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廊坊純種的杜高犬一只多少錢
發布時間:2017/04/06 09:17:27
信息編碼:1727729329.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雙甘膦(PMIDA),化學名稱是N-(膦酰基甲基)亞氨基二乙酸,分子式是C5H10NO7P,純品、工業品均為白色結晶 熔點210℃(分解) 微溶于水 不溶于乙醇、丙酮、乙醚、苯等有機溶劑。能與堿類、胺類成鹽。它是生產廣譜滅生性芽后除草劑的主要原料,也是農藥、醫藥、橡膠、電鍍、染料行業中重要中間體。 如果將雙甘膦與水混合,與過量的過氧化氫在等摩爾硫酸存在下,加熱反應制得草甘膦,收率在90%-95%。草甘膦是一種非選擇性、無殘留滅生性除草劑,對多年生根雜草非常有效,廣泛用于橡膠、桑、茶、果園及甘蔗地。它作為除草劑,主要抑制物體內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從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轉化,使蛋白質的合成受到干擾導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是通過莖葉吸收后傳導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40多科的植物。草甘膦入土后很快與鐵、鋁等金屬離子結合而失去活性,對土壤中潛藏的種子和土壤微生物無不良影響。 所以說雙甘膦和草甘膦并不是同一個產品,雙甘膦只是草甘膦的一個中間體,它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草甘膦。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2680875129@qq.com
信息標題:廊坊純種的杜高犬一只多少錢
一、水 稻
(一)細菌性條斑病
癥狀:病斑為短而細的窄條斑,條紋出現在葉脈間,對光觀察,病斑呈現半透明、水漬狀,后期變紅色。病斑初期呈暗綠色半透明小點,后擴大為細條斑,表面有露珠狀黃色菌膿,干結后成膠狀顆粒。
防治方法:不在病田采種和制種,防止病害擴散;避免過重、過遲施用氮肥。
藥物防治:
處方一:播種前浸種消毒。將種子用清水浸泡12-24小時,用300倍的85%強氯精浸種12-24小時后,撈取洗凈催芽播種;
處方二:每15公斤水加25%葉青雙35~50克,噴霧;
處方三:每15公斤水加3%中生菌素(克菌康)15~20克或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5克,噴霧。
(二)稻瘟病
癥狀:水稻各個生育期都可發生,以葉瘟和穗瘟為主,葉片病斑常見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急性型在高溫高濕時出現,呈褪綠色小點;慢性型由褐色小點轉成梭形,外圍為黃色暈圈。穗頸瘟發生于頸部,初期為水漬狀褐色小點,變成褐色、黑褐色,形成倒勾狀“白穗”。
防治方法:處理病稻草,消滅菌源;選用抗病品種,實行配方施肥,控制氮肥。
處方一:播種前每15公斤水加80%“402”4毫升,浸種2~3天;
處方二:每15公斤水加20%三環唑25~30克,噴霧;
處方三:每15公斤水加2%春雷霉素(加收米)30毫升,噴霧。
(三)紋枯病
癥狀:發病初期在近水面的葉鞘上出現暗綠色水浸狀小圓斑,似開水燙傷。以后病斑逐漸擴大,變云紋斑塊,并長出許多白色菌絲,侵害臨近稻株及上部葉片,嚴重時可侵害到頂部。后期菌絲集結成團,變褐色菌核。
防治方法:推廣稀播,培育壯秧,減輕病害。避免偏施、遲施氮肥,增施磷鉀肥,生長前期淺水勤灌,中期適時擱田,后期干濕露田,增強抗病力。
處方一:每畝用5%井崗霉素75~100毫升,兌水60~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30%愛苗10~25毫升,兌水60~75公斤,噴霧。
(四)白葉枯病
癥狀:急性型病斑暗綠色,葉片向內卷曲呈青枯狀,多發生于過量施肥的高感品種上。凋萎型癥狀,心葉嚴重失水,卷曲、青枯,與螟害枯心苗相似。一般型癥狀,病菌從葉尖、葉緣水孔或傷口侵入,先出現暗綠色或黃綠色斑點,然后向葉緣或中脈延伸,形成波紋狀或長條狀病斑,由黃綠色變黃色,最后呈枯白色,病健交界明顯,清晨露水未干時,病斑上可見蜜黃色菌膿。
防治方法:種子消毒,培育無病秧苗,低洼地要注意排灌,防止受澇。臺風暴雨過后,發現發病中心及時防治。
