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鶴壁哪里有賣羅威納的羅威納價格
發布時間:2017/04/09 16:09:15
信息編碼:0915311666.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胎衣不下是母畜特別是母牛常見的產后疾病。母牛產后12小時至24小時仍未見胎衣完全排出,即為胎衣不下。
發病原因
營養、年齡等因素母牛懷孕期營養缺乏,體質虛弱;母牛年齡過大,子宮收縮力微弱;運動不足。
疾病因素孕期疾病導致子宮內膜和胎膜粘連;患布氏桿菌病;母牛流產等。
胎兒因素胎兒過大或雙胞胎,至子宮過度擴張而收縮遲緩。
生理因素母牛的子宮體和子宮角的黏膜上,有四排圓形隆起的子宮肉阜,它是子宮壁和胎膜相結合的部位,在孕期特別大。
其胎盤屬于絨毛葉型,絨毛葉與子宮內膜的子宮肉阜緊緊嵌合,由絨毛葉包裹子宮肉阜構成胎盤塊。結合緊密的絨毛葉型胎盤,是牛容易發生胎衣不下的生理基礎。
臨床癥狀
母牛產犢后努責不止,而胎衣未見排出或僅排除一部分,超過12小時仍未完全排除;母牛努責微弱或停止,致胎衣滯留。一般沒有全身癥狀。
牛胎衣不下繼發癥主要有:胎衣滯留在子宮內,引起產科炎癥,陰門流出渾濁、異味液體,造成急性或慢性子宮內膜炎;嚴重時可導致病原微生物從子宮侵入血液,以及腐敗產物直接吸收入血,引起體溫升高和敗血癥,致母牛死亡;胎衣不下治療不當,多數影響繁殖能力。
以中藥為主的保守療法
對牛胎衣不下的治療,過去多采用手術剝離的辦法。此法簡單易行,但在實踐中不斷被發現有很多缺點:一是容易撕裂絨毛葉,造成子宮損傷或出血,危及母牛生命;二是造成人為污染,病原微生物趁機感染子宮,引起繼發疾病;三是剝離不全,易殘留胎衣碎片。
鑒于手術療法的種種缺陷,我們在實踐中探索以中藥為主的保守療法,取得良效。
1.中藥方劑為益母生化散,原用于產后惡露不盡、產后腹痛。主要組分為益母草100克、當歸60克、川芎30克、桃仁20克、炙甘草25克、炮姜15克。上為1次量,每日3次,為灌服或拌料。
2.注射中藥針劑魚腥草注射液,每次40毫升,必要時配合頭孢噻呋鈉。應用縮宮素為輔助。
小結
益母草是產科圣藥,活血祛瘀,溫經通絡,顯著興奮子宮,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母牛產后氣血雙虛、氣虛血滯,則以當歸、川芎補血行血和血,以桃仁活血化瘀,收縮子宮,排出胎衣和惡露,促進子宮復原。
魚腥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作用,在獸醫臨床上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廣泛用于治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子宮疾病等。在這里用以抑制子宮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縮宮素過去稱為催產素,主要引起子宮收縮,同時會引起子宮頸開放,主要有催產作用,此時用于排出胎衣。關于縮宮素的應用時機,我們認為最適時間是產后12小時至24小時。母牛分娩前后,雌激素水平升高到正常水平以上,雌激素能使子宮收縮力增強以及增加子宮平滑肌對催產素的敏感性,雌激素水平和對催產素的促進作用會隨時間延續而降低,所以在母牛分娩2天~3天后,再應用縮宮素效果不佳。關于使用的劑量,不是越大越好,一般以100單位為宜;有的養殖戶和獸醫片面強調大劑量用藥,反而會引起子宮頸口持續收縮(類似于痙攣),更不利于胎衣排出。
總之,用中藥為主的保守療法治療牛胎衣不下更安全、高效,效果優于傳統的手術剝離法,具有排衣清露徹底、母牛恢復快、無后遺癥等特點,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2680875129@qq.com
信息標題:鶴壁哪里有賣羅威納的羅威納價格
