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 > 正文
信息類型:
信息標題:紅衣仙子種子一般什么價格我知道
發布時間:2017/05/12 08:40:20
信息編碼:4020966777.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進入秋冬季節,氣候多變,豬呼吸道黏膜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致使黏膜上皮纖毛運動紊亂,功能失調,防御能力下降,抵抗力減退,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極易導致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生。養殖場(戶)要有效地應對秋冬季節豬呼吸道綜合征高發,必須分析了解導致秋冬季節豬呼吸道綜合征高發的原因,并針對其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原因分析
引起秋冬季節豬呼吸道綜合征高發的因素很多,而其中主要包括原發性感染疾病、繼發性感染疾病以及飼養管理和環境因素等。
原發性感染疾病一般由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病毒、細菌或由病毒和細菌共同感染所引起。主要包括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豬流感病毒、豬呼吸道冠狀病毒和支氣管敗血性波氏桿菌等多種病原體所致的病毒性疾病和細菌性疾病。
繼發性感染疾病主要包括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副傷寒、副豬嗜血桿菌病和豬附紅細胞體等。
飼養管理與環境因素 健康豬的上呼吸道帶菌是比較普遍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導致豬發病,但是,一旦有使豬機體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存在,就有可能引起豬內源性繼發感染,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疾病癥狀。另外,豬群在飼養管理不良的條件下也是直接引起豬呼吸道綜合征高發的重要原因。應對措施
提前做好環境控制和相關設備物質的準備針對秋冬季節氣候多變的特點,一般從10月中下旬開始,養豬場(戶)就應準備和檢修好豬舍內的保溫增溫設施和控制豬舍內濕度的相關物資,如仔豬用的保溫傘、豬舍內吸潮用的生石灰、木屑等,以便隨時開啟豬舍內的保溫增溫設備,有效地控制豬舍內環境。
加強豬群飼養管理,降低或避免應激因素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生豬的采食量和生長速度均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養豬場(戶)應根據豬群在各階段的營養需要合理地配合生豬的日糧,供給豬群營養全面且均衡的飼料,以保證豬群生長發育的需要。與此同時,在生豬的管理上,應將不同的豬群進行合理的分群,減少不同日齡豬群的混群飼養,并盡可能減少豬群的飼養密度;經常保持豬舍內干燥、清潔、衛生,舍內、用具及環境定期消毒,注意舍內的保溫和通風換氣,盡可能降低豬舍內的氨氣濃度,以改善空氣質量;實行養豬生產各個階段的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從而減少或避免豬群母子間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機會;盡量減少豬群的轉欄和混群的次數,以減少豬群的應激因素。
堅持自繁自養,防范隱性感染豬帶入病原菌堅持自繁自養是防止豬呼吸道綜合征隱性感染豬帶入病原菌的關鍵性措施。如確實需要引種時,則應到無疫區的種豬場引種選購,并嚴格按程序進行免疫,種豬引進后應遠離生產區隔離觀察飼養一個月以上,并經檢疫后,方可進場飼養,建立嚴格的獸醫衛生消毒制度。
