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網農業百科:
1、車輪蟲病 1.1病原體:由車輪蟲寄生所引起。 1.2癥狀特點:該蟲寄生于魚鰓或體表,寄生于鰓上的一般較小,體表的較大。被感染的魚分泌大量的粘液,有時體表出現一層白翳,診斷此病,一般通過顯微鏡檢查,可見活的蟲體在低倍鏡視野呈“車輪”狀滾動。 1.3流行情況: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主要在苗種培育時,危害很大,會引起大批死亡。成魚一般危害不大。 1.4防治: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0.7mg/L全池遍灑。但要注意適時換水。不能單用硫酸銅,根據楊治國等報道,硫酸銅的安全濃度為0.45mg/L。 2、小瓜蟲病 2.1病原體:由小瓜蟲寄生所致。 2.2癥狀特點:病魚的體表、鰭條和鰓上,肉眼可見白色小點狀囊泡,表面覆蓋一層白色粘液。確診該病最好通過鏡檢,顯微鏡低倍鏡內可見活的蟲體迅速移動。 2.3流行情況:該蟲的繁殖適溫為15~25℃,水溫在15~20℃時,侵襲力最強。因此流行于春,秋季。主要危害苗種。成魚一般危害小。 2.4防治:用冰醋酸200~250mg/L溶液浸洗病魚約15分鐘。有一定療效。或用亞甲基藍0.3~0.5mg/L全池遍灑,連用2天。 3、指環蟲病 3.1病原體:由指環蟲寄生所致。 3.2癥狀特點:該蟲寄生時,病魚鰓絲腫脹,鰓上有大量粘液。顯微鏡觀察,低倍鏡視野內可見螞蝗狀蟲體呈伸縮狀運動,且頭部4個突起,4個眼點及一個后固著盤清晰可見。 3.3流行情況:此蟲較常見,適宜水溫為20~25℃,流行于春末夏初。對苗種的危害較大,寄生數量多時,對成魚也引起病變死亡。 3.4防治:晶體敵百蟲與面堿合劑(1:0.6)0.2~0.3mg/L全池遍灑。根據楊治國等報道,高效敵百蟲對黃顙魚種的48小時最低致死濃度范圍為0.75~1.12mg/L;安全濃度僅0.15mg/L。故應慎用,最好不要單用敵百蟲進行全池遍灑。 4、鲺病 4.1病原體:由白鮭鲺寄生所致。 4.2癥狀特點:該鲺寄生于鰓和體表,引起魚體焦躁不安,狂游亂竄;鲺取食時,導致寄生處形成傷口,而易導致病菌感染。 4.3流行情況:終年可寄生,流行于4~10月,苗種被寄生時,引起消瘦致死,成魚引起消瘦。 4.4防治:魚蟲凈0.01~0.15mg/L兌水全池遍灑,效果顯著。 此外,還有黃顙嗜子宮線蟲(P.fulvidra coni)…寄生于黃顙魚的眼窩引起的嗜子宮線蟲病;黃顙異鉤棘頭蟲(Arhythmacan thuspseudobagri Wang)、絳蟲等寄生于黃顙魚腸道分別引起的棘頭蟲病,絳蟲病,但危害不大;鰾等睪吸蟲寄生于黃顙魚鰾等部位的鰾等睪吸蟲病,難用藥治療。寄生于黃顙魚體表的三代蟲(Gyroclactylusspp)引起的三代蟲病,危害亦不大,可參照指環蟲病的方法治療。 除上述常見病之外,黃顙魚在pH>8.0的水體中,常出現體表發白,皮膚粘液增多,體表腐爛的癥狀,病魚常因此死亡。這主要是由于水體過高的pH值使蛋白質發生玻璃變樣,導致粘膜腫脹、壞死,從而使皮膚和鰓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嚴格控制水體pH值為7.0~7.6可預防此病。
1、車輪蟲病
