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江西哪里有賣羅威納的羅威納價格
發布時間:2017/04/09 20:42:24
信息編碼:4224508007.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一、黃淮海地區冬小麥機械化生產技術 技術概述:黃淮海地區冬小麥機械化生產技術包括播前準備、精量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獲等四方面內容。在一定區域內,提倡標準化作業,小麥品種類型、耕作模式、種植規格、機具作業幅寬、作業機具的調試等應盡量規范一致,并考慮與其他作業環節及下茬作物匹配。 技術要點: 1.播前準備 (1)秸稈處理 前茬作物收獲后,對田間剩余秸稈進行粉碎還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稈長度≤10厘米,且拋撒均勻。 (2)旋耕整地 適宜作業的土壤含水率15%?25%。旋耕深度要達到12厘米以上,旋耕深淺一致,耕深穩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5%,碎土率≥50%。必要時鎮壓,為提高播種質量奠定基礎。間隔3?4年深松1次,打破犁底層。深松整地深度一般為35?40厘米,穩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深松后應及時合墑。 (3)保護性耕作 實行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如田間秸稈覆蓋狀況或地表平整度影響免耕播種作業質量,應進行秸稈勻撒處理或地表平整,保證播種質量。 (4)耕翻整地 對上茬作物根茬較硬,沒有實行保護性耕作的地區,小麥播種前需進行耕翻整地,適宜耕翻整地的土壤含水率需在15%?25%之間。耕翻整地屬于重負荷作業,需用大中型拖拉機牽引,拖拉機功率應根據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選配。 整地質量要求:耕深≥20厘米,深淺一致,無重耕或漏耕,耕深及耕寬變異系數≤10%。犁溝平直,溝底平整,垡塊翻轉良好、扣實,以掩埋雜草、肥料和殘茬。耕翻后及時進行整地作業,要求土壤散碎良好,地表平整,滿足播種要求。 2.精量播種 (1)適期播種 一般冬性品種播種適期為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6?18攝氏度,半冬性品種為14?16攝氏度,春性品種為12?14攝氏度。具體確定冬小麥播種適期時還要考慮麥田的土壤類型、土壤墑情和安全越冬情況等。旱地播種應掌握有墑不等時、時到不等墑的原則。 (2)適量播種 根據品種分蘗成穗特性、播期和土壤肥力水平確定播種量。黃淮海中部、南部高產麥田或分蘗成穗率高的品種,播量一般控制在6?8千克/畝,基本苗控制在12萬?15萬株/畝;中產麥田或分蘗成穗率低的品種播量一般控制在8?11千克/畝,基本苗控制在15萬?20萬株/畝;黃淮海北部播量一般控制在11?13千克/畝,基本苗控制在18萬?25萬株/畝。晚播麥田適當增加播量,無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播量12?15千克/畝,基本苗控制在20萬?25萬株/畝。 (3)提高播種質量 采用機械化精少量播種技術一次完成施肥、播種、鎮壓等復式作業。播種深度為3?5厘米,要求播量精確、下種均勻,無漏播,無重播,覆土均勻嚴密,播后鎮壓效果良好。實行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播種時應保證種子與土壤接觸良好。調整播量時,應考慮藥劑拌種使種子重量增加的因素。 (4)播種機具選用 根據當地實際和農藝要求,選用帶有鎮壓裝置的精少量播種機具,一次性完成秸稈處理、播種、施肥、鎮壓等復式作業。其中,少免耕播種機應具有較強的秸稈防堵能力,施肥機構的排肥能力應達到60公斤/畝以上。 3.田間管理 (1)冬前管理 查苗補苗:出苗后及時查苗,發現漏播及時浸種催芽補種。苗期病蟲草害防治:根據病蟲草害發生情況選用適合的藥劑及用量,按照機械化高效植保技術操作規程進行防治作業。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噴桿式噴霧機進行均勻噴灑,要做到不漏噴、不重噴、無滴漏,以防出現藥害。適時澆越冬水:當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3?5攝氏度時開始澆越冬水,一般每畝灌水量為40立方米左右。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低壓噴灌、滴灌、微噴帶等節水灌溉技術和裝備。 (2)春季管理 返青期鎮壓:對麥苗過旺和秸稈還田量大的地塊應進行返青期鎮壓,可采用拖拉機牽引鎮壓器進行鎮壓,以沉實土壤,提溫保墑。起身拔節期追肥澆水:澆水時間應視苗情和墑情而定,正常情況下,三類苗宜在返青期澆水,二類苗宜在起身期澆水,一類苗宜在拔節期澆水。根據肥料運籌方式結合澆水,同步施肥,可采用低壓噴灌、微噴等節水灌溉技術。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起身拔節期和抽穗期是病蟲害防治的兩個關鍵時期。各地應加強植保機械化作業指導與服務,根據植保部門的預測預報選擇適宜的藥劑和施藥時間。在植保機具選擇上,可采用機動噴霧機、背負式噴霧噴粉機、電動噴霧機、農業航空植保等機具。機械化植保作業應符合噴霧機(器)作業質量、噴霧器安全施藥技術規范等方面的要求。 (3)肥料運籌 根據地力基礎和產量目標確定肥料用量、時期及底追比例,提倡測土配方施肥和機械深施。磷、鉀肥和有機肥全部底施。免耕播種時種肥要選用氮、磷、鉀有效含量40%以上的粒狀復合肥或復混肥,施用量一般40?50千克/畝,肥料應施在種子正或側下方3?5厘米處,肥帶寬度宜在3厘米以上。追肥根據苗情長勢而定。 4.收獲 目前小麥聯合收獲機型號較多,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為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種出苗質量,要求小麥聯合收割機帶有秸稈粉碎及拋灑裝置,確保秸稈均勻分布地表。收獲時間應掌握在蠟熟末期,同時做到割茬高度≤15厘米,收割損失率≤2%。作業后,收割機應及時清倉,防止病蟲害跨地區傳播。 5.注意事項 作業前應檢查機具技術狀況,查看機具各裝置是否連接牢固,轉動部件是否靈活,傳動部件是否可靠,潤滑狀況是否良好,懸掛升降裝置是否靈敏可靠。播種機播種量及施肥量調整準確,各行均勻。植保機具作業后要妥善處理殘留藥液,徹底清洗施藥器械,防止污染水源和農田。 適宜推廣地區:黃淮海地區 二、稻茬麥機械化生產技術 技術概述:稻茬麥機械化生產技術包括播前準備、精量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獲等四方面內容。在一定區域內,提倡標準化作業,小麥品種類型、耕作模式、種植規格、機具作業幅寬、作業機具的調試等應盡量規范一致,并考慮與其他作業環節及下茬作物匹配。 技術要點: 1.播前準備 應根據茬口和土壤墑情情況,選擇適宜的耕整地方式。秈稻茬口小麥播前有一定的耕整時間,應適墑采用深旋耕或翻耕淺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精細整地,耕整深度應在15厘米以上。粳稻茬口相對較緊,應在水稻收獲前10?15天排水,并采用深旋耕方式搶茬適墑整地,要求地表平整,土壤細碎,無大土塊。如無整地茬口,可考慮采用小麥少免耕播種或稻坂茬播種。 