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黔東南純種杜高價格多少錢一只
發布時間:2017/04/05 19:09:30
信息編碼:0930811412.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近年來東臺市城郊菜農在春大棚瓜果蔬菜清園后,利用遮陽網覆蓋栽培夏萵苣,實現了萵苣堵淡增收,畝產2000~2300公斤。 培育壯苗 選擇耐熱性強、對日照反應遲鈍、不易抽薹的品種,如耐熱二白皮等。6月下旬播種育苗。苗床選在地勢高燥、土壤肥沃的地方。播前浸種24小時,撈出洗凈后用紗布包好置于冰箱中,經過-5~-3℃處理24小時,將種子放到室內陰涼處,經3~5天8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也可以將浸濕的種子吊到水井內距水面30厘米處催芽。種子發芽后摻少量細沙播種,每平方米播種2~3克。播后淺蓋細營養土,補足底水,畦面平鋪遮陽網,畦面上方架小拱棚覆蓋遮陽網和農膜。出苗后撤去地表遮陽網并撒干細土穩苗。棚架上遮陽網晴天上午8時后蓋、下午5時后揭去,陰天不蓋,雨天及時蓋遮陽網和農膜,苗有2片真葉后逐步減少覆蓋時間。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蟲與蝸牛。 合理密植 7月中下旬萵苣有4~5片真葉展開后,選傍晚或陰天帶土移栽,行距33厘米、株距30厘米。注意大小苗分級移栽,栽后澆足活棵水,大棚架上覆蓋遮陽網。遮陽網在光照強、溫度高、下暴雨時要覆蓋,清晨、傍晚、連陰天、溫度不高、光照不強時要揭開。 科學施肥 萵苣缺肥易先期抽薹,應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人畜糞2500~3000公斤或腐熟雞糞1000公斤、45%三元復合肥25~30公斤,耕翻整地做畦。活棵后施1~2次稀糞肥。肉質莖開始膨大時,結合澆水每畝沖施15~20公斤尿素。 適時化控 萵苣苗有3~4片真葉時,噴施350毫克/升矮壯素或75毫克/升多效唑溶液防旺長;蓮座期后根據長勢再噴1~2次150毫克/升多效唑或350毫克/升矮壯素溶液,抑制過早抽薹,使肉質莖變粗。 防病治蟲 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和病毒病,可用72%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加病毒必克3.95%三氮唑核苷?銅?烷醇?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發現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2680875129@qq.com
信息標題:黔東南純種杜高價格多少錢一只
養殖戶在生產中了解如何進行魚病預防并掌握魚類季節性發病規律,有針對性的防治在水產養殖中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魚病的正確 在魚病預防中,一是選擇一種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不攜帶潛在病菌的苗種。二是選擇一種在一定養殖密度下營養全面、生長速度快、逐漸增長自身免疫力保證體質體色的飼料。三是養殖用水符合養殖標準。若水源缺乏,利用生活排放水養魚要建立沉降池,經過沉降消毒處理后經檢測符合養殖標準再用。四是遵守多年來堅持的四定原則,這里定量非常重要,以八成飽為宜,這不僅保證了魚類正常生長所需營養、減少魚病的發生可能,還降低了養殖的綜合成本。五是定期消毒。放苗前魚池消毒;放苗時苗種消毒;養殖中水體消毒、工具消毒、投料場消毒及投喂有針對性的藥料。這里最重要的也是容易被養殖戶忽略的是工具消毒、投料場消毒,工具是傳播疾病的途徑、投料場是病變滋生的根源,投料場每10—15天必須進行消毒,掛袋、潑灑均可。