提前做好豬群免疫,預防病原性豬呼吸道綜合征病原性因素引起豬呼吸道綜合征是對養豬場(戶)威脅極大的傳染病,且目前尚無良好的治療藥物。使用優質高效的疫苗,采用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疫苗免疫效果的監測,對豬群隱性攜帶強毒的檢測和淘汰,以及做好消毒工作等是預防和凈化豬呼吸道綜合征的重要措施。因此,養豬場(戶)應合理地制定豬群的免疫程序,適時給豬群免疫接種豬偽狂犬病、豬藍耳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萎縮性鼻炎、豬肺疫、豬副傷寒、副豬嗜血桿菌病、豬鏈球菌弱毒菌或滅活苗、豬霉形體滅活疫苗和豬肺炎霉形體兔化弱毒苗,以控制病原性因素引起豬呼吸道綜合征。豬圓環病毒病、豬流行性感冒、豬附紅細胞體病目前尚無疫苗可用,應加強飼養管理豬群的隔離消毒,不從有疫源的種豬場引進種豬,同時應注意豬群的保溫防寒,搞好豬舍內的清潔衛生,注意消滅蚊蠅和吸血昆蟲,防止吸血昆蟲對豬群的叮咬而傳播疫病。
正確診斷并提出針對性強的應對措施在引發豬呼吸道綜合征的致病因素眾多而又復雜的情況下,正確地診斷引發豬呼吸道綜合征的原發性感染疾病和繼發性感染疾病是有效應對該病的首要任務,必須依據生豬疫病流行的特點、癥狀觀察、病理檢驗和實驗室檢查的結果來綜合判定,并特別注重獸醫實驗室病原的分離、鑒定、檢測、監測,才能做出最后確診,只有這樣才能確認引發豬呼吸道綜合征的原發性感染疾病或繼發性感染疾病的種類,找出其發生規律,并分清主次,才能提出針對性強的應對防控措施。
全方位推進生物安全體系豬群的飼養管理和生物安全體系的推進在豬呼吸道綜合征防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養豬場(戶)應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和防疫制度,以降低和消除病原微生物對養豬場(戶)所形成的危害,建立起防治豬呼吸道綜合征病原入侵的多層屏障,使豬群生長發育處于最佳狀態,并提高其肉品質量,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建立科學、合理的預防性用藥方案針對秋冬季節豬呼吸道綜合征發生的種類和流行特點,養豬場戶制定科學、合理的預防用藥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養豬場(戶)一般可選用一定劑量的抗菌素藥物組合,在母豬產仔前后、哺乳仔豬、保育豬、育肥豬4個階段,以及豬群轉群時使用,以預防外源性和內源性細菌繼發感染。根據生產實踐,現推薦預防用藥方案如下:
對后備母豬,可按豬每噸飼料中加入地米考星粉200克~400克,于配種前20天左右給予飼喂,連續飼喂14天;或按豬每噸飼料中加入10%氟苯尼考100克,于配種前20天左右給予飼喂,連續飼喂14天,同時配合在豬的每噸飲水中加入阿莫西林粉150克,連續飲用14天。其種公豬的藥物預防可參照后備母豬藥物預防方案實施。
對妊娠母豬,可按豬每噸飼料中拌入80%支原凈100克、強力霉素120克、阿莫西林160克,于產前、產后各飼喂7天;對分娩前后14天~20天的母豬也可選用泰磺安、氟羅預混劑拌料
對育肥豬(2月齡以上),可按豬每噸飼料中拌入10%氟苯尼考120克、支原凈100克,連續飼喂7天;或按豬每噸飼料中拌入北里霉素300克、磺胺二甲嘧啶600克、甲氧芐氨嘧啶200克,連續飼喂7天。
對斷奶仔豬,可按豬每噸飼料中拌入80%支原凈80克、強力霉素120克,于斷奶前后各飼喂7天,同時配合在每噸飲水中加阿莫西林粉150克,連續飲用14天;或按豬每噸飼料中拌入80%支原凈100克、10%氟苯尼考80克,于仔豬斷奶前后各飼喂7天。其豬群轉群時也可參照此藥物預防方案實施。
以上信息由范道青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張小姐(百度力薦誠信商家)(女)
聯系電話:0527-83533616