提倡水稻秸稈還田。收獲水稻時應在收割機上加裝碎草與勻草裝置,稻秸長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并均勻拋撒。盡可能采用翻耕或反旋耕方式深埋稻秸,特別注意盡量減少地表5厘米以內土層的稻秸量,以保證播種質量,為麥苗扎根、抗凍防倒奠定基礎。 耕地前應施足底(基)肥,提倡用播(撒)肥機精確控制施肥量,并提高施肥均勻度。也可將種肥兩用播種機的排種管和開溝器卸掉,用排肥器施肥,在精確控制施肥量的同時,還能通過肥料從高處降落并在地面的反彈提高肥料顆粒在田間分布的均勻程度。底肥為復合肥和尿素,機械振動易造成復合肥和尿素在肥箱中自動分層,不宜直接混合后施用。提倡采用雙肥箱播(撒)肥機,或復合肥與尿素分別施肥的方式。 2.精量播種 根據農業部門的推薦,以及實際的茬口情況、品種特性、氣候類型、土壤墑情等確定不同生態區具體播期,在適宜的氣候條件與土壤墑情下力爭適期播種。 根據不同品種特性、播期和地力水平確定播種量,嚴格控制基本苗。稻茬小麥適期播種條件下每畝播量10?13千克,基本苗以15萬?20萬株為宜。早播、土壤肥力相對較好的田塊播量適當減少,肥力相對較差的田塊適當增加。此外,遲于當地適播期,每推遲一天播種,播量應增加0.5千克/畝,但最大基本苗以不超過所選用品種適宜畝穗數的80%為宜。 堅持機械化勻播作業。耕整地質量高、墑情適宜、肥力較好的高產田提倡機械擴行條播。茬口緊張的粳稻茬小麥需搶茬播種,應選擇旋耕播種一體機完成“旋耕?播種?蓋籽?鎮壓”一次性作業。土壤比較粘濕的田塊,可用小麥擺播機進行機械撒播,改條播為機械均勻擺播,先播種后淺旋滅茬蓋籽。播種后用圓盤開溝機及時開溝,以利迅速排除地表水和降低土壤含水量。同時將切碎的溝土拋撒到兩側,均勻地覆蓋到已播的地表。開溝深度25?35厘米,溝距3?4米,左右兩側拋土幅度各2米左右。 3.田間管理 (1)合理施肥 根據不同品種產量水平、品質類型、需肥特性和土壤類型確定總施肥量,提倡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和機械深施。 (2)病蟲草害及倒伏防治 稻茬小麥草害采用播種后出苗前“封閉化除”;在越冬前氣溫較高或返青后氣溫回暖、日均溫達到5?8攝氏度時,對需要防治的麥田再選用適宜的除草劑及時化除。稻茬小麥區常見的病害為紋枯病、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其中赤霉病應以預防為主。近年稻茬小麥蚜蟲等蟲害呈加重趨勢,在達到防治標準時應及時噴藥治蟲。 稻茬麥倒伏較為常見,在選用正確的栽培技術基礎上可考慮輔以化控防倒技術。對于群體較大、有倒伏風險的麥田,應在起身前畝噴施藥劑。拔節至孕穗期發現有倒伏風險的田塊,可在孕穗至抽穗期間噴施藥劑,降低植株重心防倒伏。 在植保機具選擇上,可采用機動噴霧機、背負式噴霧噴粉機、電動噴霧機、農業航空植保等機具,機械化植保作業應符合噴霧機(器)作業質量、噴霧器安全施藥技術規范等方面的要求。 (3)排灌 稻茬麥生長期間雨水較多,應搞好以排水為主的田間溝渠,合理配置外三溝和內三溝,做到“三溝”配套,溝溝相連,排水通暢。要求田外溝深1米以上,田頭溝深40厘米以上,并與田外溝暢通;田內橫溝間距小于50米、深30?40厘米,田內豎溝間距小于3米、深20?30厘米。機械開溝作業不僅效率高,且開溝質量好、走向整齊、溝壁和溝底光滑易于排水。一般采用圓盤式開溝機(配置大型動力)或旋耕刀(切土刀)式開溝機(配手扶拖拉機)開溝,根據不同溝的功能要求設定開溝深度。冬春兩季注意清溝理墑,保持溝系暢通、排水順暢,確保雨止田干。播種后若遇干旱和墑情不適,可灌出苗水,促進及時出苗,但切忌大水漫灌;拔節期若遇持續干旱應及時灌小水;灌漿期若遇到持續干旱和高溫天氣,也應及時灌水。 4.收獲 收割前,應做好田間排水及機具通行條件準備。目前小麥聯合收割機型號較多,對土壤含水量高的麥田,應采用履帶式稻麥聯合收割機。