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 > 正文
信息類型:
信息標題:章丘比特犬養殖廠出售大頭版比特
發布時間:2017/04/10 21:36:51
信息編碼:3651946916.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一、魚種強化培育
春季引養湘云鯽魚種為烏仔或夏花,規格很小,必須進行魚種強化培育約一個月時間,這期間的養殖好與壞,直接關系到養殖湘云鯽成功與否和經濟效益的高低。因此,務必抓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池塘準備
1、池塘選擇。選擇排灌方便,水源無污染、不滲漏或微滲漏。水深70厘米左右的池塘作強化培育。塘基不能有漏洞。進水口高出水面5寸以上,進水口與排水口都需用紗窗網攔截,以防魚種成群外逃。如用竹筒或塑料管進水,亦需用紗窗布包口,防魚上竄外逃。
2、清塘消毒滅雜。選定強化池后,在魚種投放前15天畝用生石灰80公斤進行清塘消毒滅雜。
3、培肥水質。魚種投放前?天,將消毒過的池塘中的老水排干,換進新水,接連換水兩次,以防水質堿性過重,影響魚苗生長。最后灌入新水30厘米左右,然后在池塘中畝施人腐熟的雞糞140公斤,或畝施經發酵腐熟的飼料豬糞200公斤培肥水質,使池水中生長出大量的紅蟲,為魚種下塘后提供適口餌料作準備,有利于提高魚種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二)、魚種投放
魚種投放方法不當,將會造成魚種因溫差大而大量死亡現象,
故需有耐心。
1、魚種適應。為避免魚種因環境應激造成大量死亡,魚種運到強化池邊后,不要打開氧氣袋,而是將氧氣袋放在強化池的水面上漂浮30分鐘左右,使氧氣袋中的水溫和氣溫接近強化池的水溫。如到苗的當天氣溫高,太陽大,應在氧氣袋上蓋一層黑色的塑料布,防止氧氣袋中的水溫和氣溫驟然升高。漂浮之后,將氧氣袋中的魚種和水倒入大盆中,再加人等量的強化池塘水,使魚種在盆中游動20分鐘左右(具體時間視當天的天氣而定)。
2、消毒。湘云鯽抗病力強,但因異地調種,須防魚病帶入塘中,所以,在魚種倒人大盆,加進等量的強化池塘水的同時,每立方水用強氯精4克溶化消毒。
3、撥放。魚種在盆中經水溫適應和消毒后,即可投放到強化池中。此時,池中水深仍保持30厘米,七天后,使池塘水深達到40厘米。以后視魚苗生長速度逐次加深水體,每次加 10厘米深。
4、魚種畝放養量。魚種強化培育期間不宜與其它魚種混養。畝放養魚種10000尾左右為宜。
(三)、馴化與投喂。強化池施入有機肥后,會出現大量紅蟲,此時投放后的三天內一般不用投喂人工飼料。如天然餌料紅蟲少,投放后第三天可酌情投喂。魚種餌料在前10天可投喂豆漿,或用一份黃豆粉加二份小麥粉制作混合料投喂。10天后,改喂鯉魚或羅非魚小魚全價破碎料,或花生鼓,無論喂何種料,總蛋白應在30%以上。
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5%左右。日投飼量多少應根據天氣、魚種搶食、活動情況適當增減。
日投喂3—4餐,要定時、定點投喂。
二、成魚養殖
魚種強化培育一個月左右,魚苗規格應達到11朝以上,此時即可分塘養殖。如投放網箱養殖成魚,應培育到尾重50克以上為宜。無論是池塘養殖還是網箱養殖,每塘投放的規格應一致,規格不齊,將會出現大的快長,小的慢長。
(一)、放養密度。主養塘畝放湘云鯽1000尾,另放草魚200尾、鰱鳙魚100尾;池塘水深度不夠的,放養密度應酌情降低。混養塘可在草、鰱、鳙魚塘中放養湘云鯽500尾左右。網箱養殖密度為每平方米120—150尾。
不能與鯉魚、羅非魚等食性相近的魚混養,因湘云鯽搶食較慢。
(二)、馴化與投喂。馴化,即定時、定點投喂,使魚形成習慣,利于均勻快速生長。一日喂2—3餐,日喂量為魚體重的5—7%
湘云鯽食性廣,但飼料總蛋白應不低于28%,如總蛋白含量低,每月應適當投喂些廢料,如魚粉、肉骨粉、啤酒渣之類,以確保當年養殖當年即產生高效益。
(三)、水質管理。魚苗剛下塘時,水深70厘米左右,而后隨著魚的長大,逐漸加深。塘水以肥、綠、嫩、爽為好,透明度達30厘米。塘水清瘦,魚苗生長緩慢;塘水肥,魚苗生長快。因此,如在塘水同時養鴨,效果較好,如不養鴨,可在適當時候在塘中施人適量有機肥,如腐熟的豬糞、雞糞或沼氣液。
(四)、消毒。在高溫季節,用強氯精0.2—一0.4PPm消毒一次。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信息標題:章丘比特犬養殖廠出售大頭版比特
1、配種后三天 配種后三天是卵子受精和受精卵分裂的關鍵時期,若此時母豬代謝過盛,會使部分受精卵死亡,從而降低產仔數。所以,母豬配種后三天內切忌喂料過多,日喂料量以1.5-1.8公斤為宜,最多不超過2公斤。 2、分娩后三天 對于初生仔豬來說,分娩后三天的飼養管理至關重要,因為養豬過程中的很多傷亡事故都發生在這一階段,如凍死、凍傷、壓死、病死等。為了降低仔豬在這三天內的死傷率,,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⑴妥善接產及保暖防潮。⑵讓初生仔豬及時吃上初乳,以增強抗病能力。⑶固定奶頭。⑷及時補鐵、補硒,防止缺硒和貧血。⑸恢復母豬體況,防止產后感染。 3、斷奶后三天 這是斷奶仔豬應激最嚴重的時期:進口的食物由液態的奶變成固態的飼料,離開母豬的呵護,同時因母豬被趕走舍溫大大降低,母源抗體停止供應。以上的每一種應激都會對仔豬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并成為其發病的誘因。減少應激是幫助仔豬順利斷奶的關鍵,藥物預防是防止仔豬繼發感染的有效輔助措施,舒適的環境條件和優質的飼料則是仔豬斷奶成功的保證。 4、轉群后三天 新的飼養環境會引起仔豬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應,抗病力也會有所降低。不同窩的仔豬合群后將通過“較量”重新確立各自在這個新群體中的地位,同時,仔豬的吃、拉、睡三點定位也是在這三天完成的,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為保證仔豬順利轉群,應做好以下工作:⑴盡可能使轉群前的環境溫度和新環境的溫度接近。⑵先用原來的飼料飼喂一段時間,待豬群的一切狀況都穩定下來以后再逐漸換成育肥期飼料。⑶加強藥物預防,防止病菌乘機侵入仔豬機體。⑷仔豬混群后常出現打斗現象,所以,對一些應激反應較大的品種,轉群時必須時刻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