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 > 正文
信息類型:
信息標題:歐李種子一般什么價格我知道
發布時間:2017/05/12 11:44:29
信息編碼:4429755276.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近年來,鯽魚以其適應性強、食性雜、生長快、抗病力強及肉味鮮美等特點,正成為當前淡水養殖熱門品種之一。那么,池塘主養鯽魚怎樣才能當年出塘獲得高產呢? 密度適當
為了降低養殖成本,最好自己用池塘培育大規格鯽魚種,每畝放養鯽魚夏花0.8-1.2萬尾,培育到50-60克后再轉塘進行成魚養殖。養殖密度以每畝投放50-60克的魚種1500-1800尾最佳,這樣可使商品魚規格達到350-400克以上。 搭配品種
培育大規格鯽魚種不要搭配草魚和鯉魚,而應選擇鰱魚和鳙魚,數量以占主養鯽魚20%左右為宜,鳙魚則占鰱魚的10%左右。搭配品種的放養時間不宜過早,尤其是過早投入鳙魚對鯽魚馴化的影響更大。 魚種馴化
鯽魚是生活在水體中下層的魚類,主養鯽魚的魚塘,必須對魚種進行馴化,使全部鯽魚在投食后能快速上浮搶食,這非常有利于鯽魚生長。馴化時應注意五點:一是培育魚種階段馴化相對容易些;二是馴化時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添加劑,縮短馴化時間;三是在投放密度已經確定的情況下,馴化期間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對增加密度,這樣更有利于馴化;四是鰱、鳙魚種應在主養鯽魚上浮搶食習慣形成后投放;五是馴化期間,池塘水質宜“清瘦”不宜“濁肥”。 飼料粒徑
飼喂鯽魚的飼料粒徑應“就小不就大”。規格10克以下的鯽魚應選擇粒徑0.5毫米的飼料,規格10-30克的選1毫米,30-75克的選1.5毫米,75-100克的選2毫米,150-300克的選2.5毫米,300克以上的選3.2毫米。
鯽魚養殖塘的投飼率,應視鯽魚的大小及池塘水溫而定,規格25-50克時投飼率為2-3.5%;規格50-100克時投飼率為1.7-3%;100-200 克時為1.4-2.6%;200-300克時為1.2-2.3%,300克以上時為1-1.9%。水溫低于15℃時,投飼率取最低值;16-23℃時,鯽魚攝食力較強,投飼率取平均值;水溫24-29℃時是鯽魚食欲最旺盛時期,投飼率應取最高值,保證餌料充足。 疫病防治
鯽魚抗病力強,沒有大的傳染病。相對來說,出血性錨頭鳋病危害較大,主要特征為鯽魚浮水慢游乏力、色澤淡白,魚體表腹部、背脊兩側可見針狀蟲體寄生,蟲體著生處有綠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紅斑,病灶部位鱗片松動或脫落,粘液增多,少數形成明顯潰瘍。在發病季節,對小面積主養池每半月每立方米潑灑90%晶體敵百蟲 0.3克;對大面積鯽魚養殖池,可在食場周圍用敵百蟲掛簍(袋),每月1-2次,每次連掛2天,均有良好預防效果。對發病池塘,可一次性每立方米潑灑 90%晶體敵百蟲0.5克、0.2克硫酸亞鐵合劑,效果較好。
以上信息由范道青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張小姐(百度力薦誠信商家)(女)
聯系電話:0527-83533616
手機號碼:15151132222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江蘇宿遷龍廟鎮向陽路24號
郵政編碼:223642
電子郵箱:594459879@qq.com
信息標題:歐李種子一般什么價格我知道
胎衣不下是母畜特別是母牛常見的產后疾病。母牛產后12小時至24小時仍未見胎衣完全排出,即為胎衣不下。
