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 > 正文
信息類型:
信息標題:關注福壽花種子每一斤價格貨到付款
發布時間:2017/05/21 01:34:29
信息編碼:3429876633.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催芽播種比干播種子明顯提早出苗。種子催芽要掌握適宜的水分、溫度、氧氣和光照條件。 水分 煙草種子一般含水量7%~8%左右。當種子含水量達到60%~70%時,胚根穿破種皮,開始露嘴,也叫出芽。 溫度 煙草種子發芽的溫度要求,適宜溫度為25~28℃,最低溫度為7.5~10℃,最高為40℃。在適宜溫度內,溫度高,出苗早,幼苗生長快。低于18℃種子發芽緩慢,超過35℃時會遭受傷害,所以,在催芽時溫度始終控制在20℃~30℃的范圍,種子就會正常發芽。 氧氣 要經常均勻地翻動種子,保證氧氣供應,滿足種子呼吸需要的氧氣量。如果氧氣不足,種子呼吸受影響,易發生爛種現象。 光照 煙草種子萌發時,需要一定的光。但光照對種子發芽反應比較復雜,不同品種、不同成熟度其反應不同,可以認為,光照對種子發芽有促進作用,特別在萌發期,光照影響更為明顯。 催芽應在播種前6~7天開始進行,可選用溫室催芽、溫缸催芽、電燈泡催芽等方法。 溫室催芽法 溫室催芽法是在小房間內設置火爐和傳熱火管來提高和保持室內適宜溫度,并安裝發芽床,將種子袋或發芽罐放置于床上,室內掛上溫度計,每天觀察種子、翻動種子、用水沖洗種子,待其發芽。此方法適宜于大量種子的催芽,如以鄉為單位集中催芽。 溫缸催芽法 溫缸催芽法是用大缸,缸內裝半缸麥秸,堆平鋪實,上面放一個大盆,盆內注滿熱水,盆口放一篦子,將種子放在干凈的瓦罐內,種罐放在篦子上,罐上放一支溫度計。盆內熱水每天換兩次,每天將催芽罐晃動3~4次,并經常灑水或用溫水沖洗2~3次。催芽溫度保持 25~28℃,逐漸降到22~25℃,當芽長等于種子長度時,即可播種。此方法適宜于少量種子的催芽。 燈泡催芽法 燈泡催芽法是用大缸,缸底盛適量溫水,缸的半腰放一木篦子,篦子下面吊上電燈作熱源,篦子上放催芽罐,罐上放一溫度計,缸口蓋棉被或麻袋片保溫,缸內溫度保持在25~28℃。此方法也適宜于少量種子的催芽。 催芽注意事項 無論采用哪種催芽方法,催芽時都應注意:所用器具必須干凈,特別是無油污;要做到及時翻種、洗種,每天都要將種子翻動2~3次,翻動時要輕緩、均勻,每天沖洗種子時用水要干凈,要用20~25℃的清水沖洗,用量不宜過大,并及時濾去余水;保持適宜的溫度,最高不超過30℃,最低不低于20℃;當煙芽生長不整齊時可經篩選分批播種或將選出的生長較大的煙芽放在冷涼處,控制生長,其余的繼續催芽。
以上信息由范道青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張小姐(百度力薦誠信商家)(女)
聯系電話:0527-83533616
手機號碼:15151132222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江蘇宿遷龍廟鎮向陽路24號
郵政編碼:223642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信息標題:關注福壽花種子每一斤價格貨到付款
一、灘涂養殖 把蟶苗播種在潮間帶灘涂上進行養殖稱為灘涂養殖。它具有操作簡單、投資省、成本低、收益大等特點。其養殖方法主要有養殖場地選擇與建造、播種放養、埕間管理以及移植等幾個環節。
1.場地選擇
