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好懷孕期母牛
母牛懷孕后,在生理上排他性強,免疫功能下降,體質虛弱,抗病力低下,因此,要喂好懷孕期母牛,喂給多品種、營養全的配合飼糧,保證胎兒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硒、食鹽、骨粉及青飼料的營養需要。還要喂給小蘇打等緩沖劑,可按采食量的0.7% ~1.5%計算喂給。喂給干草的數量不能減少,保持牛的良好食欲。母牛孕期的飼糧要保持相對穩定,不突然更換飼料,保持好的奶質,否則易引起犢牛下痢。
徹底消毒產房環境
病牛和能排出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帶菌動物是犢牛奶瀉的主要傳染源。犢牛初生后在短時間內大腸桿菌就能隨奶和食物經消化感染發病,環境不衛生、污染臍帶也能感染發病,因此,母牛產前一個月就要把產圈徹底消毒,凈化環境。母牛臨產時更要把牛體、后軀、乳房洗凈消毒,以免感染新生犢牛。切忌養牛無產房、消毒不徹底和走過場及不堅持定期消毒。
給孕牛注射大腸桿菌疫苗
給懷孕期的母牛注射大腸桿菌疫苗,應注射當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菌株所制成的菌苗,對犢牛的腹瀉病有一定的預防效果。給出生后的新生犢牛注射大腸桿菌高免血清,也有預防犢牛腹瀉的效果,可使犢牛度過3日齡內奶瀉最易感染發病的最初幾天。切忌用非當地流行的大腸桿菌菌株制備的菌苗注射。
注射犢牛母牛血
犢牛出生后,為增強其抵抗力,在犢牛皮下注射脫纖的母牛血100毫升~150毫升或靜脈注射母牛血150毫升~300毫升,可明顯提高新生犢牛的抗病力,有利于初生犢牛奶瀉的預防。
注射犢牛初乳
可及早給新生后的犢牛肌肉注射30毫升~50毫升無菌初乳,據張健永試用對犢牛大腸桿菌病有95%以上的保護率。方法是把無菌的初乳經肌肉分點注射,每日一次,連用3日。切忌使用過晚,因為新生犢牛3日內是大腸桿菌最易感染的發病期。
提高犢牛免疫力
新生犢牛離開溫暖和營養供給的母體,遇到的外界環境應激大,不適應,沒有抵抗力,應盡快喂給初乳,以獲得自身保護的免疫力,更是預防犢牛奶瀉最有效的一招。因為產下3天后的常乳中免疫球蛋白已消失,喂奶晚了,就不能獲得足夠的免疫力。初乳更要喂足,因為每頭犢牛至少要食入14克以上的免疫球蛋白才能防止大腸桿菌敗血癥。正確的喂奶方法是每次喂奶前,應先去掉含菌多的頭兩把奶,發現奶稠或過稀,應加少許小蘇打再喂,要及時調整母牛飼糧,改善奶質,有預防奶犢拉稀的效果。切忌喂奶犢初乳不得法和饑飽無度。
控制奶瀉犢牛飲食
每天要注意奶犢糞便,發現有輕度腹瀉時,要適當控制飲食,主要是限制喂奶量,不一次性多喂奶,每次可喂新鮮奶0.5千克,以后隨日齡長大,逐漸增加喂奶量。喂奶要加熱,不能喂涼奶,防止冷刺激腸胃而發生腹瀉。喂腹瀉犢牛,奶不能太濃,喂奶時應加入 35℃~38℃的溫開水,降低奶的濃度,減輕腸胃消化奶的負擔,又能使牛奶在胃中凝固成小塊,便于消化,吸收得好,否則易加重奶瀉的病情。切忌喂奶犢涼奶或奶汁過濃。
排出奶犢胃腸有毒物
對腹瀉較重的奶犢,應禁食6小時~8小時,控空肚子,但要自由飲水,也是治療奶犢腹瀉的一個好方法,禁食的目的是要把奶犢肚子里的有毒物排出排空,減輕腸胃的消化負擔,恢復奶犢的消化機能,能較好地緩解腹瀉,減輕病癥,縮短病程,促進康復。
給奶瀉犢牛補充體液
犢牛腹瀉是引起脫水和酸中毒最常見的重要原因,體液療法是矯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恢復牛體機能最重要手段。奶瀉犢牛在禁食期間,可飲服糖鹽水,以補充體液。方法是把燒開滅菌的溫水,在每千毫升水中加入2湯匙白糖和2克~3克食鹽,溶化后當水飲牛,不限量,自由飲用。能及時補充因奶瀉而失去的水分和鹽,還能促進腸道廢物和毒素的排出。如能飲牛口服液鹽(鹽3.5克,小蘇打2.5克,氯化鉀1.5克,糖20 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補充和調解電解質平衡,解毒和治療奶瀉的效果更好。
