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8 10:25:32
來源:金農網用戶中心
以上信息由劉金全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方式
金農網農業百科
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在蔬菜生產中,由于長期大量廣泛地使用化學農藥,病蟲抗藥性日趨嚴重,造成農產品和生態環境的污染,蔬菜農藥殘留量增加,對人民身體健康的影響日益嚴重。
一、蔬菜病蟲害安全防控策略
蔬菜病蟲害安全防控,應大力宣傳與推廣“以病蟲預測預報為基礎,優化農業生態環境為中心,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和降低農藥殘留為目標,綜合運用農藝、生物、物理防治,科學應用化學防治”的防控策略,提高施藥技術,降低蔬菜農藥殘留和植保防災風險,促進農業增效、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
1、以病蟲預測預報為基礎,加強病蟲監測與發生預報,提高預警及防災減災能力。充分利用病蟲情報、網絡等功能,強化病蟲信息傳遞能力,做好主要病蟲害的短、中、長期預報,提高預測預報水平和預警能力,為正確指導農戶開展適時防治提供依據。
2、以優化農業生態環境為中心,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蔬菜生產單位和個人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農藥使用的規定,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提倡使用生物農藥。除了禁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農藥外,毒死蜱、三唑磷等易殘留超標的農藥及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樂果等易產生高毒代謝產物的農藥在蔬菜生產過程中不宜推薦使用,尤其是在設施栽培蔬菜地上應禁止使用。嚴格把好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關,未過農藥安全間隔期的蔬菜不得采收上市。
3、以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和降低農藥殘留為目標,綜合運用農藝、生物、物理防治,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蔬菜病蟲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充分利用病蟲監測網絡,開展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策略和相應的操作規程,大力推廣黃板誘蟲、性誘劑誘殺、防蟲網、燈光誘殺等生物、物理防治新技術,示范應用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等防治蔬菜病蟲,提高技術覆蓋率。
4、科學應用化學防治。主要以“藥方推薦”等形式,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環保型的對口藥劑和先進適用噴霧器械,示范應用精準施藥技術,提高施藥水平。加大以生物制劑為主的新型農藥品種的引進試驗和推廣應用力度。試驗示范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品種。同時,根據病蟲抗藥性變化,及時調整農藥使用品種,實施不同作用機理藥劑的輪換交替使用。
二、蔬菜病蟲害安全防控技術
由于蔬菜種類多,栽培方式多樣、復種指數高,致使病蟲種類繁多,發生規律復雜。為了在蔬菜生產中有效控制病蟲為害,做到合理使用農藥,經濟有效地把病蟲為害控制在最低程度,達到高產、優質、低成本和保障蔬菜質量安全之目的,特擬定蔬菜主要病蟲害安全防控技術如下,以供各地實施用藥防治時參考。
1、設施蔬菜病蟲害安全防控技術
設施蔬菜生產由于棚室內小氣候環境特殊,有害生物周年存活,病害的發生和流行相對頻繁。以土壤返鹽、土傳病害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連作障礙問題也日益突出。在病蟲防治中要以農業技術措施為基礎,優先選用物理和生物防治,充分發揮化學防治的優點,克服其帶來的污染、殘留問題,做到安全、有效防控。
(1)農業防治和生態調控。切實抓好各項有利于控制或減輕病蟲害發生的農藝、生態調控措施,主要推廣合理輪作、高溫悶棚、棚室溫濕度調控等技術。高溫悶棚:利用季節性換茬時選晴天對大棚進行高溫悶棚5~7天,預防根結線蟲病、疫病及菌核病等。大棚溫濕度調控:針對春冬季大棚,主要防治灰霉病等高濕性病害。氣溫回升后,通過調節通風,控制棚內溫、濕度,預防白粉病、黃瓜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蕃茄早疫、晚疫和葉霉病等的發生。
(2)物理防治。利用害蟲的的趨避性防治蟲害,推廣銀灰色膜避蚜,黃板誘殺等物理手段。設施栽培中除休閑季節外,設置黃板,誘殺煙粉虱和蚜蟲等。充分利用設施封閉的栽培條件,在通風口或門窗處使用防蟲網等設施防止露地害蟲的侵入。在棚室通風處懸掛銀灰色的薄膜條,驅避蚜蟲、煙粉虱等,減輕蔬菜病毒病的發生。
(3)生物防治。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示范應用植物源農藥、微生物源或農用抗生素防治蔬菜病蟲,如利用印楝素防治蔬菜小菜蛾和菜青蟲,利用苦參堿防治多種害蟲等;示范應用釋放天敵及其自然促增技術,提高自然控害能力。
(4)采取安全有效的化學防治手段,減輕病蟲害發生。抓住重點環節進行噴藥防治。設施蔬菜生產主要環節是早春保護地和秋后栽培。設施栽培具有面積小、相對封閉等特點,噴藥時要均勻周到,做到防治徹底,減少露地蔬菜病害的初侵染源和蟲口基數。
抓住有效時機進行噴藥防治。設施栽培病蟲害發生早,蔓延速度快,應以預防為主,發現中心病(蟲)株立即施藥。如黃瓜霜霉病,中心病株出現到設施內葉片變黃不到一周時間,如不能及時控制病害,常會錯過防治時機。
采取適宜的方法進行防治。陰雨天保護地由于其密閉性,噴藥容易加大棚內濕度,從而起不到理想的防病效果,應使用煙劑或粉塵劑防治蔬菜病蟲害。晴好天氣可選擇噴霧防治。
使用安全有效的藥劑進行防治。在進行化學防治時,必須正確診斷各種病蟲害,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對癥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及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高生物富集性農藥及其混配農藥,合理輪換用藥。正確使用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確保設施無公害蔬菜的生產。
2、露地蔬菜病蟲害安全防控技術