處方一:每15公斤水加25%葉青雙35~50克,噴霧;
處方二:每15公斤水加3%中生菌素(克菌康)15~20克或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5克,噴霧。
(五)普通矮縮病
癥狀: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病害,病株矮縮,分蘗增多,葉片僵硬,葉色濃綠,病株新葉及葉鞘出現與葉脈平行的乳白色虛線狀條點,老葉一般不出現虛線狀條點。前期發病的植株多不抽穗,孕穗后期發病的呈半包穗或不結實。
防治方法:傳播水稻普通矮縮病病毒的媒介昆蟲是黑尾葉蟬、二條黑尾葉蟬和電光葉蟬,靠山地區尤其要注意防范。栽培上應及時耕翻休閑田,清除田邊、溝邊雜草,消滅越冬蟲源,秧田期和早插本田重點防治葉蟬。
處方一:每畝用25%撲虱靈20~25克,兌水50~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25%阿克泰10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
(六)黃矮病
癥狀: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特征為“一黃二矮三枯”,黃即葉片黃化,一般從頂葉下1~3葉的葉尖開始發黃,然后向病葉的基部擴展。矮即植株矮縮,根系發育不良,心葉抽出緩慢,株形松散,病葉與莖稈夾角增大。莖葉枯死,苗期發病易提前枯死,分蘗后發病常出現半包穗或全包穗,造成不結實或穗枯。
防治方法:參照普通矮縮病。
藥物防治:參照普通矮縮病。
(七)霜霉病
癥狀:在秧苗后期及本田前期發病,初期葉片上生黃白色小斑點,常造成條紋,表面有不規則的波紋,有時產生皺褶,心葉淡黃色,彎曲或捻轉,根系發育不良,受害稻穗生長畸形,常被葉鞘包裹不能正常抽穗,穗小不實。發病早的病株漸枯死,遲發病的不抽穗或抽畸形穗,穗呈鷹嘴狀彎曲。
防治方法:在地勢較高的地塊育秧,避免秧田和本田灌深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
處方一:每畝用58%雷多米爾錳鋅100~120克,兌水60~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25%甲霜靈200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
(八)小球菌核病
癥狀:主要侵害稻株下部的葉鞘和莖稈,發病初期在近水面的葉鞘處形成黑褐色小斑點,逐漸向上延伸,形成黑色條斑,后期莖稈變黑、腐爛,葉片枯黃,剝開葉鞘或莖稈可看到許多白色菌絲和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重病田收割時盡量低割,少留稻樁,減少殘存菌核。避免偏施、遲施氮肥,增施草木灰等磷鉀肥,淺水灌溉,適度擱田,后期尤其不能過早斷水。
處方一:每畝用5%井岡霉素水劑75~100毫升,兌水50~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甲基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75~10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50%速克靈(腐霉利)50克,兌水50~75公斤,噴霧。
(九)惡苗病
癥狀:秧苗到抽穗階段都可發病,病苗為淡黃綠色,生長細長,高出健苗1/3左右。根部發育不良,分蘗少或不分蘗。移栽后一個月開始出現癥狀,病株葉色淡黃綠色,節間伸長,節部彎曲,節上生出許多倒生根。病重時莖稈葉鞘上產生白色或淡紅色霉狀物。
防治方法:種子消毒是防治本病的關鍵措施。
處方一:稻種先用清水預浸12小時后,用強氯精300~400倍液浸種12小時,洗凈后催芽;
處方二:用50%多菌靈100克,兌水50公斤,浸種48~60小時,洗凈后催芽;
處方三:用25%使百克10毫升,兌水20公斤,浸種48~60小時,洗凈后催芽,或直接田間噴霧。
(十)穎枯病
癥狀:主要危害谷粒。病害初期在谷粒尖端或側面生褐色橢圓形小斑點,邊緣不清晰,后逐漸擴展到谷粒的大半部分。病斑中間顏色變淺,最后變灰白,上生許多小黑點。花期受害通常造成癟谷,乳熟期受害米粒變小,米質差。
防治方法:采用56℃溫湯浸種5分鐘,水稻抽穗揚花期遇多雨少晴天氣注意防治。
處方一:每15公斤水加20%三環唑25~30克,噴霧;