為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種出苗質量,要求小麥聯合收割機帶有秸稈粉碎及拋撒裝置,確保秸稈均勻分布地表。收獲時間應掌握在蠟熟末期,同時做到割茬高度≤15厘米,收割損失率≤2%。作業后,收獲機應及時清倉,防止病蟲害跨地區傳播。 5.注意事項 作業前應檢查機具技術狀況,查看機具各裝置是否連接牢固,轉動部件是否靈活,傳動部件是否可靠,潤滑狀況是否良好,懸掛升降裝置是否靈敏可靠。播種機、聯合收割機作業中應及時清理保養,作業后應及時進行防銹處理;植保機具作業后要妥善處理殘留藥液,徹底清洗施藥器械,防止污染水源和農田。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2680875129@qq.com
信息標題:江西哪里有賣羅威納的羅威納價格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機械化種植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環節。水稻機械化種植包括機插秧、機直播、機拋秧等。為了能正確操作和使用插秧機,我們首先來了解和熟悉插秧機各部位的名稱和作用。
一、手扶插秧機的主要結構與原理
手扶插秧機主要由發動機控制系統、駕駛操作系統、插植系統、油壓系統、行走系統等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
插植臂運轉帶動秧針工作,把秧苗從苗盤上取下,再利用推秧器把秧苗插入地下,從而插秧完成。
二、手扶插秧機的安裝與啟動
為了能夠正確使用插秧機,以達到穩產和高產的效果,必須正確掌握插秧機的操作和使用方法。首先您要打開隨機配件箱,根據里面的配件清單,核實配件。其中,中間標桿和預備苗盤架是需要您自己來安裝的,下面,我們就向您介紹其安裝方法。
首先要找出中心標桿,可直接將它組合固定在機器的前端。然后開始組裝預備苗盤架。第一步:將彈簧以正確的方向裝配在導桿上。隨后將導桿固定在苗盤支架上;第二步:將苗盤架前輥輪固定好,然后將苗盤架往插秧機上裝配時請先松開導桿上的支架固定板,將兩只后輥輪裝配在支架導桿上。接下來把苗盤架放在支架導桿上,固定好支架固定板,裝好最后兩個前輥輪。這樣苗盤架就裝配好了,做好后別忘了用手操作一下,檢查裝配是否到位。現在,您的機器就是一臺整機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操作使用這臺插秧機。在啟動機器之前,先要檢查機油和燃油是否充足。如果不足的話一定要補足。接著打開油箱蓋,加入適量純凈的汽油,加油時一定不能有明火,將燃油開關放在開的位置。
現在您可以準備啟動插秧機了。將變速桿放在中立,啟動開關旋轉到運轉位置,如果是夜間請放在照明位置。然后輕輕拉出節氣門手柄。主離合器與插秧機離合器搬到“切斷”位置,油壓手柄處于“下降”位置。并將油門手柄向內側調節到1/2的處。接著,拉動反沖式啟動器,啟動發動機,將風門推回。抬升機器,將變速桿撥到行走或插秧檔,緩慢地連接主離合器,機器就可以行走了。往大田行走時,為了防止顛簸,可以將變速桿放在插秧檔,緩慢轉移機器。
三、作業方法
1、準備工作
田塊的狀態或秧苗的條件不符合插秧作業時,就會降低作業質量。所以,首先要求田塊相對平坦,耕深在13-15厘米之間, 最適宜的水深在20厘米左右,如果水過深,插秧時會沖倒先插好的臨近苗,水過淺或沒水,秧爪可能會帶回秧苗。田塊準備好了,我們來看看什么樣的秧苗才最適宜插秧。
秧苗要求播種均勻,苗的高度一般要求在12-18厘米,小苗長到3葉,中苗至少3.5葉時才能插秧。同時要求盤根比較緊密,不容易松散,且土層的厚度為2.5厘米左右。同時,苗盤水份不能太大,適合的苗盤用手摁下秧塊土層時會有水漬。基本上土層的含水率在30%-40%之間。取苗的時候,一定要用取苗板,以免傷害到秧苗。
進入田塊時,要從田塊的一個角進入,最好留出兩個機器的寬度,以方便拐彎。油壓手柄要放在“下降”位置,將機器下降。下面要裝秧苗。
