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4 11:53:38
來源:金農網用戶中心
以上信息由王從飛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方式
金農網農業百科
夏秋之際是中藥材病害多發期,如果不及時防治,會給藥材的增產、增收帶來不利的影響。現將較易發生的6種病害癥狀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根腐病
高溫多濕、低洼積水地塊種植的藥材常發生此種病癥。它主要危害根部,使根的部分或全部變色腐爛,組織遭到破壞,莖、葉也因根部無法供應水分而下垂、干枯。易發生此病害的品種有白術、貝母、芍藥、百合、地黃、玄參、太子參、板藍根、牛膝、紅花、黨參等。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2)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3)播前翻曬土壤;(4)發病初期可用5%石灰石澆根,或用1%硫酸亞鐵在病穴消毒。
葉斑病
多發生在高溫、田間通風不良、植株生長衰弱時。主要在葉上形成各種形狀的斑點,顏色多為黃褐色或紫色,后期病斑擴大互相連接成片,致使葉片干枯脫落,有的病斑還會出現霉點。易發生此病害的品種有白芷、桔梗、白術、菊花、金銀花、薄荷、木瓜、枸杞、山藥等。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2)種子、種苗用50%多菌靈或65%代森鋅600~1000倍液消毒;(3)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灑葉片,每7~10天1次,連噴2~3次。
立枯病
在施用過未充分腐熟肥料的陰濕地易發生此病。幼苗發病較多,染病后,在貼近土表處的幼莖基部出現黃褐色病斑或基部全部變色、縮細、干枯,上部枝葉枯黃倒伏死亡。易發生此病害的品種有人參、西洋參、沙參、三七、荊芥、防風、黃芪、菊花、杜仲等。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2)種植密度要合理;(3)發病初期可用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或用上述農藥拌細土撒于莖基部,每10天撒1次。
銹病
多雨、多霉季節和土壤潮濕、植株生長柔嫩的田塊易發生此病。發病時在莖葉上出現黃色或深褐色病斑,后期病斑鼓起,表皮破裂,飛散出黃色或褐色粉末,病斑處破裂穿孔,葉片枯死。易發生此病害的品種有三七、元胡、白術、白芷、當歸、黨參、黃芩、金銀花、白扁豆、紅花等。
防治方法:(1)雨季及時開溝排水,防止田間土壤積水;(2)發病初期噴97%敵銹鈉400倍液或波美0.3度石硫合劑;(3)清除病葉,集中燒毀。
黑粉病
又稱黑穗病,多發生在高溫干旱期,莖、葉、穗均可感染此病。發病后莖葉彎曲、畸形,形成小瘤狀,外面有層白膜,后期破裂,散出黑粉。如穗感染此病,則不結子。易發生此病害的品種有薏苡仁、王不留行、大力子、車前子、決明子等。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2)種子用20%粉銹寧或50%多菌靈浸種消毒;(3)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毀。
菌核病
在土壤潮濕、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塊易發生。發病時根莖葉發軟,根部腐爛,植株倒伏。濕度大時,病部產生很多棉絮狀的白絨毛,后期形成黑色鼠糞狀的菌核,導致植株死亡。易發生此病的品種有人參、白術、貝母、丹參、牡丹、紅花、牛蒡子、細辛等。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2)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3)拔去病株,用草木灰、石灰粉撒入病穴消毒;(4)發病初期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倍液噴灑。
信息說明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金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金農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金農網”。違反上述條款,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所展示的信息由買賣雙方自行提供,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布人負責。本網站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友情提醒:網上交易有風險,請買賣雙方謹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見面交易,異地交易請多學、多看、多問、多了解,網上騙術多種多樣,謹防上當受騙!
5,本網刊載之所有信息,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方式:編輯部電話:0451-88003358 電子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