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施肥技術
(一)施肥用量中國南、北地區都有種植馬鈴薯,土壤肥力很不一致。在南方土壤缺鉀多,應增施鉀肥,在北方土壤缺磷多,應增施磷肥,但馬鈴薯對鉀素需求大,也應該重視。試驗表明,馬鈴薯在生產中氮、磷、鉀化肥的適宜比例:北方地區N?P2O5?K2O為1?0.45~0.55?0.45~0.55,平均為1?0.5?0.5;南方地區1?0.25~0.35:0.85~0.95,平均為1?0.3?0.9。如果畝產馬鈴薯1500千克,一般需要畝施氮肥(N)8~12千克,則北方地區N-P2O5-K2O的平均施肥量為10-5-5千克南方地區為10-3-9千克。氮肥的用量:瘦地或農家肥少,應偏上限,肥地或農家肥多,應偏下限。
(二)施肥方法馬鈴薯是塊莖作物,喜歡疏松的砂性土壤,要求氣溫涼。施肥時應有較多的農家肥配合化肥作基肥,這樣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有利于生長和結薯。追肥分兩次:① 保苗肥,在齊苗后進行,促進莖、葉生長;②促薯期,在植株發棵期和結薯期進行,滿足結薯所需的養分,促進早結薯,多結薯。肥料的分配,一般留下50%左右的氮肥作追肥,余下的肥料全部作基肥;手械模玻车手刈繁C绶剩嘞碌模保车矢鶕仓甑纳L狀況,追施促薯肥。春薯因前期溫度較低,基肥要施足氮肥,或要早追氮肥,促使薯苗早生快發。
基肥,種植前施肥,在種植時溝施或穴施,深15厘米左右。追肥,第一次宜兌水施于株旁,第二次用條施或穴施,在行間挖深7~10厘米,施肥后即培土,以防肥料流失。馬鈴薯對硼、鋅微量元素比較敏感,如果土壤缺硼或缺鋅,或其他大量元素,可以畝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鋅,或0.5%的磷酸二氫鉀,或尿素的水溶液進行根外噴施,一般每隔7天噴一次,共噴2~3次,畝用溶液50~70千克即可。薯類不宜施用過多的含氯肥料,否則會影響作物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