2、作業方法
裝秧苗之前,變速桿要放到中立位置,油壓手柄撥到下降,啟動發動機,將主離合器和插植離合器連接,使苗箱移動到導軌的最左邊或最右邊,熄火后拔出秧苗延伸板。用取苗板來裝載秧苗。秧苗應裝送到導軌的前沿位置,既不能留有空隙,又不能壓在導軌上。預備苗支架上可再放入幾盤秧苗,以便于及時供給。如果秧塊過于干燥,可適當灑一點水使其變得潮濕,方便秧塊容易下滑。
裝好秧苗后,啟動機器,將變速手柄撥到插秧位置,連接插秧離合器,這時苗箱開始移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插秧機設有劃印器和側對行器,這是為了保持行距一致而設定的。側對行器有兩個位置,一個是行距33厘米,一個是30厘米,可根據作業要求搬到合適的位置,我們這里種的是粳稻,一般用30厘米就可以了。展開劃印器,同時,對準鄰接秧苗或田埂展開側對行器。最后,緩慢連接主離合器開始進行插秧。
機器在首次作業時,可以先試插一段距離,檢查一下秧苗插秧深度及取苗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再正式插秧。這里,取苗量一般按照粳稻每穴3-5株進行(字幕-雜交稻每穴1-2株)。秧苗插入的深度為2.6厘米,株距在12厘米(字幕-雜交稻株距為20厘米),行距是固定的,為30厘米。
在田里作業時,應考慮插秧作業順序,盡量減少人工插秧的面積。根據插秧作業田塊的大小、形狀有所不同,所以在作業前,一定要策劃好作業的路線,然后有效的完成插秧作業。無論是四角形田塊還是異形的田塊,最好四個角都留出兩個機器的位置方便拐彎,最后只要確保田里每行都滿幅插秧就可以了。
如果秧苗插得不直,可隨時握住手把使機器左右移動達到目的。(字幕-不能握住離合器,否則會使機器拐彎。)插秧時,操作人員一定要走貓步,不能叉開腿走路,否則會導致機器不平衡,影響插秧效果。油門手柄可逐步增大來增加作業的速度。
如需要轉彎時,降低發動機的轉速,切斷插秧離合器手柄,收回劃印器,握住旋轉方向的側離合器轉彎。注意:應留下一個機器的寬度后再轉彎。待旋轉結束后,連接插秧離合器手柄,打開劃印器,繼續作業。(字幕---如果劃印器劃的線看不清楚 可直接用側對行器)
苗箱上的秧苗是有限的,當秧苗到達秧苗補給位置前就必須補給秧苗了。下面介紹秧苗的補給方法。將主離合器和插秧離合器都放在切斷位置,把預備秧苗支架拉向身體方向,調到補給方便的位置。將預備秧苗緩慢的放入苗箱,注意,一定要對準剩余的秧苗,不能有空隙,同時也不能重疊在一起,補給秧苗結束后將預備秧苗支架向前推回。繼續作業。基本上每畝需要18盤秧苗。
插秧作業結束后清除苗箱的剩余秧苗時,將壓苗器向上固定后再清除秧苗。
四、手扶插秧機的調整
插秧機在工作時,如何保證取苗量、株距和插秧的深度,是每一個用戶所關心的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首先來看取苗量的調節。
1、取苗量的調節
手扶插秧機的取苗量調節可分為,縱向取苗量調節和橫向取苗次數調節。
縱向取苗量,主要是指秧針切秧塊的高度范圍。其調節范圍是8-17毫米,標準為11毫米。如果取苗量過大或過小,通過苗移送輥上端的螺母來調節。螺桿往上調,也就是螺母往下調,取苗量變大,反之則相反。
橫向取苗量,是指苗箱由一端移到另外一端時插植臂運動的次數。它的調節有三個檔位,20、24、26。通常,根據苗的大小調節,大苗應放到20的檔位,中苗24,小苗26。這里我們把它放到24的位置。調節時,一定要與苗移送撥叉組合相對應。
2、株距調節
在齒輪箱右側株距變速手柄,共有六檔調節,從外向內分別是:12、14、16一種和17、19、21一種(字幕—所有數據均指厘米)。當變速桿處于插秧一檔時對應的株距分別是12、14、16,用于栽插粳稻;當變速桿處于插秧二檔時,對應的株距分別是17、19、21。用于栽插雜交稻。出廠時穴距為中間檔,也就是14或19。