處方二:每15公斤水加2%春雷霉素(加收米)30毫升,噴霧。
(十一)葉鞘腐敗病
癥狀:孕穗期發生在葉鞘上,初為暗褐色小斑,后擴大成不規則形大病斑,邊緣暗褐色或黑褐色,中間色較淡,病重時病斑布滿整個葉鞘,劍葉早枯,包穗或半抽穗,病穗內谷粒腐爛呈黃褐色,葉鞘內側及穎殼上著生許多略帶淡紅色的白霉。
防治方法:不在病田留種,加強肥水管理,不偏施氮肥,低洼田注意排水。
(十二)螟蟲
癥狀:水稻苗期、分蘗期和圓稈拔節期被稻螟幼蟲咬斷稻心造成“枯心”,水稻抽穗期被稻螟幼蟲咬斷穗軸造成“白穗”。危害水稻的螟蟲有四種:三化螟、二化螟、臺灣稻螟和大螟,本地發生最多、最嚴重的是三化螟,群集在葉鞘內為害造成枯鞘的是二化螟。大螟的蛀孔較大,孔口有蟲糞堆積,臺灣稻螟在莖稈內群集,伴有惡臭味。
防治方法:冬季挖毀蟲源田稻樁,消滅越冬蟲源。春耕淹沒稻樁7~10天。冬春季鏟除田邊雜草和茭白,減少越冬蟲口;栽培避螟,適時插秧,集中采摘秧田卵塊。
處方一:每畝用25%殺蟲雙200毫升或每畝用90%殺蟲單40~56克,兌水50~60公斤,秧田期和孕穗破口期均勻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20%三唑磷15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5%銳勁特4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霧;
處方四:每畝用25%殺蟲雙100毫升加8000單位Bt蟲劑10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或每畝用50%殺螟松乳油75~10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霧。
(十三)稻飛虱
癥狀:成蟲和若蟲喜群集在生長茂密的稻叢基部,刺吸水稻葉鞘和莖稈,稻稈受傷出現褐色長條斑點,嚴重時形成“枯塌”。
防治方法:提高水稻的抗蟲能力,惡化飛虱發生條件;保護利用稻田蜘蛛和飛虱的天敵群數量;稻飛虱低齡若蟲盛發期及時用藥劑防治。
處方一:每畝用10%吡蟲啉(大功臣、利蟲凈)20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25%撲虱靈30克兌水40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25%阿克泰6~10克兌水50公斤,噴霧。
(十四)卷葉蟲
癥狀:以幼蟲為害葉片,初孵幼蟲先在心葉、葉鞘內或葉片表面取食葉肉,2齡以后,吐絲縱卷葉片上、中部,表皮和葉肉被食成白色條斑狀。
防治方法:選用抗(耐)蟲品種;合理施肥,防止葉色過分濃綠。科學管水,降低田間濕度,不利蟲卵的孵化;掌握低齡幼蟲期噴藥防治。
處方一:每畝用25%殺蟲雙150~2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95%殺螟丹(巴丹、派丹)75~1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5%銳勁特30-5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
(十五)稻癭蚊
癥狀:從秧苗到幼穗分化期都可受害。幼蟲侵害生長點,使葉鞘形成蔥管,俗稱“標蔥”,受害株不能成穗。
防治方法:實行晚稻連片栽培,避免不同稻作混栽;栽培避蚊,中稻區可適當提前播插,避開發生盛期;秧田期和大田前期重點藥劑防治。
處方一:每畝用10%益舒寶顆粒劑1.2-1.5公斤拌細土10~15公斤撒施;
處方二:3%米樂爾~1.2公斤拌細土10~15公斤撒施;
處方三:每畝用3%呋喃丹2.5~3公斤拌細土10~15公斤撒施。
(十六)稻薊馬
癥狀:主要危害水稻秧苗和本田前期。初孵若蟲先在心葉、葉腋和卷縮的葉尖取食,隨后分散到嫩葉上,被害葉出現白色至黃褐色的小斑痕,葉尖縱卷枯萎。
防治方法:冬春清除雜草,減少蟲源。
處方一:每畝用90%敵百蟲50~75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40.7%樂斯本50~7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霧。
(十七)負泥蟲
癥狀:主要在早稻前期發生,初孵幼蟲集中在心葉取食,稍大到葉面危害,受害稻葉變枯白,幼蟲體背堆滿泥狀糞便。
防治方法:冬季鏟除田邊溝邊雜草,消滅越冬蟲源。
二、甘薯
(一)黑斑病