應選擇內灣或河口附近經常有淡水注入的灘涂。灘涂略有傾斜,涂面平坦,面積廣闊;海水漲落迅速,退潮后灘涂不積水;潮流暢通,若靠近港灣,風平浪靜更好;養殖潮區可在中、低潮區,大小潮都能淹滿和干露,每潮干露不超過4小時~5小時;軟泥和泥沙混合底質均適宜,但底質最佳結構是表層3厘米~5厘米軟泥,中層20厘米~30厘米沙泥混合,底層是沙或泥;水質無污染,比重1.005~1.020,水溫10℃~30℃。
2.蟶埕建造與整理
養蟶場地稱為蟶埕或蟶田。蟶埕的建造因地而異,整埕也有精細和粗放之分。
(1)蟶埕建造
選擇好場地以后,先劃定埕地,埕地大小通常為350平方米~1300平方米,然后進行筑堤建埕。筑堤有土堤和芒堤兩種方式:土堤適用于風浪較小的軟泥沙質蟶埕,在蟶埕的四周筑成農田埂,堤高35厘米左右,為便于生產操作,將整片蟶埕劃分成一塊塊小畦,畦寬5米~7米,畦間開小溝可排水或作為人行道。芒堤適用于河口地帶沙質埕地,是由芒萁和泥沙筑成的,形狀有圍芒堤和“人”字芒堤兩種,圍芒堤適于流水急的地方,堤寬50厘米,芒萁露出土面10厘米~15厘米,直芒堤與潮流方向成10°~30°交角,與橫芒堤成45°交角;“人”字芒堤適于潮流不急的養殖區,芒堤只筑在堤面高的一頭,呈“人”字形。埕堤建成后,在蟶埕四周必須挖掘水溝,水溝寬、深據埕面大小和水流緩急而定,如面積大,水流緩的埕地,溝要開得寬而深些。
(2)蟶埕整理
一般軟泥底質整埕較為粗放,經過鋤耙整平便可播種養殖,但沙泥混合的底質,要求精耕細作,經過翻土、耙土和平埕等步驟:翻土,放養前一星期,把埕地底層泥土翻起20厘米~30厘米,使上下層泥土混合,除去貝殼等雜物;耙土,用四齒耙將土塊搗碎,并用鐵耙把泥土耙爛、耙平;平埕,用土板或寮板把蟶埕壓實抹光。平埕時先重后輕,由埕面兩邊往中央壓成公路形,中間高兩邊低,使埕面在退潮時不積水。翻、耙、平的次數依底質而定,底質硬的次數要適當增加。多次翻耙,深耕細作,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蟶苗選擇與計數
(1)蟶苗選擇
蟶苗質量的好壞關系到養成的效果。質量好的蟶苗,一般貝體肥壯堅實,個體大小整齊,不含雜質,清潔無臭味;殼厚,殼前端黃色,殼面青白,殼緣略呈紅色;稍受振動,兩殼立即緊閉而發出“嗦嗦”的聲響;播種后能立即潛入泥中。此外,采購蟶苗時要注意產苗區的理化環境是否與養殖區相近似。實驗證明,高鹽區產的蟶苗可引進到低鹽區養殖,其鉆穴能力不受影響;相反地,低鹽區產的蟶苗不宜移到高鹽區養殖,其鉆穴能力不僅受影響,而且難以進行正常的穴居生活。其次,不同鹽度區產的蟶苗大小與鉆穴關系有密切關系,低鹽區產的蟶苗,個體越大越有利于鉆穴,通常選擇體長大于10毫米的蟶苗;高鹽區產的蟶苗,個體越大,鉆穴時間反而延長,而小個體(體長小于10毫米)更能迅速鉆穴。因此,蟶苗的選擇不僅考慮外觀而且還要考慮生態的因素。
(2)苗種的計數
一般有體積和重量兩種計數法。前者隨機取樣以單位容量的苗數為基準,也可取樣計算出平均值,再計算總體數。后者則以單位重量的苗數為基準,或將幾次取樣的平均數作為基數。
4.播種放養
蟶苗播種時間依蟶埕所在地的氣候、海況等條件而定。一般大寒至清明,即1月下旬至4月初為蟶苗的播種季節,不宜清明節以后播種。蟶苗播種密度需據蟶埕底質硬軟、潮區高低和蟶苗個體大小而定。底質硬的播種量比軟泥多播50%,苗種大的播種量比苗種小的要增加,不同季節播種量也不同。
5.養成期間管理
蟶苗播種后要勤下海,勤檢查,及時補苗,清溝蓋埕,修補堤壩,防止人為損失。臺風和洪水之后及時平整埕地,修堤,疏通溝道,集攏散失貝苗等。其生物敵害主要有鳥類、魚類、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鳥類主要是水鴨,防止辦法是驚嚇、網捕和毒殺等。魚類主要是穴居肉食的中華須唇鰻、食蟹豆齒鰻等。它們在立夏前后進埕吃蟶,到秋季后退埕到海中越冬。對于上述魚類一般采用藥物毒殺。甲殼動物主要是蜾蠃蜚,俗稱蝦虱蟋、沙跳蟲,可用煙屑浸出液,或用0.3%濃度的亞胺硫磷噴灑,或用0.02%漂白粉噴灑。軟體動物主要是紫色玉螺,俗稱香螺、蘇螺。每年4月~11月侵入蟶埕,可用0.2%~0.3%濃度的石灰水溶液噴灑埕地,使其出土,或在早晚待其自動出土捕捉。
