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廠家直銷灑水車多種供選
發布時間:2017/06/19 17:52:25
信息編碼:5225287711.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初期與前期產蛋初期(150日齡~200日齡)與前期(201日齡~300日齡)需增加日糧中營養濃度和飼喂次數,滿足營養需要,保證鴨群順利到達產蛋高峰。當產蛋率達50%時,每只鴨每天添加10克魚粉;產蛋率為70%時添加15克魚粉;產蛋率達90%以上時添加18克~20克魚粉。飼喂次數從每天3次增加到4次,白天3次,夜間1次。平均光照14小時,并應從短到長逐漸增加。此期間鴨蛋越大,增產勢頭愈快,說明飼養管理愈好。早春開產的鴨產蛋率上升更快,一般到200日齡,產蛋率可達98%左右。如果產蛋率忽高忽低甚至下降,屬飼養方面原因。每月抽樣稱重(在早晨鴨空腹時)一次,如果平均體重接近標準體重時,說明飼養管理得當;超過標準體重,說明營養過剩,應減料或增加粗料比例;如果低于標準體重,說明營養不足,應提高飼料質量。
中期(301日齡~400日齡)這一時期的重點是確保鴨高產,力爭使高峰期維持到400日齡以后,日糧營養濃度應比前期略高,每只鴨每天添加魚粉22克,或飼喂含20%蛋白質的配合料,每日每只采食150克,還要適當多喂些青飼料和鈣。水草喂量每只每天150克,或添加多種維生素,添加1%~2%的顆粒狀貝殼粉。每天光照穩定在16小時,舍溫維持在5℃~10℃,如超過或低于這個標準,應進行調整。日常操作程序保持穩定。此時,如果蛋殼光滑厚實、有光澤,說明質量好;如果蛋形變長,殼薄透亮,有砂點,甚至出現軟殼蛋,說明飼料質量差,特別是鈣含量不足,或缺乏維生素B,應加以補充;如果產蛋期間為深夜2點左右,產蛋時間集中,產蛋整齊,說明飼養管理得當,否則,應及時采取措施。
后期(401日齡~500日齡)根據蛋鴨體重和產蛋率來確定飼料的質量及喂料量。如果鴨群的產蛋率仍在80%以上,而鴨的體重略有下降,應在飼料中適當添加動物性飼料;如果體重增加,應將飼料中的代謝能適當降低或控制采食量;如果體重正常,飼料中的粗蛋白質應比上階段略有增加;光照每天保持在16小時,每天在舍內趕鴨轉圈運動3次,每次約5分鐘~10分鐘,蛋殼質量和蛋重下降時,補充魚肝油和礦物質。保持鴨舍內小氣候和操作程序的相對穩定,避免應激反應。
以上信息由王性福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王貴生(男)
聯系電話:13675370650
手機號碼:136753706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菏澤鄆城
郵政編碼:274700
電子郵箱:643736776@qq.com
信息標題:廠家直銷灑水車多種供選
你現在的位置: 中國農業推廣網 > 實用技術 > 漁業 > 正文 魚病的生態預防 作者:苗立新 文章來源:河南省濟源市漁業技術推廣站 點擊數:14 更新時間:2014/9/11 魚病的生態預防是一種利用魚類和養殖水體的生態學原理預防魚病的方法。它是一種按照魚類的生態習性和養殖水體的生態環境特點,根據魚病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進行防止魚病的產生,控制魚病的發展,直到消滅魚病的方法。用生態方法調整、改善、保護魚類生活的環境,控制、消滅病原;利用生物藥劑合理調整水體環境,可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也是現代綠色養殖及環保的需要。 1、改良品種 根據不同品種魚的生態特點,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進行種質改良,選擇抗病力強的優良品種作為主要養殖品種。通過對抗病性強的魚品種進行選擇、鑒定、繁育和推廣,才能獲得大量的抗病力強的品種,通過改變魚本身的抗病性能達到預防魚病:選育自然免疫的魚類品種;利用原系親魚繁殖,避免近親繁殖引起的種質退化;利用免疫的遺傳性原理,采用魚種雜交,培育抗病力強的新品種。 2、改良底質 冬季干塘捕撈后,排干塘水,結合維修塘堤,清淤、鏟除塘邊雜草、進行曬塘處理。在開春投放魚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每畝150千克~200千克)清塘消毒。精養池塘應年年清淤消毒。 3、改良水質 改造進排水系統。把面積小的池塘盡可能改造成面積較大的池塘;做到進排水系統分開,避免“老水”回灌。采用水泵、增氧機等為魚池灌水增氧;用生石灰清塘,定期用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利用光合細菌、硝化細菌及復合微生物在水中增氧及分解有機物等來調節水質。 4、投喂管理 按常規“四定”投餌,根據魚類營養要求和攝食特點,積極推廣應用成本低廉、高效優質、對魚類生態環境無污染的全價營養配合餌料。實行“兩頭精,中間青”,在魚病的發病高峰期,應以投喂精飼料為主,輔以青飼料,防止魚發生腸炎病。 5、施肥技術 適時少施、勤施,還應根據水溫和水質的變化規律,適應魚類對水質的要求,做到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的施肥方法,春秋兩季多施有機肥,夏季多施無機肥。無機肥要氮、磷、鉀相結合。 6、合理混養 增加吃食魚、雜食性魚的飼養比例,以清除殘留飼料,凈化水質。如在以養草魚為主的成魚塘中混養羅非魚,利用其食性雜、耐低氧、適應性強的特點提高草魚成活率及成魚產量。對某一水域,由于長期養殖一固定品種,易患同種魚病,如及時更換不同的品種,也減少了這種魚病發生的機會。 7、養殖制度 調整生產周期,如改魚種春放為秋放或冬放,改放小規格魚種為放大規格魚種等,提高魚種抗病能力和避開發病高峰期。 8、工具消毒 養魚的各種工具、網具往往成為傳播疾病的媒介,而往往又被人們忽視。一般網具可用10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浸洗20分鐘,曬干后使用;木制或塑料用具可用5%漂白粉溶液消毒后,在清水中洗凈再用。 9、生態環境 生態防病并不排斥必要的藥物治療,但首先要以防為主。一旦暴發大面積魚病,還應采取相應的藥物治療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