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冬韭菜,可在元旦、春節期間上市供應,深受消費者歡迎,一般畝產3500kg,畝產值5000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韭菜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性和分蘗力強,葉片寬厚直立,休眠期短,而萌發早的優質高產品種,如河南791。其株高50厘米,葉從直立,功能葉上舉,生長勢強,葉片厚。分株力強,單株分株一年生為6個,3年生最多可達50個。粗纖維少,品質好,抗寒性好,冬季回根晚,春季發棵早,抗熱耐濕。
2、播種育苗
清明前后直播或育苗。直播多采用條播,行距33~35厘米,播種溝深2厘米,播幅5厘米,畝用種量3~3.5kg;育苗移栽采用撒播,每0.1畝苗床播種 0.75~1kg,可栽植大田1畝。播種前先進行浸種催芽,方法是將飽滿的新種子用30度溫水浸泡12小時,然后撈出用清水沖洗2~3遍,再用干凈濕布包好放在25度溫度下催芽,2~3天后,當有3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播前澆足底水,播后覆細土1厘米厚,蓋地膜保墑,當有10%以上的幼苗出地面后,及時揭去地膜。
3、苗期管理
1)除草。 韭菜小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必須及時除草,既可人工除草,也可在播后苗前,每畝用33%除草通乳油100ml兌水50kg噴霧畦面,有效期可達40~50天。當除草劑有效期過后,雜草又大量發生時,應進行人工除草。
2)肥水管理。 三葉期前,結合澆水追肥2~3次,每次畝追腐熟人糞尿500kg或尿素5~10kg,三期后適當蹲苗,減少澆水次數。雨季應清好“三溝”,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漚根爛秧。
4、定植
春播苗齡70~80天,當苗高18~20厘米,有5~6片葉時即可定植。定植前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kg,復合肥50kg。深耕細肥,整地作畦。定植前1~2天對苗畦澆1次水,定植時將苗掘起,剪去葉片,留葉鞘以上3~5厘米,剪短過長的根須,留6厘米長,選擇根莖粗壯,葉鞘粗的壯苗,移栽時將根莖放在1000倍甲基托布津和1000倍的辛硫磷混合液中浸沾一下防病蟲害。
定植采用穴植方式,行距30厘米,穴距10~15厘米,穴深10~15厘米,每穴定植6~8株為宜。
5、加強田間管理
定植后澆足穩根水,初期每隔4~5天,澆1次水,促進緩苗。定植緩苗后注意中耕除草,及時清除地上部枯葉,定植當年,一般培土2~3次,第一次在苗高50 厘米、葉鞘長10厘米左右時進行,培土高度不超過葉片與葉鞘相連叉口,第二次在葉鞘叉口高出地面7~10厘米時進行,以后叉口高出地面7~10厘米時再培土,直至定植溝整平。一般培土與重施追肥相結合。
入秋后要加強肥水管理,一般每5~7天澆1次水,每半個月追一次肥,連續2~3次。每次畝追尿素15kg或腐熟人糞尿1500kg,到9月下旬停止追肥澆水。
6、適時扣棚
11月中、下旬,在韭菜外葉充分枯凋以后扣棚覆膜。扣棚前割除韭菜,清理畦面,澆水施肥。晾曬3~4天后選無風晴天扣棚。
7、扣棚后管理
1)溫度。韭菜生長適溫為18~20度,棚內白天保持20度左右,夜晚保持5度以上,扣棚初期氣溫偏高,可在中午前后通風降溫。頭刀韭收割前4~5天,適當揭膜放風,收割后不通風,待新葉長到9~12厘米高,棚溫超過25度以上時放風,每次澆水后,應適當通風降溫。
2)肥水管理。 割頭刀韭菜前,不澆水,待二刀韭菜長6厘米高時,結合澆水,每畝追復合肥20~30kg或人畜糞1500kg以后在收割前4~5天再澆水,水量以棚溫而定。以后每割一刀都要扒壟,晾曬鱗莖,待新葉長出后,結合澆水追肥并培土。
8、收割
大棚韭菜自播種后到扣棚不收割,扣棚后40天左右,一般植株長出第7片心葉,株高30厘米以上,葉片肥厚寬大可采收。市場價格好時可提早到5葉時收割,冬春季拱棚韭菜可收割3茬。炎夏一般只收韭菜花。秋季品質雖好,但為了培育根株,為拱棚生長奠定物質基礎,以每隔30~40日,收割l-2茬為宜。收割時留茬高度以鱗莖上3~4厘米、在葉鞘處下刀為宜,以后每割一刀應比前茬略高,才能保證正常生長。
9、拆棚后管理
次年3月下旬到4月初拆棚,拆棚后施有機肥,以養根為主,一般不收割,長勢好的田塊可收割1~2刀青韭。梅雨季節,注意排澇,夏末初可收一季苔韭,入秋后加強肥水管理,為下一次大棚栽培打好基礎。
10、病蟲害防治
大棚韭菜病蟲害主要有韭蛆和灰霉病,韭蛆可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灰霉病發病初期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