?蟶養成當年達不到商品規格,繼續養殖又因該養殖蟶埕風浪大、底質不穩,產卵后體衰弱會被淤泥充塞鰓腔,泥沙覆蓋埕面造成死亡,或者該養殖區潮區較高,潮流緩慢,餌料少,生長慢。因此,需要移植繼續養大養肥。如果?蟶需養大,應在產卵前移植;如需養肥,應在產卵后,待蟶體復壯后進行移植,即立冬到立春時進行移植。移植的地點應選擇在潮區較低,潮流暢通,餌料豐富的埕地。
二、蓄水養蟶
蓄水養蟶是近幾年來探索出的一種新的養殖方法。它具有養殖時間短、生長快、肉質肥滿、敵害生物少及成活率高的特點。蓄水養蟶的埕地稱蟶塘。可選在荒灘上筑堤,或利用現有墾區、蝦池。
1.選址條件
內灣風浪小,平坦的灘涂;每月有20天以上被海水淹沒50厘米以上的高潮區或中潮區上段;軟底的泥池或泥沙混合的不會漏水的土池。蟶塘由塘堤、環溝、蟶埕、進出水口和涵管等部分組成。埕地四周筑堤,堤寬度依風浪大小、底質硬軟而定。一般堤寬3米,高1米。筑堤要分幾個潮水建造,待一層泥土干硬后再增高,堤外坡要壓實整平。塘堤內側四周挖寬2米、深0.5米左右的環溝。環溝對進水起著緩沖作用,能保護埕面,調節水溫,有利于蟶生長。環溝內側是蟶埕,整埕方法同灘涂養殖。埕地水溝應保持50厘米深以上。進出水口設在蟶塘風浪小的一邊側堤上段,水口處底質軟和水流急的應用石砌。涵管用松木板制成,埋于堤基,內接內環溝底部,外通海區或下方蟶塘,用于排干塘內積水。涵管的大小和個數依蟶埕面積而定。
2.整埕播種
整埕是在環溝以內的埕面經鋤翻成寬3米~5米的蟶埕,長度為10米~20米,蟶埕間隔寬30厘米~40厘米水溝,連成一片。蟶埕由高到底排列,以利排水。埕面整成畦后,經耙細抹光便可播種。蓄水養蟶播種時間較遲,大都在清明至谷雨,比海區遲播1個~2個月。主要原因是清明以后的蟶苗個體大,適應力強,成活率較高。清明后蟶苗個體較大,每公斤在2000個左右,每畝播10萬個蟶苗,約為灘涂養殖的10%。
3.塘間管理
播種后堵住涵管口,同時經常下海巡視,發現破損及時修補。滸苔、魚蝦、蟹等隨潮進入塘內,潛居于環溝內,會侵入蟶埕為害。可在午后排干塘水,讓埕地干露,有利整埕及清除敵害。防止滸苔也十分重要,一般養蟶前將蟶埕排干暴曬;養殖期間發現滸苔及時清除或藥殺。藥物可用含氯量28%~30%的漂白粉,在水溫10℃~15℃時漂白粉濃度為1000×10-6~1500×10-6;水溫在15℃~20℃時藥濃度為600×10-6~1000×10-6;水溫在20℃~25℃時藥濃度為100×10-6~600×10-6,藥液直接均勻的噴灑在滸苔上。
4.?蟶收獲
播種后經5個~8個月的養殖至當年產卵前生長到5厘米左右收獲的為一年蟶。產卵前生長達不到商品規格,或者產卵后的親蟶繼續養殖到翌年收獲者為二年蟶。二年蟶個體大,可長達6厘米以上。正常情況下,一年蟶的收獲是從小暑開始,到秋分結束。二年蟶收獲時間主要決定于肉質的肥滿。養殖區條件好的二年蟶,在清明時便可收獲,反之,要養到立夏后才收獲。收獲方法各地不一,有挖、捉、鉤等三種。沙泥底質的硬埕地,退潮后埕面露出,從蟶埕一端開始,用四齒耙、蟶鋤等工具挖掘,邊挖邊揀;松軟的泥質埕地,直接用手插入蟶穴捉拿;密度稀疏的埕地,用蟶鉤沿著蟶穴邊緣直接插入蟶體下端,然后旋轉蟶鉤將蟶體提出埕面。?蟶質量要求鮮活、洗凈、不浸水。依每公斤的個數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