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網農業百科:
洋芋(又名土豆)的無性繁殖過程,須經過發芽期、幼苗期和發棵期三個生長期。溫度達到4℃即可發芽,13℃時芽生長速度最快。莖葉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1℃,莖塊形成期的最適宜溫度,白天14℃—24℃,晚間12℃—17℃,短日照和強光照有利于塊莖的膨大,但溫度過高形成的塊莖就小。種植春播地膜洋芋要選擇排、灌水條件好,耕層深,土壤肥沃而松散的土地。 一、洋芋營養與需肥特點: 洋芋屬喜鉀作物,整個生育期需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但各種成分在洋芋的不同生育期都有區別。 氮肥可使莖葉生長繁茂,葉色濃綠,光合作用旺盛,增加有機物積累,提高蛋白質含量。如果過量,會使植株在生長后期狂長,成熟期推遲,產量降低。 磷肥可促使植株生長健壯,能提高塊莖品質和耐貯性,增加淀粉含量和產量。缺磷則株矮葉小,光合作用減弱,產量降低,薯塊易空心、銹斑、硬化、不好煮爛等。磷過多,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強,磷水化合物消耗量大,葉片肥厚且密集,系統器官過早發育,莖葉生長受抑制,易引起早衰。水溶性磷酸鹽可與土壤中的鋅、鐵、鎂等元素生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降低有效性。 鉀肥能增強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加快養分的運轉,可使塊莖中的淀粉和維生素增多。鉀不足,生長受抑制,地上部分矮化,節間縮短,植株叢生,葉小且暗綠色,并漸變為古銅色,直到枯死,塊莖多為長形或紡錘形。 硼元素有利于塊莖膨大,也可防止龜裂,對提高植株凈光合生產率有特殊作用。 銅元素能提高蛋白質含量,對增強植株的呼吸作用,增加葉綠素含量,延緩葉片衰老及抗旱能力有良好的作用,同時也能提高植株凈光合生產率。 鈣、鎂元素隨著塊莖的膨大而增加,其中鎂的無機成分吸收量占50%左右。 二、洋芋施肥技術要點: 基肥:洋芋生長生育期的肥料80%來自于基肥,栽培上必須重視基肥的施用。如果基肥不足時,一定要在播種時期施種肥。 追肥:洋芋苗期短,又是扎根、發棵的奠基時期。出苗抓緊早追肥,每畝追速效氮肥15—20公斤,撒于行間,中耕、澆水。進入發棵期,見到花蕾每畝可施硫酸鉀20公斤,防止早衰。結薯期視長勢而定。莖葉過早黃落,可少量追氮肥,或葉面噴肥,封壟后不再追肥。 三、洋芋的施肥標準與配方 根據全營養施肥原則,除施足氮、磷、鉀外,應注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以滿足洋芋的正常、優質、營養的生長要求,獲得高產。春播地膜洋芋畝產按2000公斤計算,施肥配方如下: 1.種薯拌肥:切好種薯后,用“賽眾28”肥直接拌種。 2.底肥:①尿素10—15公斤,二銨7.5—10公斤,鉀肥20—25公斤,“賽眾28”肥料28.25公斤;②氫氨40—60公斤,磷肥38—50公斤,鉀肥20—25公斤,“賽眾28”肥料28.50公斤。 穴貯肥水地膜覆蓋技術 穴貯肥水地膜覆蓋是一項簡單易行、投資少效益大的節水抗旱技術,具有節肥、節水的特點。在土層較薄、無水澆條件的山丘地應用效果尤為顯著。具體操作技術如下: 將作物秸稈或雜草捆成直徑15~25厘米、長30~35厘米的草把,放在水中或5%~10%的尿液中浸透。在樹冠投影邊緣向內50~70厘米處,挖直徑比草把稍大的貯養穴(坑穴呈圓形圍繞著樹根)。依樹冠大小確定貯養穴數量,冠徑3.5~4米,挖4個穴;冠徑6米,挖6~8個穴。將草把立于穴中央,周圍用混加有機肥的土壤踩實(每穴5公斤土雜肥,混加150克過磷酸鈣、50~100克尿素或復合肥),并適量澆水,然后整理樹盤,使營養穴低于地面1~2厘米,形成盤子狀。每穴澆水3~5公斤即可覆膜。將舊農膜裁開拉平,蓋在樹盤上,一定要把營養穴蓋在膜下,四周及中間用土壓實。每穴覆蓋地膜1.5~2平方米,地膜邊緣用土壓嚴,中央正對草把上端鉆一小孔,用石塊或土堵住,以便將來追肥澆水或承接雨水。一般在花后(5月上中旬)、新梢停止生長期(6月中旬)和采果后3個時期,每穴追肥50~100克尿素或復合肥,將肥料放于草把頂端,隨即澆水3.5公斤左右。進入雨季,撤去地膜,使穴內貯存雨水。一般貯養穴可維持2~3年,草把應每年換一次,發現地膜損壞后及時更換。再次設置貯養穴時改換位置,逐漸實現全園改良。
以上信息由宿遷市津帆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發布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地市:江蘇沭陽
客服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 入網咨詢電話:0451-88001128 88001138 晚間入網咨詢:15546315188(17:00-20:00)
版權所有 2002 - 2018 金農網 保留所有權利
金農網客服QQ: 服務投訴:
本站中文域名:金農網.com 金農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