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14:59:44
來源:金農網用戶中心
以上信息由趙金來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方式
金農網農業百科
玉米瘤黑粉病廣泛分布在各玉米栽培地區,常為害玉米葉、稈、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組織,產生大小不等的病瘤。植株地上幼嫩組織和器官均可發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產生腫瘤。病瘤初呈銀白色,有光澤,內部白色,肉質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沖破苞葉而外露,表面變暗,略帶淡紫紅色,內部則變灰至黑色,失水后當外膜破裂時,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果穗發病可部分或全部變成較大腫瘤,葉上發病則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玉米瘤黑粉病在辛集每年都有發生,是玉米生產中的重要病害,近年來,各地瘤黑粉病發生呈逐漸加重趨勢,對生產影響很大。病菌侵染植株的莖稈、果穗、雄穗、葉片等幼嫩部位,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養分或導致植株空桿不結實,可造成嚴重損失。
病害癥狀:
病害可以發生玉米生育期的各個階段,病菌能夠侵染植株的所有地上部組織。被侵染的部位產生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瘤狀物。膨大的瘤狀物組織初為白色,漸變為灰白色,內部白色,肉質多汁。隨著瘤狀物的迅速長大,外邊逐漸變暗,有時帶有紫紅色,質地變硬,內部充滿大量的黑粉。當瘤狀物外表的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褐色粉末。
傳播途徑:
黑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或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的侵染菌源?;祀s在未腐熟堆肥中的冬孢子和種子表面污染的冬孢子,也可以越冬傳病。越冬后的冬孢子,遇到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就萌發產生擔孢子,不同性別的擔孢子結合,產生雙核侵染菌絲,從玉米幼嫩組織直接侵入,或者從傷口侵入。越冬菌源在整個生育期中都可以起作用。生長早期形成的腫瘤,產生冬孢子和擔孢子,可以再侵染,從而成為后期發病的菌源。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擔孢子可隨氣流和雨水分散傳播,也可以被昆蟲攜帶而傳播。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種局部侵染的病害。病原菌在玉米體內雖能擴展,但通常擴展距離不遠,在苗期能引起相鄰幾節的節間和葉片發病。 發病條件:
玉米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沒有明顯的休眠現象,成熟后遇到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就能萌發。冬孢子萌發的適溫為26℃~30%,最低為5℃~10℃,最高為35℃~38℃,在水滴中或在98%~100%的相對濕度下都可以萌發。在北方,冬、春干燥,氣溫較低,冬孢子不易萌發,從而延長了侵染時間,提高了侵染效率;而在溫度高、多雨高濕的地方,冬孢子易于萌發失效。
玉米抽雄前后遭遇干旱,抗病性受到明顯削弱,此時若遇到小雨或結露,病原菌得以侵染,就會嚴重發病。玉米生長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濕,或干濕交替,有利于發病。遭受暴風雨或冰雹襲擊后,植株傷口增多,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發病趨重。玉米螟等害蟲既能傳帶病原菌孢子,又造成蟲傷口,因而蟲害嚴重的田塊,瘤黑粉病也嚴重。病田連作,收獲后不及時清除病殘體,施用未腐熟農家肥,都使田間菌源增多,發病趨重。種植密度過大,偏施氮肥的田塊,通風透光不良,玉米組織柔嫩,也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發病。
玉米品種間抗病性有明顯差異。概而言之,耐旱的品種、果穗苞葉長而緊裹的品種和馬齒型玉米較抗病,甜玉米較感病,早熟玉米比晚熟品種發病輕。瘤黑粉病菌生理分化現象明顯,有很多生理小種其致病性不同。
防治要點:
1、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黑粉病的根本措施,也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另外品種輪換也能起到一定防治作用,在生產上盡量避免在同一地塊多年種植同一個品種。
2、如果不是包衣種子,播前須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也可用速保利、立克秀等藥劑拌種。
3、因地制宜,合理輪作。與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實行輪作,可減少侵染源。
4、田間管理:加強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灌溉要及時,特別是抽雄前后感病階段,保證水分供應。及時防治玉米螟等蟲害,減少傷口以避免病菌侵染。減少病原,在瘤成熟破裂前及時摘除并深埋;玉米收獲后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并將病瘤莖桿深埋銷毀;秋季深翻土壤,促進病殘體腐爛,減少初侵染菌源。
信息說明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金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金農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金農網”。違反上述條款,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所展示的信息由買賣雙方自行提供,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布人負責。本網站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友情提醒:網上交易有風險,請買賣雙方謹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見面交易,異地交易請多學、多看、多問、多了解,網上騙術多種多樣,謹防上當受騙!
5,本網刊載之所有信息,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方式:編輯部電話:0451-88003358 電子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