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網農業百科:
土池河蟹苗種培育是指在開挖的土池里進行人工培育河蟹幼體的技術方法。因其具有投入成本少,操作簡單方便而被廣大養蟹戶所采用。現將主要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培育池條件 培育池應選擇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清新、進排水方便、電力配套、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埂堅實,池坡比為1∶3~1∶4,做池坡時最好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然后加土20厘米并夯實,池底平坦并略向出水口端傾斜,面積以(1~1.5)×667平方米為宜,水深為1.0米~1.5米。池塘四周用厚塑料薄膜搭建防逃墻,埋入土下10厘米,墻高為60厘米,每隔1.5米~2.0米用木棍或竹桿作固定支撐,進出水口用聚乙烯網布扎緊土牢,以防止倒伏和進排水時造成蟹苗逃逸。池中應配有抽水、增氧等機電設備。 清池消毒 蟹苗入池前15天~20天,排干池水,曝曬池底數日,采用生石灰干法清池,用量為80千克~100千克/667平方米,方法是加水溶化后趁熱全池均勻潑灑,不留死角。次日用鐵耙翻動底泥,使石灰漿與底泥充分混合,這樣做不僅能殺滅野雜魚、敵害生物及各種病源菌,而且還能改善底質和增加水中鈣離子的含量,有利于仔蟹的發育生長。 注水施肥 蟹苗入池前7天~10天,向池內注水50厘米,并投施經發酵消毒好的畜禽糞肥(以雞糞為佳),投施量為200千克~300千克/667平方米,水質較肥的塘口可減至100千克~200千克,新開塘口可增至300千克~400千克。2天~3天后再追施EM菌、單細胞藻類激活素等,以增強肥水、凈水效果,7天后可見池中有大量的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繁殖起來,為日后入池的蟹苗提供天然生物餌料。 蟹苗放養 蟹苗質量要求是規格比較整齊,體色呈淡黃色或姜黃色,有光澤和透明感,個體粗壯,游泳活潑,爬行敏捷,手感微刺,鏡檢體內無細菌,體表無聚縮蟲及其他異物。用手抓一把已瀝去水份的蟹苗,輕輕一握,然后松開,如果蟹苗迅速向四處爬行逃走,則說明蟹苗質量較好;反之,則說明質量較差。應根據池塘條件、供餌狀況、出池規格和管理水平等因素來確定蟹苗的放養數量。一般放養規格為15萬只/千克左右,放養密度為1.5千克~2千克/667平方米。在同一池塘內要求放養蟹苗的批次應相同,規格應一致。 投喂管理 仔蟹餌料種類有天然餌料和人工餌料兩種。天然餌料有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棲生物等;人工餌料有配合飼料和小麥、菜餅、豆餅、南瓜等。 蟹苗下塘后至蛻皮變態為Ⅰ期仔蟹期間以池中的浮游生物為餌料,不足時可增投豆漿、魚糜、熟蛋黃等,堅持每天多次投喂,并做到量少次多。Ⅰ-Ⅴ期仔蟹期間以投喂人工餌料或配合飼料為主,Ⅰ-Ⅲ期仔蟹期間日投喂量為蟹體總重的80%~50%Ⅲ-Ⅴ期仔蟹期間日投喂量為蟹體總重的30%~10%。采用沿池四周定點投喂的方法,將餌料投放在淺水處或水草等附著物上。每天早上7:00~8:00,傍晚6:00~7:00各投喂1次,上午投日投喂量的30%~40%,傍晚投日投喂量的 60%~70%。 水質管理 蟹苗剛下塘時,將水深保持在30厘米~40厘米,池水淺接受光照升溫快,有利于天然生物餌料持繁殖,有利于仔蟹的發育生長。當蟹苗蛻殼變態為Ⅰ期仔蟹后,加水5厘米,變態為Ⅱ期仔蟹后,同樣加水5厘米,變態為Ⅲ期仔蟹后,加水10厘米~15厘米。采用分期注水可迫使在水線下挖穴的仔蟹棄洞尋食,以防產生懶蟹。在培育過程中,若發現水質惡化,應及時換水;若遇大暴雨,應適當臺高水位,以防水溫和水質突變,造成死苗。加水時應用60目的網片過濾,以防敵害生物進入培育池。 蟹苗經過20天~30天的強化培育,蛻殼3次~5次后,長成規格達1萬只/千克~2萬只/千克的幼體,個體有黃豆大小,所以在生產上也稱Ⅴ期幼蟹或豆蟹,可起捕另池進行幼蟹養殖或直接用于成蟹養殖。
貴州省貴陽市專業指導花海種植公司(江蘇樂淘種業有限公司產地廠家直銷)公司熱線:15052760736    
以上信息由徐佩自行發布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地市:江蘇樂淘種業有限公司
客服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 入網咨詢電話:0451-88001128 88001138 晚間入網咨詢:15546315188(17:00-20:00)
版權所有 2002 - 2018 金農網 保留所有權利
金農網客服QQ: 服務投訴:
本站中文域名:金農網.com 金農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