二、主要魚病的治療 養殖戶除了掌握魚病防病管理外還應清楚魚類季節性發病規律。
1、春季多發生氣泡病、水霉病、赤皮病、疥瘡病、打印病。
氣泡病是由于水溫逐漸升高、越冬后老水沒及時換出,水中氮氣、甲烷、氧氣等氣體過飽和易引發魚類氣泡病,體表、尾鰭及內臟器官存有氣泡,在魚池中表現為尾鰭超上,能引起苗種大批死亡。處理辦法是:全池潑灑食鹽3克/米3;開啟增氧機暴氣,換出地層水;若水質較肥可在下風口局部潑灑硫酸銅加注新水水霉病是由于秋后及越冬期間寄生蟲致傷、凍傷及擦傷春季霉菌滋生。處理辦法是:全池潑灑酶菌凈、二氧化氯、福爾馬林20克/米3或大黃3克/米3+福爾馬林10克/米3進行治療。
草魚赤皮病、鯉鯽魚疥瘡、豎鱗病及鰱鳙魚打印病也是秋后及越冬期間寄生蟲致傷、凍傷、擦傷及分塘中機械碰傷春季病菌感染所致。處理方法是:調節水質,使水體指標處于較佳狀態。對于酸、堿性水可分別采取全池潑灑生石灰20克/米3或醋精2—5公斤+5克/米3食鹽,次日潑灑氯制劑,隔日再潑一次,同時內服新諾明、氟哌酸藥料3—5日,一日兩次。
2、春末夏初,多發生車輪蟲、三代蟲、指環蟲、中華蚤及錨頭蚤等寄生蟲疾病。隨著水溫的升高、寄生蟲繁殖頻率的加快,寄生蟲類疾病時有發生。輕者影響魚類攝食,重者細菌繼發感染導致魚類大批死亡,此類疾病治療采取針對性的殺蟲,確認蟲體殺滅后潑灑殺菌藥進行細菌性疾病預防。
3、夏秋季多發生爛鰓、腸炎、出血病。隨著水溫的升高、飼料的不斷投入、魚體重的不斷增加,致使水中有機物增多,水體較肥,單位水體魚的存活量大,肌體免疫力逐漸下降。魚類爛鰓、腸炎、出血病時有發生。
爛鰓病誘發病因有三種:水中氨氮偏高,呈現出中下午魚類上浮,鰓顏色深紅色且腫脹;細菌性爛鰓,呈現出鰓失血,發白;寄生蟲誘發爛鰓病,鰓顏色深紅色,較嚴重的是車輪蟲引發的草魚爛鰓病及三代蟲、指環蟲、錨頭鳋引發的魚類爛鰓病。氨氮偏高引發爛鰓病,應首先降低氨氮,可采取當日全池潑灑沸石粉50公斤/畝 +食鹽5公斤/畝,次日潑灑殺菌藥。細菌性爛鰓,在調節好水質的前提下,潑灑殺菌藥,投喂藥餌。寄生蟲引發的爛鰓,先殺蟲后殺菌。
腸炎性疾病以草魚為最嚴重,鯉鯽時有發生。癥狀為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濃黃色液體流出、腸管糟爛。此病處理可首先調節水質,降低投餌率,病時投餌率為正常投喂的30%,可適量投喂水草。外潑殺菌藥,內服黃胺類藥物+Vc。
出血病分為草魚病毒性出血病、鯉鯽鰱鳙魚出血病。草魚出血病多發生在一嶺魚種階段,除注射疫苗外采用中西藥結合比較有效,可采用內服喏氟沙星、環丙沙星+Vc;外潑2克/米3大黃+0.7克/米3硫酸銅進行治療。鯽鰱鳙魚出血病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潑藥引發的腸道出血,這是用藥引起,可采用換水,投喂青草、解毒散逐步緩解;二是細菌性出血,體表點狀充血、鰭基部發紅、腸道出血、腹腔積水、肝發白。此類疾病可視底泥厚薄、水質肥瘦、寄生蟲浮游動物多少采取相應措施。底泥較厚可首日施生石灰20克/米3或明礬2克/米3,次日潑灑氯制劑;水肥、寄生蟲浮游動物偏多水體可采取首日潑灑敵百蟲0.5 克/米3+硫酸銅0.5克/米3分別化開均勻潑灑,次日潑灑氯制劑,效果非常有效。三是亞硝酸鹽、氨氮偏高引發的應急性出血,此類出血病在魴魚拉網出池中尤為明顯,呈現出體表發紅肌肉、血液呈現暗紅色,處理方法是潑灑食鹽5克/米3,增氧劑或氧化藥物如雙氧水、高猛酸鉀等,后根據水質情況進行調節。若魚類急于出池,首先消殺魚類寄生蟲、降低亞硝酸鹽氨氮,其次可進行多次拉網鍛煉,再者是拉網出魚時集魚部進行增氧并使運魚箱與魚池水溫相差不大于5℃。
在水產養殖中,選擇好養殖品種,用一種適合這一品種相應養殖密度的飼料,精心管理,正確防病,適時出塘,獲得較佳的效益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