癥狀: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塊。薯苗受害,幼莖地下部分或莖基部產生梭形或長圓形梢凹陷的黑斑,嚴重造成爛苗死苗。薯塊病部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黑斑,病部中央稍凹陷,病健交界明顯。潮濕天氣,病斑上產生灰色霉狀物,有時散生黑色刺毛狀物。
防治方法:建立無病留種基地,培育無病種苗。用3年未種過甘薯的土地作為留種基地,采用高剪苗;適時收獲,安全貯藏,種薯在霜前收獲;做好種薯和薯苗的化學防治。
處方一:種薯貯藏前統一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浸種2~5分鐘,或50%多菌靈1000~2000倍液泡薯苗基部10分鐘;
處方二:種薯貯藏前統一用5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浸種5分鐘,或5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泡薯苗基部10分鐘。
(二)甘薯瘟
癥狀:從育苗到結薯均能發病,主要在田間苗期和成株期。苗期初發病時,葉片萎垂,基部發黑,維管束變褐,不久薯苗枯死。成株發病,葉色暗淡,無光澤,莖蔓出現水漬狀斑點,維管束有褐色條紋。薯塊橫切面呈黃褐色,乳汁減少,煮后不爛。
防治方法:嚴格執行檢疫,防止病種苗傳入;選用抗病品種;實行水旱輪作,不宜和馬鈴薯、煙草、茄子等輪作;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土穴消毒。
處方一:病株土穴和周圍采用石灰粉消毒,每穴0.5~1公斤;
處方二:種薯下種前用0.1%升汞水消毒10分鐘,農事工具用10%石灰水浸泡2~3分鐘,薯苗扦插前用3%中生菌素(克菌康)500倍液浸泡10分鐘;
處方三:每畝用3%中生菌素(克菌康)60~80克兌水60公斤,噴霧。
(三)蔓割病
癥狀:苗期發病,基部葉片發黃變質。莖蔓受害,莖基部膨大,縱向破裂,暴露髓部,裂開部位呈纖維狀。
防治方法:溫湯浸種,培育無病壯苗;重病田與水稻、大豆、玉米等輪作;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處方一:用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浸種;
處方二:每畝用2%寧南霉素(菌克毒克)120~20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
(四)小象蟲
癥狀:甘薯生長期和貯藏期均可為害。成蟲咬食薯塊成孔洞狀,薯塊發臭腐爛,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防止種薯帶蟲傳播;收獲后將田間遺留臭薯、藤蔓集中堆肥;水旱輪作;誘殺成蟲,薯田剛結薯塊時,每畝用甘薯小象蟲性誘劑誘捕器2個。誘捕器用可樂瓶制成,瓶蓋用鐵線穿起,將誘芯固定在瓶蓋下方,瓶身留孔口。
藥物防治:結合中耕除草,每畝用3%米樂爾2公斤拌細土10公斤撒施。
(五)葉甲
癥狀:成蟲取食莖葉,薯苗受害嚴重時變黃枯死。被害薯塊表面呈深淺不一的的傷疤。
防治方法:鏟除周邊雜草;早晨和傍晚用器具盛泥漿抖落成蟲,集中消滅。
處方一:每畝用3%呋喃丹1.5~2公斤拌細土30公斤撒施;
處方二:每畝用40.7%毒死蜱80~10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
(六)斜紋夜蛾
癥狀:危害葉片、嫩莖和葉柄。成蟲產卵于葉片背面,卵粒多。幼蟲孵化后先取食下表皮,然后吐絲散開,老齡蟲有假死性,食量大增。
防治方法:人工摘除卵塊;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傍晚時噴藥防治。
處方一:每畝用25%辛氰乳油(蚜青克)60~8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5%順式氯氰菊酯(百事達)6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
(七)麥蛾
癥狀:以幼蟲危害甘薯,幼蟲吐絲將薯葉的一角向中部牽引卷折起來,在卷葉內取食葉肉和表皮,嚴重時葉片大量卷曲,出現“火燒”狀。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殘株枯葉和雜草;幼蟲盛發期人工摘除蟲包,集中殺死。
