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假種子和劣種子?
以假種子冒充種子或者以此種品種種子冒充彼種品種種子的,種子種類、品種、產地與標簽注的內容不符的,都為假種子。質量(純度、凈度、發芽率、含水量等)低于國家規定的種用標準的;質量低于標簽注定指標的;因變質不能作種子使用的;雜草種子的比率超過規定的;帶有國家規定檢疫對象的有害生物的,都為劣種子。
二、購買種子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經營單位的可信度。《種子法》規定生產經營主要農作物常規種子的單位個人注冊資金須100萬元以上,生產經營主要農作物雜交種子的單位和個人注冊資金須500萬元以上,因此要選擇具有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和種子經營的營業執照的合法經營單位購買良種,不要到執照不全或無執照的單位購買。
2、包裝標簽的真實性。每批種子都應該有種子質量合格證,其包裝物上都附有標簽,標明種子類別、品種名稱、產地、質量指標、檢疫證明編號、種子生產及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進口審批文號等事項。是進口的農作物種子,應附有中文說明。另外,還要看種子包裝是否整齊、完好。
3、技術咨詢。農作物品種繁多,購買時要向有關單位咨詢,特別對新品種要問清品種特征、特性和栽培技術,并索取品種介紹等資料,認真檢查所購買的種子是否品種對路。在購買新品種或者自己沒有種過的品種時,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一定要咨詢一下農業科研部門,以防止不法商販利用農民信賴科技新品種的名義來操縱市場,獲得暴利的目的。
4、索要發票。在購買種子時千萬不要忘記向經營單位(戶)索要發票,并連同包裝物、標簽等票據妥善保存好。如發現種子質量有問題要及時向經營單位(戶)或有關部門反映,購種子發票可作為有關部門處理問題時的證據。
三、購買了假種子、劣種子后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用戶發現買回的是假種子、劣種子,但沒有播種,尚未造成損失,應及時找經營單位(戶)調換或退貨。并且向當地農業、技術監督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顧及情面,不舉報不投訴,這樣一方面助長了不法分子的行為,另一方面受假劣種子損害的農民越來越多。對制假售假現象,農民朋友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向經營單位(戶)提出賠償。各級執法部門也不能手軟,發現問題要一查到底,決不能姑息養奸。
2、造成農作物減產的,用戶可以就損失賠償問題與經營單位(戶)協商解決。如協商不了,用戶單方或與經營單位雙方申請當地農業或技術監督部門仲裁鑒定。
3、嚴重減產甚至絕收,應及時向當地農業、技術監督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經法定的種子質量檢測機構鑒定確系種子質量問題,用戶可根據實際損失情況(直接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向經營單位(戶)提出賠償,如果發生賠償爭議,用戶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