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長茄是重慶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茄子研究室利用單性結實材料培育出的優良雜交一代茄子新組合。該品種兼具早熟、抗熱的特點,品質佳。2001年以來,經過重慶、四川等地的試驗示范,廣受生產者和消費者歡迎,現已在重慶、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推廣。
1. 特征特性
一代交配,早中熟。果實長棒狀,商品果縱橫徑30×6cm,平均單果重220g左右。果黑紫色有光澤,商品性好,品質佳。適應性廣,耐蟲性較強,較耐密植,耐熱性較強,適于保護地或露地早熟栽培,長江沿岸地區也可作春秋兩季種植。一般春季栽培667m2產量3500kg左右,秋栽2500kg以上。適宜于消費習慣為黑紫色長茄地區。
2. 栽培要點
2.1 播種育苗
長江流域春季栽培一般采用提早播種,大苗越冬,大、中棚冷床育苗以10月上中旬播種為宜。秋季栽培可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播種前,種子經溫湯浸種后,在 20-30℃的溫度下變溫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種。種子播于營養缽或營養塊中,每穴2-3粒左右,上覆1cm厚的營養土,澆足底水。冬季育苗應覆蓋薄膜,以保溫保濕,夏秋季育苗覆蓋一層稻草,再搭蓋遮陽網。一般667m2用種量25g。
茄苗剛出土至生長出兩片真葉時,易患猝倒病,幼苗70-80%出土后要及時通風透氣,降低土壤濕度和煉苗。待幼苗長出三葉一心時,及時勻苗,每穴保留一株苗即可。冬季大棚內加蓋小拱棚以保溫防寒,及時防治灰霉病等病蟲害,使茄苗安全越冬,立春后,及時追施清糞水,提苗促秧,并適時煉苗;夏秋季育苗應注意控制澆水,以防徒長。育苗應達到壯苗標準:苗高 15-18cm,真葉6-8片,顯花蕾,葉片肥大,葉色深綠,莖粗壯,節間短,根系發達且保護完好,無病蟲害。
2.2 選地作畦,施足底肥
茄子地的前茬應3年內不栽培茄果類蔬菜,春栽以白菜、豆類、蔥蒜類和農作物的前茬為好;秋栽以早稻、甜玉米、豆類等前茬為宜。選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含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一般采用1.33m開廂作畦,雙行種植,深挖排水溝,以防水排澇。結合整畦一次性施足底肥與底水,春栽還應覆蓋地膜,并壓嚴地膜邊緣。底肥采取溝施或穴施并注意深施(距廂面30cm深為宜),每667m2施優質農家肥4000-5000kg,過磷酸鈣 50kg,氯化鉀30kg。
2.3 適期定植,合理密植
春季栽培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方可定植,重慶等沿江地區早熟栽培多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蓋,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定植,一般行株距0.66m×0.4m,雙行單株定植,每667m2植2400-2600株。秋季栽培可在7月初選擇陰天下午或雨前帶土移栽。
2.4 田間管理
①中耕培土保墑
春季栽培由于采用地膜覆蓋,保水保肥能力強,雜草少,一般不中耕;秋季栽培由于定植后處于高溫干旱和暴雨期,可以采用稻、麥草鋪蓋廂面,以保護土壤水分,防止暴雨沖淋,雜草叢生,但也要注意澆水抗旱,當植株生長高0.33m左右,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培土,把溝中的土培到植株根旁。
②及時追肥
茄子需肥量大,追肥以液肥為主。茄子成活緩苗后,追施一次促秧肥,每667m2追施腐熟清糞水1000-1500kg,以后每隔10天施一次追肥,特別是在“瞪眼期”,“門茄膨大期”,“四母斗”茄子期各重施一次追肥,每次每667m2施腐熟人畜糞1500kg。
③穩花穩果
春栽茄子,由于受低溫影響,不易著果,可用40-50ppm的番茄靈或20-30ppm的24-D涂抹或蘸花,以穩花穩果,提高茄子早期座果率,增加早期產量。
④合理整枝
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應果實生長,促進果實早采收,必須及時進行整枝。除將門茄下生長最旺盛側枝留下,保留2-3枝分枝外,其余側枝都應在2cm長左右摘除,在中期要及時摘除黃、病葉,以利通風防病,在著果后期可及時摘心,以促進果實迅速生長早拉身,摘心時應注意保留果上部的3-4張葉片。
2.5、病蟲害防治
茄子的土傳性病害主要是黃萎病和枯萎病,可在發病初期澆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生長前期病害較輕,中后期主要病害為灰霉病、綿疫病和褐紋病,分別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和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治;主要蟲害是紅蜘蛛、茶黃螨和蚜蟲,分別可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噴灑防治。防治過程中,應以綜合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
3、采收:
茄子定植后約40-50天開始采收。采收時間最好在早晨,其次是在傍晚,采收是看茄子萼片與果實相連結的地方淡綠色環狀帶逐漸不明顯時,即可采收。適時提早采收門茄可以防止拽秧和避免“小老株”的出現,提高門茄以上果實的座果率,增加前期產量,提高果實上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