處方二:每畝用5%銳勁特30-5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
三、馬鈴薯
(一)晚疫病
癥狀:葉片發病,開始在發生在葉尖或葉緣,出現暗綠色水漬狀斑點,氣候潮濕時,病斑迅速擴大,邊緣生出白色霉狀物,葉背最為明顯。嚴重時病斑蔓延到葉柄,引起葉片萎焉下垂。氣候干燥時,干枯變褐。塊莖受害,病斑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規則形,薯肉成褐色腐爛狀。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如:克新2號、克新3號、冀張薯5號、紫花851等;播種前挑選無病種薯;植株高培土,采取起壟溝灌,低洼地注意排水;及時消滅中心病株,噴藥防治。
處方一:每畝用40%乙磷鋁25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25%甲霜靈(瑞毒霉)75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58%雷多米爾錳鋅75~9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四:每畝用64%殺毒礬125~15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二)青枯病
癥狀: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發病。個別分枝突然萎焉青枯,病株維管束變黃色或黃褐色。
防治方法:選用無病種薯,建立無病種薯基地;田間注意排水,減低土壤濕度,實行水旱輪作;及時拔除病株,土穴用石灰或福爾馬林消毒。
處方一:每畝用3%中生菌素(克菌康)75~10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25克兌水75公斤,噴霧。
(三)皺縮花葉病
癥狀:病株葉片呈花葉斑駁,皺縮嚴重。葉片變小,葉尖向下卷曲,全株矮化,葉脈、葉柄和莖桿有壞死條斑,不開花。
防治方法:克新1號、克新2號、克新3號等抗病品種;采用無病薯塊;消滅傳毒媒介蚜蟲,栽培上促早熟,防止高溫結薯。
處方一:每畝用2%寧南霉素(菌克毒克)150~250毫升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20%病毒A粉劑15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四)小地老虎
癥狀:小地老虎從地面上咬斷幼苗,主莖硬化后爬到上部危害心葉。害蟲白天潛伏在土下,夜間出來取食。
防治方法:播種前進行深翻土,水源條件好的地方每畝均勻撒施碳胺30~50公斤,淹水3~5天,可有效殺死地下害蟲;黑燈光誘殺成蟲。
處方一:每畝用3%米樂爾1~1.5公斤拌細土10公斤撒施;
處方二:每畝用50%辛硫磷80~90毫升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5%順式氯氰菊酯(百事達)75毫升兌水75公斤,噴霧。
(五)蚜蟲
癥狀:主要在中后期危害葉片和嫩莖,植株生長不良。
防治方法:及時澆水,促早出苗,提高植株抵抗力;適時根外追肥。藥物防治:
處方一:每畝用10%吡蟲啉(大功臣、利蟲凈)20~25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3%啶蟲脒(莫比朗)40~50毫升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3%啶蟲脒(圣手)5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四、玉米
(一)絲黑穗病
癥狀:苗期侵入的系統性病害,一般到穗期才出現典型癥狀。病株節間縮短,較健株低矮,莖桿基部膨大,葉片簇生葉色暗綠稍硬而上挺。病果穗較短小,基部大頂端小,不吐花絲,除苞葉外,整個果穗變成大的黑粉苞,苞葉一般不破裂,有時破裂但不散出黑粉,一般粘結成塊,內部夾雜絲狀維管束組織。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雜交品種,合理輪作,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毀。
處方一:50%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5~0.7%拌種;