手機號碼:15151132222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江蘇宿遷龍廟鎮向陽路24號
郵政編碼:223642
電子郵箱:594459879@qq.com
信息標題:紅衣仙子種子一般什么價格我知道
一、親蚌的選擇和培育 1.親蚌選擇 (1)親蚌要求殼色要光亮,呈青藍色,殼完整無殘缺,“腹部”鼓圓,蚌體健壯肥滿,閉殼力強,蚌齡以6~8冬齡為好,雌蚌最好是經產母蚌。 (2)育珠蚌的性別從外觀上很難區分,必須根據內部鰓絲的疏密及根數,才能準確判斷。一般雌蚌個體稍大,生長輪紋較寬,貝殼也略寬、略厚。打開河蚌,雌蚌鰓絲排列緊密,性成熟后,外鰓瓣的鰓絲數目達100~120根;雄蚌鰓絲排列稀疏,性成熟后,外鰓瓣的鰓絲數目僅為60~80根。 2.親蚌的培育親蚌培育池面積最好在2000平方米以上,水深為1.5米,池底淤泥厚度適中。養殖水層含氧量為4.0~8.0毫克/升,pH為6.5~8.0,餌料生物量為10~20毫克/升。水質不宜過肥,以免雌性生殖細胞因缺氧發育不良或發生性逆轉。若用小面積水域培育親蚌,必須具有緩流條件。 一般雄雌按2∶1的比例(即2雄夾1雌為1組合),并尾相靠地吊在水層中進行性比組合養殖。 親蚌培育工作應從秋季開始,要定時注、排池水,適時繁殖餌料生物,促進親蚌生殖腺的發育、成熟。 二、受精及胚胎發育 1.受精 (1)受精季節:以三角帆蚌為例。一般情況下,三角帆蚌3齡時已具繁殖能力。每年5月開始性成熟。性成熟時,雌性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外觀呈橘黃色,雄性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呈白色。產卵季節為5~7月。成熟卵子為圓球形;成熟精子鏡檢能擺尾游動。當生殖巢中絕大多數卵粒成熟時,雌蚌即排卵受精。三角帆蚌每年產卵5~8次,產卵量為40萬~50萬粒。 (2)受精方法:河蚌受精的方法有自然受精和誘導授精兩種。 ①自然受精:在蚌的繁殖季節,雌蚌成熟的卵經生殖孔排至身體外套腔中;雄蚌成熟的精子由輸精管經生殖孔排至鰓上腔,再經出水管排到體外水體中。精子隨水進入雌蚌外套腔中與待孕的卵結合,完成受精。受精卵就在母蚌的左右兩側外鰓瓣上進行胚胎發育。 ②誘導授精:雄蚌的生殖細胞通常比雌蚌先成熟。可在雌蚌部分卵成熟時,人工取出雄蚌精液,用生殖鹽水稀釋后注入雌蚌的外套膜,并把雌蚌預先置于水溫比原池水溫高3~5℃的受精盆中,進行誘發授精。第1次注入的精液僅僅起誘發雌蚌排卵的作用,需要用同樣的方法注入第2次稀釋精液,這次精液中的精子正好與誘發出來的成熟卵受精。通過誘導授精,能使河蚌提前進入繁殖季節。 2.胚胎發育:受精卵自卵裂起,經過受精卵、桑椹期、囊胚期、原腸期、鉤介蚴的胚胎發育過程,形成鉤介蚴蟲。整個胚胎發育過程一般需35~50天。 三、采鉤介蚴苗 鉤介蚴在母蚌外鰓瓣上發育成熟后,具有足絲和鉤,能夠寄生魚體上,也必須寄生在魚體上,才能完成變態過程,成為幼蚌。因此,在鉤介蚴即將脫膜而出時,就要用魚作“采苗器”,將鉤介蚴采集在魚體上。 1.采苗魚的選擇:鰱、鳙、草魚、鯉均能采到鉤介蚴,但以性情溫順的鳙魚和草魚魚種為好。每只蚌每次采苗需9.9厘米規格魚種300~500尾。要選擇體質健康的優良魚種,才能耐受較多鉤介蚴蟲的寄生。 2.鉤介蚴成熟度的鑒定:未成熟的鉤介蚴不具寄生能力,必須對鉤介蚴的成熟度進行鑒定。鑒定方法是取出幾只培育的母蚌,首先用開殼器撐開河蚌,加塞固定到一定程度,然后用探針在河蚌鰓瓣中部挑出少許鉤介幼蟲,若挑出的鉤介幼蟲能互相粘連成一條鏈,則為成熟鉤介蚴。 3.采苗方法: (1)室內采苗:在盆中注入10~15厘米深的潔凈新水,將經過檢樣的母蚌平置于盆底,然后放入采苗魚,并通入水管使水成為流水,數小時后即能刺激母蚌排出鉤介蚴。 (2)室外采苗:在河、湖泊的清爽水質中,可用魚箱采苗。采苗數量大,適于大量生產。采苗要及時更換采苗點,以每尾魚寄生約200尾鉤介蚴為宜,數量過大會引起采苗魚死亡。采苗前1天,要對采苗魚進行拉網鍛煉,增強其體質,并排出糞便,以避免采苗魚污染鉤介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