發病原因
1.營養、年齡等因素:母牛懷孕期營養缺乏,體質虛弱;母牛年齡過大,子宮收縮力微弱;運動不足。
2.疾病因素:孕期疾病導致子宮內膜和胎膜粘連;患布氏桿菌病;母牛流產等。
3.胎兒因素:胎兒過大或雙胞胎,至子宮過度擴張而收縮遲緩。
4.生理因素:母牛的子宮體和子宮角的黏膜上,有四排圓形隆起的子宮肉阜,它是子宮壁和胎膜相結合的部位,在孕期特別大。其胎盤屬于絨毛葉型,絨毛葉與子宮內膜的子宮肉阜緊緊嵌合,由絨毛葉包裹子宮肉阜構成胎盤塊。結合緊密的絨毛葉型胎盤,是牛容易發生胎衣不下的生理基礎。
臨床癥狀
母牛產犢后努責不止,而胎衣未見排出或僅排出一部分,超過12小時仍未完全排出;母牛努責微弱或停止,致胎衣滯留。一般沒有全身癥狀。
牛胎衣不下繼發癥主要有:胎衣滯留在子宮內,引起產科炎癥,陰門流出渾濁、異味液體,造成急性或慢性子宮內膜炎,嚴重時可導致病原微生物從子宮侵入血液,以及腐敗產物直接吸收入血,引起體溫升高和敗血癥,致母牛死亡;胎衣不下治療不當,多數影響繁殖能力。
以中藥為主的保守療法
對牛胎衣不下的治療,過去多采用手術剝離的辦法。此法簡單易行,但在實踐中不斷被發現有很多缺點:一是容易撕裂絨毛葉,造成子宮損傷或出血,危及母牛生命;二是造成人為污染,病原微生物趁機感染子宮,引起繼發疾病;三是剝離不全,易殘留胎衣碎片。
鑒于手術療法的種種缺陷,我們在實踐中探索以中藥為主的保守療法,取得良效。
1.中藥方劑為益母生化散,原用于產后惡露不盡、產后腹痛。主要組分為益母草100、當歸60、川芎30、桃仁20、炙甘草25、炮姜15,以上為一次量,每日3次,為末灌服或拌料。
2.注射中藥針劑為魚腥草注射液,每次40毫升,必要時配合頭孢噻呋鈉。應用縮宮素為輔助。
實例
2011年4月,山東省莒縣東莞鎮某村一懷孕后期母牛,因連續放牧又過度使役致流產。產下一胎兒,早產犢短暫存活后死亡。此后母牛不斷努責,20小時后不見胎衣排出,遂求診。診斷為胎體不下。采用以下藥物:益母生化散250克,拌料喂服,每日3次,連用4天;縮宮素100單位,僅肌注1次。
經以上治療,該母牛于流產后第六天完全排出胎衣。以后回訪,該牛正常發情配種懷孕。
小結
益母草是產科圣藥,活血祛瘀,溫經通絡,顯著興奮子宮,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母牛產后氣血雙虛、氣虛血滯,則以當歸、川芎補血行血和血,以桃仁活血化瘀,收縮子宮、排出胎衣和惡露,促進子宮復原。
魚腥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作用,在獸醫臨床上應用較廣。廣泛用于治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子宮疾病等。在這里用以抑制子宮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縮宮素過去稱為催產素,主要引起子宮收縮,同時會引起子宮頸開放,主要有催產作用,此用于排出胎衣。關于縮宮素的應用時機,我們認為最適時間是產后12小時至24小時。母牛分娩前后,雌激素水平升高到正常水平以上,雌激素能使子宮收縮力增強以及增加子宮平滑肌對催產素的敏感性,雌激素水平和對催產素的促進作用會隨時間延續而降低,所以在母牛分娩2天~3天后,再應用縮宮素效果不佳。關于使用的劑量,不是越大越好,一般以100單位為宜;有的養殖戶和獸醫片面強調大劑量用藥,反而會引起子宮頸口持續收縮(類似于痙攣),更不利于胎衣排出。
總之,用以中藥為主的保守療法治療牛胎衣不下,安全、高效,效果優于傳統的手術剝離法,具有排衣清露徹底、母牛恢復快、無后遺癥等特點,值得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