處方二:25%粉銹靈按種子重量0.47%拌種;
處方三:每畝用12.5%烯唑醇(禾果利)50~75克兌水50~75公斤,噴霧。
(二)黑粉病
癥狀:苗期較少發病,病苗莖葉扭曲畸形,矮縮不長,近地面的莖基有小的瘤狀物,以后擴展到其它部位。葉上病瘤小而多,常密集成串堆狀,大小如谷粒,病瘤成熟后變干變硬,不易破裂,內部很少形成黑粉。莖部病瘤初期銀白色,有光澤,內部白色,后迅速膨大,表面變暗略帶淺紫色,內部變灰黑色,失水后內部變黑粉狀,最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防治方法:種植抗病的雜交品種,及時拔除病株,消滅菌源,與豆類、薯類等輪作。加強栽培管理,抽雄前后不能受旱,不過量施用氮肥,及時防治玉米螟,防止機械傷。
處方一:12.5%速保利按種子重量的0.3~0.5%用藥量拌種;
處方二:25%粉銹靈按種子重量的0.47%用藥量拌種;
(三)粗縮病
癥狀:為常見病毒病,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病,苗期受害重,5~6片葉即可表現癥狀,開始在心葉基部及中脈兩側產生透明的油浸狀褪綠虛線條點,逐漸擴及整個葉片。病苗濃綠,葉片僵直,寬短而厚,心葉不能正常展開,病株生長遲緩、矮化。至9~10葉期,病株矮化愈明顯,上部節間縮短粗腫,頂部葉片簇生,多數不能抽穗,個別雖抽出,但分枝少,果穗畸形,不結實。
防治方法:要以防治傳毒昆蟲灰飛虱為重點,于玉米出土后及時噴藥預防。
處方一:防治灰飛虱每畝用25%撲虱靈25~30克,兌水50公斤,噴霧;
處方二:防治灰飛虱每畝用50%敵敵畏10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
處方三:病毒病癥狀出現后,每畝用2%寧南霉素(菌克毒克)120~200毫升加天豐素(蕓苔素內酯)5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連噴2~3次。
(四)玉米螟
癥狀:以幼蟲蛀莖危害,被害植物的莖稈組織遭受破壞,影響養分的輸送,使玉米穗部發育受阻,莖稈被蛀后易被風吹斷。
防治方法:冬春季節集中處理秸桿,消滅越冬幼蟲,成蟲產卵盛期人工釋放天敵赤眼蜂。
處方一:心葉期內采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拌40公斤毒土,每畝3~3.5公斤,撒在玉米心葉內;
處方二:每畝用8000單位BT乳劑200毫升,加少量水拌細砂5~7.5公斤,撒于玉米心葉內。或每畝用8000單位BT乳劑200毫升,兌水30~40公斤,噴霧。
(五)玉米蚜
癥狀:玉米苗期群集在心葉內,刺吸危害,隨著葉片生長危害心葉,孕穗期多密集在劍葉內和葉鞘上,并排泄蜜露,引起霉菌生長,植株發育不良。
防治方法:鏟除田邊地頭雜草,及時拔除有蟲株雄穗,減少蟲源。
處方一:每畝用10%吡蟲啉15~20克,兌水60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5%吡蟲啉(利蟲凈)30~4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
五、花生
癥狀:葉片受害初為褐色小斑點,擴大后呈圓形或近圓形,暗褐色,周圍有淡黃色暈。病斑背面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并有黑色霉點,老病斑上有灰色霉狀物。
防治方法:選用早熟、直立大粒型抗病品種;采收后集中燒毀病枝殘葉;病重地塊與水稻、甘蔗等輪作;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處方一: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50~75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50%多菌靈75~15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80%代森錳鋅(壯生、大生)75~9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二)褐斑病
癥狀:葉片病斑初期為黃褐色或鐵銹色針頭大小,后擴大為不規則圓形,病斑正面散生灰褐色霉點。
防治方法:重病田輪作,收獲后清除病殘株;注意田間排水,增施磷鉀肥。
(三)銹病
癥狀:葉片發病初期出現針尖大小的白點,葉背為圓形淡黃色,逐漸隆起變褐色,散生出銹褐色粉末。
