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網農業百科:
一、農民用藥時機把握不準。只有了解病蟲發生的規律,適時用藥,方能奏效。例如治螟蟲必須在卵孵高峰期用藥,如果等到蟻螟已蛀入莖稈,出現了枯心、白穗、死穗等再來用藥,肯定防效不佳。在這可以記住一句順口溜??治蟲不見蟲,藥打卵高峰。 二、施藥方法不當。田間病蟲的發生、危害和棲息在作物上都有一個危害部位,這個特定的部位,便是我們農藥這支箭應該射中的靶。射不中靶,農藥防效就差。如防治鉆心蟲要對準心葉噴藥。 三、病蟲抗性不斷增加。病菌和害蟲對農藥的抗性,是當今阻礙農藥充分發揮應有防治效果和潛在效能的現實問題。隨著殺蟲劑用量的迅速增加和品種的不斷更替,病蟲抗藥性日趨加劇。特別是糧、油、菜、、果等到主要作物,其抗藥性更是幾倍、幾十倍的增加。 四、畝用水量不足和噴施藥液浪費大。目前很多地區畝用水量不足15KG,很難保證藥液均勻分部在整個田塊或者病蟲發生點,影響了病蟲接觸藥液;同時我國農村普遍使用的噴藥器具,仍然是幾十年一貫制的工農-16型噴霧方法,費勞力、浪費大、易中毒、不安全、霧粒粗、防效差,可以說是“跑冒漏滴”液現象嚴重。據測定,這種噴霧法,粘著性差,沉積率低,其中70%?90%的藥液白白浪費了,滴落在土壤里,流失在水域中,而且嚴重地污染了環境。所以應積極推廣低容量噴霧、超低量噴霧、彌霧、靜電噴霧等新的機具和技術,這是解決防治不佳減少浪費的有效途徑。 五、農藥自身防效的局限。有些農藥以某些病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對另一些病蟲卻無能為力,防效極差。 六、施藥時間未把握好。昆蟲的活動受日夜交替規律的支配,也有自己的“生物鐘”。如菜粉蝶(菜青蟲成蟲)、棉大卷葉蛾等都喜歡在光照充足白天活動,而鱗翅目夜蛾和部分螟蛾科害蟲,都在晚上活動、交配、產卵危害動物。因此,我們應掌握害蟲的活動規律,在一天中,分別不同時間,有針對性地“按時服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七、天氣條件的制約。不同的氣象條件與農藥的防治效果息息相關。不同的溫度、濕度、光照、風力、陰晴等對病蟲的發生、活動規律和防治效果也有影響。
山東省濱州市專業花海設計規劃項目種植方法(江蘇樂淘種業有限公司產地廠家直銷)公司熱線:15052760736    
以上信息由徐佩自行發布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地市:江蘇樂淘種業有限公司
客服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 入網咨詢電話:0451-88001128 88001138 晚間入網咨詢:15546315188(17:00-20:00)
版權所有 2002 - 2018 金農網 保留所有權利
金農網客服QQ: 服務投訴:
本站中文域名:金農網.com 金農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