(1)農業防治和生態調控。推廣深翻土壤、整地曬田、起壟栽培,清潔田園、合理輪作、灌水殺蟲等措施。適期播種,培育健壯無病蟲害苗移栽,合理配置株行距,優化蔬菜群體結構。實行定期輪作;冬季深翻凍垡,進行土壤殺蟲、殺菌、殺卵消毒,減少病蟲基數。
(2)物理防治。推廣殺蟲燈、色板等防蟲技術。殺蟲燈誘殺:露地5月下旬開始開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誘殺成蟲,降低田間落卵量,壓低蟲口基數,可誘殺夜蛾科害蟲、小菜蛾、豆莢螟等蔬菜上多種害蟲成蟲。運用黃板誘殺斑潛蠅、煙粉虱和蚜蟲等,在害蟲始發期開始使用。在田內間隔鋪設銀灰條膜驅避煙粉虱和蚜蟲等。
(3)生物防治。主要推廣昆蟲信息素(如性激素等)與誘捕器配套防治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鱗翅目害蟲,利用性誘劑的選擇性、單一性一種誘芯只用于一種昆蟲,監測害蟲發生趨勢,為蔬菜生產提供情報,小菜蛾性引誘劑在4月至10月使用,每畝放1個誘捕器,內置3個誘芯;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性引誘劑在7月至10月使用,每畝放1個誘捕器,內置1個誘芯。推廣應用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防治蔬菜病蟲,如利用核型多角體(NPV)病毒防治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煙堿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多種害蟲等。同時要以保護利用當地的天敵資源為主,注意發揮各生物因子的作用。
(4)科學應用化學防治。要在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和正確診斷的基礎上,優先采用抗生素、植物源農藥等高效、低毒、低殘農藥適時對癥防治。運用化學農藥防治露地蔬菜病蟲應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進行用藥及采收。
三、蔬菜病蟲害防治安全用藥原則
1、對癥下藥、適時用藥
(1)針對不同種類的害蟲而選擇用藥。應根據不同的害蟲種類選擇農藥,以刺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的害蟲應選擇觸殺及內吸作用的農藥。對體表有保護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蟲應選擇對蠟質有較強滲透作用及觸殺作用農藥。對以咀嚼式口器取食作物葉子的害蟲,應選擇以胃毒作用為主的藥劑。
(2)掌握用藥適期。一般掌握在害蟲卵孵化盛期或幼蟲初齡階段 病害掌握在病菌病毒傳播之前或蔬菜發病初期用藥。根據害蟲各生育期的不同特點而適時用藥。殺蟲劑施藥適期應選擇在害蟲三齡以前的幼蟲期;鉆蛀性害蟲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藥。針對病害種類不同和病害侵染危害特點選擇合適的殺菌劑和適宜的噴藥時期。
(3)講究施藥方法。施藥時應根據病蟲發生特點和藥劑性能,采取相應的施藥方法。對食葉和刺吸葉汁的害蟲可用噴霧等方法 食根害蟲或根病可用灌根的方式防治 保護地可用煙劑和熏蒸劑等。
(4)根據不同的氣候進行科學用藥。農藥的使用受天氣影響較大,陰天、大風、下雨都會影響農藥的施用效果 應觀察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如環境溫濕度較高時 所用藥劑濃度可適當減小;強光下易分解或揮發的藥劑,應在陰天或傍晚時使用。
2、掌握合理用藥劑量
嚴格 按照農藥安全使用說明書用藥,不得隨意增減,配藥時要使用計量器具,根據農藥毒性及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結合氣候情況,嚴格掌握藥量和配制濃度,防止蔬菜出現藥害和傷害天敵。在考慮使用農藥劑量的同時,還應降低農藥的使用次數,參照防治指標進行防治。
3、科學混配,兼治病蟲
農藥混配要以能保持原藥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產生化學反應并保持良好的物理性狀為前提。采用混合用藥技術,達到一次施藥控制多種病蟲危害的目的。農藥混用要遵循下面原則:一是混合后不發生不良的物理化學變化;二是混合后對作物無不良影響;三是混合后不能降低藥效。田間的現配現用應當堅持先試驗后混用的原則。
4、輪換用藥
輪換用藥是克服和延緩抗藥性的有效辦法。對于殺蟲劑,應選擇作用機理不同或能降低抗性的不同種類的農藥交替使用。對于殺菌劑,將保護性殺菌劑和內吸性殺菌劑交替使用;或者將不同殺菌機制的內吸殺菌劑交替使用。
5、注意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安全間隔期收獲,尤其是瓜果菜類,以防止人畜食后中毒。做到用藥量適宜,要盡量減少用藥次數,在病蟲發生嚴重年份,按標準中規定的最多施藥次數還不能達到防治要求的,應更換農藥品種,不可任意增加施藥次數。
6、高殘留農藥替代品種使用技術
加強毒死蜱、三唑磷等易殘留超標的農藥及乙酰甲胺磷、樂果、丁硫克百威等易產生高毒代謝產物農藥的替代工作,優先推廣應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集成一批配套的綠色防控技術。各地在防控技術指導與開方配藥服務中要以“推薦藥方”為依據,加快高殘留農藥替代品種的推廣,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規定,掌握其安全使用技術。由于蔬菜種類繁多,新農藥或當地尚未使用過的農藥,應先進行試驗示范,方可大面積推廣應用。
信息說明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金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金農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金農網”。違反上述條款,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所展示的信息由買賣雙方自行提供,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布人負責。本網站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友情提醒:網上交易有風險,請買賣雙方謹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見面交易,異地交易請多學、多看、多問、多了解,網上騙術多種多樣,謹防上當受騙!
5,本網刊載之所有信息,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方式:編輯部電話:0451-88003358 電子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