防治方法: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病殘體;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注意田間排水。
處方一:每畝用75%百菌清(達科寧)15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25%丙環唑(敵力脫)100~150毫升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12.5%烯唑醇(禾果利)25~3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四)青枯病
癥狀:病株最初表現萎焉,由頂稍1、2片葉到全株,早晨延遲開葉,午后提前合葉,葉色暗淡,呈綠色。
防治方法:實行水旱輪作,推廣抗病品種泉花646、泉花10號、粵油256等;播種之前短期灌水,深耕開溝,增施有機肥田間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毀。
處方一:病穴灌注2%福爾馬林液或20%石灰水,也可于病穴撒施石灰粉;
處方二:用 53.8%可殺得2000型 500~600液灌根;
處方三: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5克兌水15公斤灌根。
(五)根結線蟲病
癥狀:主要危害地下根部,幼蟲從根部侵入,逐漸形成紡錘狀或不規則形“蟲癭”,在其上生出許多不定,最后形成亂發狀。地上部植株矮小,莖葉變黃,葉片小,底葉葉緣焦枯,開花遲,結夾小而少。
防治方法:深耕改土,增施有機肥,病重田實行輪作,收獲時清除病根,集中燒毀。
處方一:每畝用3%克百威(呋喃丹)5公斤,拌細土10公斤溝施或穴施;
處方二:每畝用10%克線磷2公斤,拌細土10公斤溝施或穴施。
(六)白絹病
癥狀:主要危害莖基部。受害初期,莖組織軟腐,表皮脫落,葉片枯黃,病重時植株枯死。土壤潮濕病部可生出白色絲狀物,后期生成黑褐色菌核。
防治方法:實行與水稻、小麥等輪作,花生收獲后及時翻耕,減少菌源。
處方一:用種子重量0.25~0.5%的50%多菌靈拌種;
處方二:每畝用50%多菌靈50~75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甲基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50~75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
(七)蚜蟲
癥狀:花生初花期受害最重,多集中在頂端的莖、葉、花上危害,受害的植株,葉片卷曲,生長緩慢,影響開花結實。
防治方法:周邊蔬菜上蚜蟲為初侵入蟲源,應提前防治。
處方一:每畝用10%吡蟲啉(大功臣、利蟲凈)20克兌水60~75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3%啶蟲脒(圣手)5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 25%阿克泰10克兌水75公斤,噴霧;
(八)地下害蟲
癥狀: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和蠐螬,造成缺苗斷壟。
防治方法:與玉米、高梁等禾本科作物合理輪作,冬季深翻土,減少蟲源,播種前用種衣劑包衣。
處方一:每畝用3%呋喃丹1.5~2公斤均勻撒施于田面,淺翻入土,或撒于播種溝內,然后播種;
處方二:每畝用50%辛硫磷或90%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
處方三:每畝用10%順式氯氰菊酯(百事達)1500倍液灌根。
(九)薊馬
癥狀:被害嫩葉和花器呈黃褐色凸起小斑,并變細長,皺縮或上卷成“狗耳”狀。受害輕的葉片扭曲不平,花器凋萎脫落,嚴重植株生長緩慢,矮小黃弱。
防治方法:冬季清潔田園,鏟除田邊溝邊雜草。
處方一:每畝用40.7%樂斯本50~7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霧;
處方二:每畝用10%吡蟲啉(大功臣、利蟲凈)20克兌水60~75公斤,噴霧;
處方三:每畝用3%啶蟲脒(圣手)50克,兌水60~75公斤,噴霧;
處方四:每畝用25%阿克泰10克,兌水75公斤,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