1.1病原體:由車輪蟲寄生所引起。 1.2癥狀特點:該蟲寄生于魚鰓或體表,寄生于鰓上的一般較小,體表的較大。被感染的魚分泌大量的粘液,有時體表出現一層白翳,診斷此病,一般通過顯微鏡檢查,可見活的蟲體在低倍鏡視野呈“車輪”狀滾動。 1.3流行情況: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主要在苗種培育時,危害很大,會引起大批死亡。成魚一般危害不大。 1.4防治: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0.7mg/L全池遍灑。但要注意適時換水。不能單用硫酸銅,根據楊治國等報道,硫酸銅的安全濃度為0.45mg/L。
2、小瓜蟲病
2.1病原體:由小瓜蟲寄生所致。 2.2癥狀特點:病魚的體表、鰭條和鰓上,肉眼可見白色小點狀囊泡,表面覆蓋一層白色粘液。確診該病最好通過鏡檢,顯微鏡低倍鏡內可見活的蟲體迅速移動。 2.3流行情況:該蟲的繁殖適溫為15~25℃,水溫在15~20℃時,侵襲力最強。因此流行于春,秋季。主要危害苗種。成魚一般危害小。 2.4防治:用冰醋酸200~250mg/L溶液浸洗病魚約15分鐘。有一定療效。或用亞甲基藍0.3~0.5mg/L全池遍灑,連用2天。
3、指環蟲病
3.1病原體:由指環蟲寄生所致。 3.2癥狀特點:該蟲寄生時,病魚鰓絲腫脹,鰓上有大量粘液。顯微鏡觀察,低倍鏡視野內可見螞蝗狀蟲體呈伸縮狀運動,且頭部4個突起,4個眼點及一個后固著盤清晰可見。 3.3流行情況:此蟲較常見,適宜水溫為20~25℃,流行于春末夏初。對苗種的危害較大,寄生數量多時,對成魚也引起病變死亡。 3.4防治:晶體敵百蟲與面堿合劑(1:0.6)0.2~0.3mg/L全池遍灑。根據楊治國等報道,高效敵百蟲對黃顙魚種的48小時最低致死濃度范圍為0.75~1.12mg/L;安全濃度僅0.15mg/L。故應慎用,最好不要單用敵百蟲進行全池遍灑。
4、鲺病
4.1病原體:由白鮭鲺寄生所致。 4.2癥狀特點:該鲺寄生于鰓和體表,引起魚體焦躁不安,狂游亂竄;鲺取食時,導致寄生處形成傷口,而易導致病菌感染。 4.3流行情況:終年可寄生,流行于4~10月,苗種被寄生時,引起消瘦致死,成魚引起消瘦。 4.4防治:魚蟲凈0.01~0.15mg/L兌水全池遍灑,效果顯著。 此外,還有黃顙嗜子宮線蟲(P.fulvidra coni)…寄生于黃顙魚的眼窩引起的嗜子宮線蟲病;黃顙異鉤棘頭蟲(Arhythmacan thuspseudobagri Wang)、絳蟲等寄生于黃顙魚腸道分別引起的棘頭蟲病,絳蟲病,但危害不大;鰾等睪吸蟲寄生于黃顙魚鰾等部位的鰾等睪吸蟲病,難用藥治療。寄生于黃顙魚體表的三代蟲(Gyroclactylusspp)引起的三代蟲病,危害亦不大,可參照指環蟲病的方法治療。
除上述常見病之外,黃顙魚在pH>8.0的水體中,常出現體表發白,皮膚粘液增多,體表腐爛的癥狀,病魚常因此死亡。這主要是由于水體過高的pH值使蛋白質發生玻璃變樣,導致粘膜腫脹、壞死,從而使皮膚和鰓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嚴格控制水體pH值為7.0~7.6可預防此病。
以上信息由張樂樂自行發布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地市: 山東省濟寧市
客服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 入網咨詢電話:0451-88001128 88001138 晚間入網咨詢:15546315188(17:00-20:00)
版權所有 2002 - 2018 金農網 保留所有權利
金農網客服QQ: 服務投訴:
本站中文域名:金農網.com 金農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