犢牛奶瀉胃腸的調理
奶瀉的犢牛補液,奶瀉緩解后,最好先喂純米湯,有營養,好消化,能沉淀和吸附毒物,可避免毒物再吸收,保護腸黏膜;或喂2個蛋清或煮熟的豆漿;也可喂飲濃茶水或高錳酸鉀水,有消毒和收斂腸道的作用。喂過純米湯,再將牛奶和純米湯各占一半混合后喂,待腹瀉好轉后再恢復喂全奶,使其逐步適應高蛋白、高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切忌胃腸機能沒恢復,就忙于喂高蛋白和高脂食物,防止消化不良的出現。
早期用藥預防犢牛奶瀉
犢牛奶瀉是新生犢牛2日~3日內高致病性疾病,重在早期用抗菌藥物預防,在犢牛初生的當天,在沒喂奶前喂給磺胺脒最好,最晚應在6小時前喂,每次喂10克~20克,每天2次~3次,連用3日,也可在喂初乳前灌喂土霉素,每日每千克體重35毫克,分2次~3 次喂服,以及早抑制腸道大腸桿菌的生長和繁殖,控制奶瀉的發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比發病后再用藥效果好得多。
給新生犢牛喂有益菌
酸奶是喂犢牛最好的一種保健食品,具有好的抑菌作用,增進食欲,保護腸黏膜,增加胃腸有益菌的數量,阻止腸道病原微生物生長和繁殖,可控制下痢的發生。用乳酸菌把牛奶發酵成酸奶喂,應從出生后當天就開始喂,日喂3次,每次喂200毫升~300毫升,治療量增加一倍以上,有病可治,無病可防。
給初生犢牛補鐵補硒
新生后的奶犢,從母牛奶中能得到充足的鐵,一般不貧血。但隨著幼牛長大,母牛奶供給的鐵已不能滿足犢牛的需要,犢牛比大牛更敏感,容易引起貧血性下痢和食欲減退及輕度腹瀉。犢牛缺硒,可使犢牛生長發育受阻,易患白肌病等。因此,應及早補鐵補硒。可早喂些含鐵多的稀粥、菜湯菜泥、豆腐、蛋黃等食物,也可補喂硫酸亞鐵或讓牛自由舔食深層沒被污染的紅土。硒的補充量,可按每千克日糧干物質補充0.1毫克。
喂給犢牛干草茶或長干草
為促進犢牛胃腸的早期發育,增強瘤胃消化機能,早適應吃草,可在1周齡開始適當補喂優質長干草,自由采食,喂青草時不易多喂,防止拉稀。最好喂給干草茶,效果好,犢牛愛吃,不下痢,增重快。制法是每千克干草中加入70℃~80℃熱水5毫升~6毫升,浸泡5 小時~6小時,過濾后喂即可。
灌服魚石脂乳酸液
取魚石脂20克、乳酸2克,加清水90毫升,混合配成魚石脂乳酸溶液,灌服,每次5毫升~8毫升,每日2次~3次,連用3日,以消毒和制止犢牛腸道發酵、抑制細菌的生長發育和繁殖。
喂奶瀉犢牛白礬和大蒜
發現犢牛奶瀉的糞便中附有黏液性氣泡沫,可用民間治療下痢的方法,有較好的收斂作用。白礬每頭牛每次 10克,再配以大蒜50克,共搗為泥,有好的制菌作用,另加白酒100毫升,再加適量溫水混合后灌下,每天2次,一般連用2天~3天即可痊愈。對于菌痢,在使用白礬蒜泥療法的同時,配合使用抗生素,效果更好。
使用干擾素治療嚴重犢牛腹瀉
在使用抗生素和收斂劑等療法治療奶瀉犢牛效果不明顯時,可采用免疫干擾素療法配合治療,有較好的治愈效果。可用雞新城疫病毒1系疫苗作為誘導劑產生的干擾素能干擾輪狀病毒等。疫苗用量為0.5毫升,加250毫升~500毫升生理鹽水稀釋,每犢每次10毫升 ~15毫升,肌肉或交巢穴注射,一般用藥一次即可見效,嚴重奶瀉犢牛隔日再重復用藥一次。切忌每次用藥不現用現配,或用后的疫苗亂扔。
加強奶瀉犢牛的護理
犢牛新生后要加強護理,特別要做好臍帶處理,和環境及牛體消毒,防止感染大腸桿菌,犢牛吃奶要定時定量定溫,防止喂奶過量、奶溫過低而拉稀。要給犢牛以安靜舒適的環境、充分休息和細心周到的護理,天冷、氣溫驟降時,最好的保育措施是做好牛舍的保溫,保持牛舍衛生、干燥、不潮濕,尤其犢牛腹部,要鋪墊草,不能受涼。因為氣溫低,再臥涼地,對奶瀉犢牛極為有害。奶瀉病犢的胃腸蠕動本已加快,腹部再受涼,要使腸蠕動加劇,很不利于腹瀉的痊愈。如犢牛腹部已受涼,要盡快在腹部熱敷,并飲給熱水,使受涼的腹部轉暖。犢牛喂飲過后要帶口籠,以免誤食污物引起拉稀或犢牛間相互舔食牛體,易患下痢和食毛癥等疾病。牛床最好用發暖的木制品或紅磚鋪,防止太涼受病拉稀,污染的墊草要勤換,環境及污染物要清除后消毒,以免感染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