鉀肥料。土壤肥力較差,基肥施用量不足的麥田應多施—些氮肥,并配合使用磷、鉀肥料。小麥起身期,對中低產麥田、高產麥田的晚茬弱苗及脫肥弱苗、老弱苗,在返青期沒采取肥水促長措施或促得不夠的情況下,起身期要及早重施肥,并澆起身水;對精播高產麥田的壯苗,在控制返青的基礎上,一般應以起身期為肥水主攻期。前期施肥適中或偏少,麥苗無旺長趨勢的麥田,施肥宜早而重,反之宜晚而輕;對高肥、高產麥田,或地力較好、前期施肥較多、群體較大而有旺長趨勢的麥田,起身水應晚澆或不澆,起身肥應晚施或不施。過旺苗還要采用鎮壓、深耘斷根等措施進行控制;對采用獨稈栽培法種植的晚茬麥,應于起身期控制肥水。起身期一般每1/15公頃施標準氮肥15-20千克左右。
三、看麥苗發育
3月上旬是施用拔節肥的最佳時間,此時施肥能促進大蘗成穗,提高成穗率,促進小穗、小花分化,爭取穗大粒多,同時促進頂三葉的生長。拔節期,精播高產麥田的壯苗、偏旺苗,采用一般栽培法種植的壯苗和應用獨稈栽培法種植的晚茬麥,均應在拔節期適時澆水,重施拔節肥。對葉色轉淡,有脫肥趨勢的麥田,要早施、重施拔節肥,并澆好拔節水。對葉色深綠、無落黃表現、葉片寬大披垂的麥田,要晚澆水,少施肥或不施肥。已重施起身肥的麥田,應看麥苗變化情況酌情施用拔節肥。經過返青及起身期的促進,麥苗已轉壯或偏旺的麥田,可只澆水不施肥,或晚澆水,少施肥;仍然表現缺肥而群體較大的麥田,可重施拔節肥;群體不夠、穗數較少的麥田,特別是晚茬弱苗,要適當增加施肥量。拔節期一般每1/15公頃施標準氮肥25千克左右。保水保肥力強的麥田,可以適當早施;保水保肥力差的沙壤土,可適當晚施。
四、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時期,選擇的肥料品種和噴施濃度,要根據小麥長勢、土壤養分狀況和氣候等具體情況來確定。一般抽穗到乳熱期,如葉色發黃,脫肥早衰麥田,重點噴施氮肥,畝噴施1%-2%的尿素溶液或2%-4%的硫酸銨溶液50-60公斤,增產效果十分顯著。沒有早衰現象的高產麥田,不用追施氮肥;有可能貪青晚熱的麥田塊,不要追施氮肥,應畝噴施0.2%-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5%的草木灰水50-60公斤,均能獲得一定的增產效果。施氮肥較多的缺磷麥田,重點畝噴灑2%-4%的過磷酸鈣溶液,或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60公斤,也能達到促進籽粒灌漿,提高千粒重的效果。中、低產麥田可用氮、磷混合噴施。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2680875129@qq.com
信息標題:大興安嶺哪里有賣羅威納的羅威納價格
蘑菇栽培中要想高產、穩產,必須牢牢掌握以下八項防病措施。 一、樹立綜合防治觀念。食用菌病害的發生甚至流行或發展,都有其發展規律,表面上看,病害僅在某一生產環節出現,但是病害的發生是需要相當多的條件的。因此,防病應從源頭抓起,至生產完全結束為止,中間環節亦不能稍有放松以徹底杜絕病害發生的渠道。 二、選用優良脫毒菌種,是保證菌種不帶任何病毒病菌、確保菌絲健壯、提高菌絲抗性的有效措施。脫毒菌種自身不攜帶任何病毒病菌;由于在脫毒過程中人為調控基質及溫度,又使其大大提高了對外界條件的適應性及抗逆性;脫毒過程的同時又是一個惡劣條件下的馴化過程,使菌種自一開始就生長在相對的環境中,在逐漸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自然增強抗性、提高抗病性。 三、嚴格菇棚及栽培環境中的消毒處理,是消滅殘存病毒病菌的主要手段。首先,菇棚周邊糞堆、草堆、垃圾等應清理干凈,將雜草類一并清除。多次噴灑500倍左右的多菌靈類殺菌藥物,以徹底清潔環境。其次,對老菇棚應刮除墻皮,有條件時可將地表鏟除1 厘米左右,最后兌制5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對棚內進行地毯式噴灑,即使墻體、邊角、立柱、通風孔等也應噴灑藥物,不留任何死角。揭去棚膜上的覆蓋物,令其曝曬,約5-7天即可啟用。該項措施能夠較徹底地殺滅棚內病害,病原菌也可使用10倍的強優戊二醛溶液、200倍金星消毒液,甲醛配制多甲溶液噴灑殺菌的效果亦很好,一般可按多菌靈:甲醛:水為1:2:100的比例,如果上季栽培時病害較重可適當加大藥物濃度。最后對原發病害嚴重的菇棚,可拆除上層架桿、塑膜等物,棚內堆以秸稈雜草,點燃焚燒,將草灰翻入土層中,重新架桿覆膜,再施藥物噴灑,效果很好。具體操作時應選擇無風天氣,并備有適當的滅火手段。 四、對覆土材料進行有效處理,是防止帶病進棚的重要環節。覆土材料的殺菌處理,宜采用曝曬、藥物、堆悶的辦法,選擇覆土材料后,在硬化地面進行曝曬,隨著翻動,使土粒保持在0.5厘米以下的粒度,多為粉末狀,配制1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邊噴邊拌,反復2次,建棚后覆膜進行堆悶效果極好。 五、基料處理要嚴格,這是確保“不帶病進棚”的關鍵環節。該階段包括干料的曝曬處理,堆酵處理的均勻一致和裝袋播種的規范化熟料接種以及培養發菌等環境的清潔殺菌。完成發菌后,菌袋進棚前應配制2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盛于大盆等容器,將菌袋浸洗一遍后再進棚。 六、菇棚內經常噴灑殺菌抑菌藥物,是出菇管理過程中主要的預防手段。自菌袋進棚或基料進棚播種后,即應經常噴施藥物,以達預防病害之目的。 七、將病害消滅在萌芽之中。初發之時,是防止病害大量繁殖形成危害的主要措施。對初發病害,應徹底處理,對菌袋立體栽培的,連同發病菌袋清理出棚,浸藥后深埋處理。數量較大時,可噴藥后進行堆悶,也可撒拌石灰粉后進行堆悶,方法是;建堆后,用稀泥巴將土堆封堆,令其自然發酵,產熱殺死病菌。對覆土栽培的,應擴大病區范圍連同基料一控到底,清理出棚。 八、有效防止和殺滅害蟲,也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多害蟲往往攜帶大量病菌,一旦進棚,即可形成“病源”,到處傳播,形成蔓延,因此在防治病害的時候,萬不可忽視對蟲害的控制和殺滅。主要措施有:清理外部環境,噴施高效低毒藥物控制蟲源;菇棚門口撒施2米以上石灰過道,以防爬蟲類進入;通風口、門口封掛防蟲網,以防飛蟲類進入;發現蟲害后,采取毒餌誘殺方式,效果較好。對菇蚊蠅類,可在出菇間歇期噴灑滅害靈類即可殺滅;也可配制糖醋液誘殺,按高度白酒:糖:醋:水為1:2:3:4的比例配好后,加3-4滴敵敵畏液盛于容器,成蟲趨味飛入,即可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