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問題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大問題,從2010年7月至今,我們發現土壤問題已經是制約果農創收、果業發展的根本問題。2010年7月海陽一場大雨過后,一周內我們遇到幾戶果農向我們反映他們家的果園果樹死了五六棵,速度很快,之前沒有什么癥狀,問我們是怎么回事,怎樣來防治。今年問題就更嚴重了,我們農化服務團隊在整個膠東地區服務工作中,不管是在哪個地區都有果樹弱、花授粉不良、葉小、黃葉、死枝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果樹的根系壞了。為什么根系會有問題?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出問題了。
我們的果農很可愛、很天真,每年都希望自己的果樹多長一級果(個大、表光好、著色好、果型正、無病害),為了這些又不愿付出勞動就長期大量亂用農藥化肥,以為藥打了(打的什么藥)、肥料使了(用的科學合理嗎),一級果就長出來了,結果到了收獲季節,傻眼了:一級果率非常低,而且不知問題出在哪里。有句話說的好:先給予,后索取。應該說大多果農沒做到,我們并沒有去愛護我們的土地,只是不斷地去索取,所以土壤問題成為我們現在以及未來都要認真去思考面對的重要問題了。
土壤環境惡化的表現
1.土壤調節水份的能力降低,易澇易旱。土壤板結導致水在土壤表層停留,下雨時,雨水不能下滲,造成澇災;干旱時,表層水分蒸發,形成旱災。
2.土壤透氣性能下降,使作物根系呼吸作用受抑制,不利于作物對水肥的吸收,造成根系弱、爛根、死根、樹弱。
3.不利于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的活動,影響土壤中有機質降解和營養元素的轉化,造成土壤貧瘠,即使我們使用肥料再多,作物也吸收不了。
土壤惡化的原因
1.圖省事,不愿意除草,造成除草劑的大量使用。
2.不用或很少用有機肥,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膠東果園有機質含量不足1.2%)。有機質減少造成:一是團粒結構減少和破壞;二是土壤中微生物減少,活動受限,影響營養元素轉化。
3.長期使用化肥,尤其是氮肥用量過度;土壤中微生物的氮素供應增加一份,相應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來源于土壤有機質。有機質含量降低,影響微生物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導致土壤板結。
4.施肥不平衡,尤其是微量元素缺乏,造成土壤貧瘠。
預防和防治方法
1.每年深翻一次土,能不用除草劑就不用;多用有機肥(包括腐熟的糞肥),每年可以用一次好的生物菌肥;科學合理平衡施肥,氮磷鉀肥、鈣肥、微量元素肥適量使用。
2.免深耕肥(大膨果+免深耕、勁派免深耕)每年用兩次,18-40公斤/畝,解決土壤板結、活化土壤、增加生物菌的活性,提高土壤透氣性,提高肥水利用率。
3.如果果樹根系有問題,可以嘗試用生根產品+殺菌劑(灌根王、根力足、根實多+多效靈、多菌靈或根腐清等),殺死有害菌,增生新根。方法每株用400克生根產品+殺菌劑兌水30千克灌根;嚴重的果樹,需要爬開土,去除腐爛根系,再用上述方法灌根;使用一到兩次。
4.注意合理使用全水溶性肥料(使用時期、使用方法、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