若想改變插秧密度,可調整變速檔。調節方法 為:變速桿在中立位置,主離合器、插秧離合器接合,插植臂慢速運轉。推或拉株距手柄,調節到所要的位置,然后加大油門,使插植臂高速運轉,確認株距無掉檔現象即可。
3、插秧深度調節
插秧深度可通過改變插深調節手柄的位置來選擇4個檔位;還可以通過換裝浮板后部安裝板的孔位,選擇6個檔位,插上面的孔,插深變淺;插下面的孔,插深變深。在調節安裝板孔的位置時,要注意保證三個浮板安裝孔的位置一致。插秧深度可按照農藝要求而定,一般情況下不漂不倒,越淺越好。這里我們用的中苗,插秧的標準深度可為5毫米—1厘米,插深調節手柄每移動1個檔位,插秧深度就會改變6毫米左右。
插秧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有的部位會因為運轉頻繁,會出現松動、磨損等情況,從而影響栽插的質量。所以,需要及時對插秧機進行正確的調整,使其更好的工作。先來看拉線部分的調整。
1、拉線的調整
需要調整的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轉向拉線的調整(灰色):當插秧機轉向不靈或原地打轉的時候,可以調節轉向拉線。調整拉線上的調整螺桿,使轉向手柄的間隙調整為1毫米即可。左右轉向拉線的調整方法一致。
主離合器拉線的調整(黃色):當插秧機行走無力或主皮帶磨損時,可以調整主離合器拉線。調節拉線上的調整螺母,使主離合器手柄連接到“切斷”字位置時動力開始傳遞或插植臂開始運轉,此位置為最佳狀態。
插秧離合器拉線的調整(綠色):當插植部不能正常結合與分離時,調整插秧離合器拉線,通過調整拉線上的螺母,在主離合器連接時,使插秧離合器手柄在“切斷”位置時插植臂開始運轉,此位置為最佳狀態。
油壓離合器拉線的調整方法(藍色):當機器上升下降不靈敏時,應檢查油壓離合器拉線。先把油門開到最大,切斷主離合器和插秧離合器,調整油壓離合器上的調節螺母使手柄在“上”的位置時,機器3-4秒鐘能升起來,0-2秒鐘下降,升起來以后一定要“固定”。此位置為最佳狀態。倘若線太緊,則上升快,下降慢;線太松,則會上升慢,下降快。
2、插植系統的調整
除了拉線需要調整外,插秧機作業時間長了以后,尤其是插植系統,容易出現松動、磨損等情況,也需要進行檢查及調整。
首先應該檢查秧針和推秧器是否變形,如果變形,要用螺絲刀將秧針向上撬或向下壓,調整到秧針和推秧器之間的間隙達到0.7-2mm為止。
第二步檢查秧針和取苗口的間隙是否一致。秧針如果不在取苗口中間,則容易使秧針變形,加劇橡膠導板的磨損,影響插秧質量。其調整方法為:松開插植曲柄鎖銷上的螺母,敲松曲柄鎖銷,松開搖桿上的螺母,調整插植臂,如果調整不了,松開搖桿上的螺母,增減墊片。如秧針需要向里移動,就減少墊片,如秧針需要向外移動,則增加墊片。秧針移動到合適位置時將各螺母鎖緊。
第三步是用取苗卡規,檢查四個插植臂上的秧針,相對與導航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如果不在,將會影響每穴取秧量的控制,調整方法為:先調整左側插植臂。將縱向取秧手柄放在標準檔上,松開該調節檔位板上的螺栓。移動調節檔位板,讓導軌上下移動到秧針與卡規上的最長刻度線對齊即可。再調整右側插植臂。調整導軌右側的調節螺母,讓導軌上下移動,使秧針與卡規上的最長刻度線對齊即可。最后調整位于內側的兩個插植臂。將搖桿上的鎖緊螺母松開,用錘子輕敲搖桿。插植臂上下移動,使秧針和卡規上的最長刻度線對齊即可。
第四步,檢查苗箱與秧針的側間隙,當苗箱移動到最“左”或“右”端時,四個秧針不能與苗箱取苗口側邊相摩擦。如發生摩擦,則容易使秧針變形,影響插秧質量。調整時,可松開苗箱兩端苗箱支持臂的緊固螺母,輕輕敲擊苗箱支持臂,使其到位即可。最后擰緊螺母。
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檢查和調整后,插植系統又可以回復正常了。
