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箱的制作和設置
制作網箱的材料選用聚乙烯網片,網目36目,網箱上下網繩直徑為2毫米,將網片拼接成長方形網箱,規格一般為7米×2米×2米。
網箱制作好后,先放入每立方水含10克漂白粉藥液浸泡1晝夜,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個月左右,讓有害物質散發出來后才可放種。
如果是使用舊網箱,網箱設置好后,先要用漂白粉化水對箱體進行消毒,再放種。
放種前兩天
鱔魚種放養前幾天,應適當培育水質。水體透明度保持15至20厘米,這樣可控制或減少池塘中的螞蝗對黃鱔的侵害。
網箱種放置水草、以水葫蘆、水花生為好。水草覆蓋面積應占網箱面積的90%至95%,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一個良好的場所。
網箱可并排設置在池塘。兩排網箱中間留出一定的空間,便于管理。網箱的面積不能超過池塘總面積的50%,否則會引起水質惡化。
鱔種的放養
黃鱔因為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所以放養規格要求基本一致,一般為20至50克/尾。
鱔種放養時要嚴格消毒。在100千克水中加50毫升消毒劑,將黃鱔浸洗30分鐘。或者用5%含碘食鹽水浸洗10分鐘,然后放入清水中暫養1小時,用清水洗1遍后再放入網箱種。
放養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放養鱔種2至3千克。具體放養密度要看鱔種的大小、資源條件、飼養水平等情況確定。
放養時間
黃鱔的放養時間應選擇在4月份、5月份,或者8至9月份,以避開5月中旬至7月份的黃鱔性成熟繁殖期。由于技術細節需要確實掌握和完全落實,新手應當在年初就開始作準備。“尤其是4至5月份收集的鱔種要嚴格把關,盡量避免黃鱔因自相殘食、生病等原因造成的死亡。”王榮說。
日常管理
人工飼養時,由于投喂大量飼料,黃鱔排除的糞便容易污染水質,所以要經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控制在20至30厘米。
網箱還要定期進行消毒,每立方水用10克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潑灑。
每天早晚兩次巡箱,觀察黃鱔的吃食河活動情況。發現網箱破損要及時修補,避免黃鱔逃逸。
“同時,溫度的控制也極其重要。最適合黃鱔生長的溫度是攝氏24至28度。水溫如果過高,一定要及時沖水降溫。換水時的溫差也不能超過攝氏3度,否則黃鱔會患感冒病而死亡。養殖戶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王榮說。
飼料投放
黃鱔的飼養應嚴格按照“四定”投飼的方法進行,堅持定質、定量、定時、定點投喂。
投放的飼料要新鮮,不能投放腐霉變質的飼料。飼料投放前應先洗凈,每立方水體再用3至5克的食鹽浸洗15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才能投喂。
如果使用人工配合飼料,其蛋白質含量需達到45%以上,并且需用蚯蚓漿為誘餌進行馴化,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疫病防治
“川東北地區網箱黃鱔養殖,鱔魚最易得腸炎病。此病為細菌引起,養殖戶要注意防治。”王榮說。腸炎病多表現為病鱔食欲減退,游動遲緩,體色發黑,局部或全腸充血、發炎。多在夏季
發病。
對此,養殖戶要加強飼養管理,不投喂腐敗的餌料并及時清除殘餌;每50千克鱔魚用磺胺甲惡唑(新諾明)5克,磺胺脒5克拌餌投喂,每日1次,連續6天;外用藥物常用(1至2)×10?-6濃度的漂白粉或10×10?-6濃度的生石灰全池潑灑。
在內服藥物時結合外用藥物,能獲得更好效果。
收捕黃鱔
每年12月,當水溫下降至12度以下時,黃鱔的攝食、生長基本停止。這個季節市場上商品黃鱔的價格也比較可觀。此時,將網箱中的黃鱔收捕上市,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黃鱔的捕撈、運輸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擦傷、感染疾病等,以確保黃鱔的健康和商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