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肥與品種、土壤、氣候、栽秧方式等條件有密切聯系。不同的品種、土壤和栽培條件:,每斤氮素所生產的稻谷產量也不等,水稻對氮、磷、鉀的吸收總量計算,畝產千斤稻谷需吸收純氮16~25斤、磷8~15斤、鉀8.3~38.2斤,而實際施肥量一般要比養份的總量要多。施肥時期對產量構成因素有一定影響。一般地講,基肥對每穗粒數和結實率有促進作用,對每畝穗數影響較小,分裂期追肥對增加每畝穗數起主要作用,穗軸分化期限施肥有利于第二枝梗的分化和生長,穎花數越多,穎花分化期和減數分裂期施肥則能防止穎花退化,提高每畝穗粒數。抽穗前后施肥則能提高結實率和粒重。盡管施肥方法有多種,但必需根據具體條什采用。
“前促、中控、后補”法。對于基肥不十分充足,基本苗不多,而分裂期較短的早稻田,可在分裂前期重施追肥,使之在較短時間內盡快搭起豐產的架子是十分必要的。到了生育中期,看苗采取適當的措施,若苗勢生長弱,可適當補肥,若苗勢生長正常或過旺,則應采取適當的方式控制無效分裂的增長,促進有效分裂生長健壯。這類稻田因無充足的底肥接力,中期容易控住,不會因為前期重施肥而造成后期瘋長。到生育后期,適當補施穗肥、粒肥。
“前穩、中攻”施肥法。在前穩的基礎上,中期增加追肥用量攻大穗,后期看苗補“保花”、“增粒”肥。這種施肥方法是在分裂期已建立起足夠數量總苗數的基礎上,把肥重點用在幼穗分化初期(也就是第一苞分化和穗軸分化期),促進第二枝梗分化和穎花分化,以增加每穗粒數來奪取高產。
“平穩”促進施肥法。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在水稻生育期中平穩施肥。它對于早、中稻較為適宜。早、中稻在秧壯、苗足的基礎上,分裂期不宜施肥太多,而應該早施、穩施,在分裂盛期之后不要用肥過多,使分裂穩健生長,后期要注意施穗肥,提高結實粒和粒重。
“平穩”施肥法的目的,是使水稻在一生中不致于處于一時吸肥過多和一時又營養不足的狀態,而使其一生都處在并不過分不足,又不過分旺長的營養狀態下生長發育。
在水稻施肥上,除配合適宜的水漿管理等措施外,還必需注意各種肥料的配合使用,首先必需注意氮、磷、鉀的配合使用。增施氮肥一般可以提高水稻產量,但對于高產田,常固氮過多使各種元素失去平衡,其增產效率大減,因此必需配合一定量的磷、鉀肥使用,才能達到預期的增產效果。同時還必須注意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配合使用。無機肥一般具有含有效成份高,肥效快,但供肥時間短;而有機肥的優點是含水量有多種肥料元素,供肥時間長,供肥慢。兩者配合使用,則能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