3、其他部分調整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部分也要進行適當的調整。
皮帶調整:機器用以段時間后,皮帶可能會松掉,標準的皮帶應在側面同一水平線上。按下皮帶,下降幅度10-15毫米之間為最好,如果松了,要把發動機向前推動來張緊皮帶,反之相反。
機體平衡的調整:如插秧機左右兩側不平衡時,則插好的秧苗左右兩側插深會不一致。只要調整后機蓋下面的仿形調節螺栓即可。
插植部驅動鏈的張緊調整:啟動機器后,如聽到中間的機體支架組合內有咔噠咔噠的響聲,說明插植部驅動鏈條松了,應及時調緊。可以稍微擰開固定螺栓,將張緊板向下調整到沒有響聲為止。
五、維護與保養
插秧機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時維護和保養,如果您能做好,不但可以提高作業效率,還可以減少故障的發生及延長插秧機的使用壽命。可按照下面介紹的方法對插秧機進行正確的日常保養。
1、發動機機油的更換:打開前機蓋,旋開機油汁,松開放油螺栓,在熱機狀態下將機油排放干凈。排放完畢后,上緊放油螺栓,加注新機油,機油加到機油汁上、下刻度線中間位置,每天必須檢查發動機機油油量。第一次20小時更換,以后每隔50小時更換。
2、齒輪箱油的更換:必須運轉熱機下才能放油。旋開注油塞,松開檢油螺栓,松開放油螺栓放出齒輪油。排放干凈后,擰緊放油螺栓。把機器放平后,再在注油口處加入干凈的齒輪油,直到螺栓口處出油為止。基本為3.5升。齒輪油可每個作業期更換一次。
3、驅動鏈輪箱的加油:把機體前端提高,松開側浮板支架,取出油封,注入300ml齒輪油,裝好油封,正確固定好側浮板支架。(字幕--兩側驅動鏈輪箱加油方法相同。)
4、插植部傳動箱的加油:打開三個注油塞,每個注油口加注1:1混合的黃油和機油約0.2L,每3-5天加入一次。
5、側支架和每個插植臂同樣也要加入0.2升1:1混合的黃油和機油。每天加入一次。
6、搖動曲柄銷需要注入黃油,四個搖動曲柄銷的加油方法一致。
7、新機器凡是有黃色標識的地方就要抹上黃油,尤其注意的是:
a、導軌滑塊處 b、棘輪處 c、上導軌處 d、油壓閥臂運轉部
e、主浮板支架連接處及油壓仿形 f、各黃色標識處
8、每天每天作業結束后應將插秧機用水清洗干凈,以利于第二天作業。
9、每天應該檢查是否有螺栓松動或丟掉的,如有應當及時補充,防止影響其他部件的使用。
上面介紹的是插秧機使用時的日常保養注意事項。如果機器長期不用,除了按照日常保養操作外,還應該進行以下的入庫維修保養。
1、發動機在中速運轉狀態下,用水清洗,應完全清除污物。清洗后不要立即停止運轉,而要繼續轉2-3分鐘。(字幕-注意以免水進入空氣濾清器內)
2、打開前機蓋,關閉燃油濾清器,松開油管放油,排放完畢后安裝好油管,松開汽化器的放油螺栓,應完全放出汽化器內的汽油,以免汽化器內氧化、生銹和堵塞。
3、為了防止汽缸內壁和氣門生銹,打開火花塞,往火化塞孔注入新機油20ml左右后,檢查火花塞,如有積碳,用砂紙清除,將電極間隙調整在0.6-0.7mm毫米即可,安裝好火花塞,將啟動器拉動10轉左右;安裝好前機罩。
4、連接主離合器,緩慢的拉動反沖式啟動器,并在有壓縮感覺的位置停下來。
5、為了延長插植臂內壓彈簧的壽命,插植叉應放在最下面的位置(壓出苗的狀態)時保管。
6、主離合器手柄和插植離合器手柄為“斷開”,油壓手柄“下降”、信號燈開關為“停止”狀態下保管。
7、清洗干凈的插秧機應罩上機罩,并存放在灰塵、潮氣少,無直射陽光的場所,防止風吹雨淋、陽光暴曬。
以上介紹的是手扶式插秧機的使用與維護等知識。機插秧可以不受區域、品種的限制,具有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優勢條件,是提高水稻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的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