胡子鯰又名埃及塘虱魚,常棲息于池底沿岸水域,喜群居,善鉆泥及穴居, 是一種以動物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性貪食,食量大,生長快,種內競爭激烈。一般規格10cm以下的苗種,尤其是規格在2—8cm之間的苗種,若餌料供應不足,管理不當,會發生強烈的弱肉強食,大魚吞食小魚現象。這種 情況下育苗出塘的魚種,規格參差不齊,病害多,成活率往往不及10%。筆 者多年從事革胡子鯰苗種生產,摸索了一套苗種培育高產技術,魚苗僅需25 天左右的強化培育,就可育成平均規格達10cm以上的魚種,并且出塘規格 整齊,質量好,成活率高達80%—90%。 一、作好苗種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苗種培育池:水泥池,長方形。小池面積20平方米,池深1m;大池面積 1畝,池深15m。 2?水質培育: 1小池:將水花魚苗養成全長2cm規格的苗種。魚苗放養前把水泥池四壁及底部擦洗干凈,注入30cm左右水, 并用福爾馬林使池水達10ppm濃度消毒池水。過3天毒性消失后,將輪蟲種引入池中,每天潑灑一次豆漿,連續3天,此時輪蟲大量繁殖,即可放養水 花魚苗。 2大池:將全長2cm養成10cm規格的魚種。放苗前,池中注入50cm左右水,并用生石灰使池水達20ppm濃度清塘消毒,同時施用500kg糞肥培育餌料生物,7—8天后毒性消失,餌料生物也繁殖起來,即可放苗。
二、魚苗的放養與培育 1?放養:下午4—5時,選擇游動活躍,逆 水能力強,無病害的魚苗放入池中。放養時,注意裝苗容器水溫與池水水溫的 差別,若兩者溫差超過2℃,應將裝苗容器放入池水表面,用池水徐徐加入容 器內,使魚苗慢慢適應池水水溫,當容器水溫與池水水溫基本一致時,再將魚 苗緩緩倒入池中,防止魚苗因水溫突變不適而造成死亡。 2?培育:根據革胡 子鯰苗種生長特點,分兩個階段進行培育。 第一階段培育:在小池中松散設置 8個經洗凈消毒的水葫蘆垛用細竹等浮性材料圍住水葫蘆,供魚苗棲息、食場 和清新池水水質等。每m2放養3000尾水花魚苗。魚苗除攝食池中輪蟲外 ,每天還應投喂水蚤1次、混合餌料4次上午、下午各2次。混合餌料用量: 前3天平均每天投喂6個熟蛋黃和200g魚粉;第四至第七天平均每天投喂 6個熟蛋黃、500g魚粉和300g麥粉。投餌方式采用混合料兌水潑灑法 ,沿池邊和水葫蘆垛處多潑些,其它水域少潑些。培育期間,要保持池水微流 ,進水口和出水口都要用紗窗布圍住,防止魚苗逃跑和敵害生物進入。每天適 量增高水位,到第七天,池水深度應達到1m左右。魚苗培育到第七天下午, 在小池中反復拉網幾次,此時魚苗出池平均規格可達2cm,經篩選后把個體 特別大的少數魚苗留在原池中繼續培育,其它魚苗轉入大池中進行第二階段培 育。 第二階段培育:根據革胡子鯰的生活習性,在大池內四周邊緣設置若干個 草堆用石頭壓住沉入水中,供苗種棲息、食場和育肥池水作用。每畝放養規格 為2cm的魚苗10萬尾。投喂混合餌料魚粉50%、麥粉40%、面粉10 %。每天投喂3次早、中、傍晚各一次,日投餌量控制在魚體重的12%左右 。每次投餌時,先用少量水加入混合料中,用手不停地攪拌,使粉狀的餌料變 成細微顆粒狀,然后將餌料投入池中,重點投在池內邊緣和草堆上。培育期間 ,每隔3天注水一次,每次增加水位10cm左右,到起捕時,池水深度達1.2m左右;每隔6天全池拉網一次,將個體特別大的苗種挑選出來。為保持 池水有豐富的天然餌料,中途可施追肥腐熟糞肥一次,施肥量為100—150kg/畝。 經過以上兩個階段25天的強化培育,革胡子鯰水花魚苗可以長 成平均全長10cm規格的魚種,成活率達80%—90%。
三、常見病的防治 1?氣泡病:此病多發生在全長1?5cm以下的幼魚階段。在強陽光照射 下,水生浮游植物進行旺盛的光合作用,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在水池中呈微小 氣泡析出,魚苗誤吞氣泡以及氣泡附于魚體表及鰭條上,使魚體失去平衡,仰 浮于水面,若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大批魚苗死亡。預防辦法是平時注意調節培 育池的水質,夏秋季烈日當空,應遮蓋魚苗培育池池頂部,防止浮游植物光合 作用過盛而產生過飽和氧氣。治療辦法是:1向池中沖注低氧的清新水,幾小 時后魚苗腹部、身上氣泡消失,魚苗恢復正常;2每m3體用15g橘子皮煎 水全池潑灑,對氣泡病有治療作用。 2?小瓜蟲病:此病對革胡子鯰苗種危害 很大。感染了小瓜蟲的魚體,體表和頭部出現小白點, 嚴重時全身覆蓋一層白色的薄膜,并分泌大量的粘液,不久即死亡。
防治辦法 :1每隔7天定期向池水潑灑0?1ppm硝酸亞汞,可以預防此病;2苗種 發病時,用0?2ppm硝酸亞汞全池潑灑,可以控制和治療小瓜蟲病。 3? 黑體病:發病時,病魚魚體消瘦,體色變黑,豎直浮于水面,吻部及頭部有時 可見白色絨毛狀斑塊,胸鰭內側有個圓形紅色血斑。防治辦法:1更換新水, 保持池水清新;2用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隔數小時后再換池水,再施藥 一次;3發病期間投喂活餌料,不投喂其他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