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管理規程
⒈初生犢牛的飼養
犢牛出生后,應首先清除鼻孔的粘液,以免妨礙呼吸,并由母牛舔凈犢牛身上的粘液,如臍帶未扯斷,應用消毒過的棉繩扎住臍帶,然后剪斷,在犢牛出生1小時后能盡快吃到初乳,要確保哺乳衛生和牛欄衛生,對牛欄進行徹底洗涮消毒,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防止腸炎、臍炎、肺炎、感冒等疾病的發生,喂奶要定時、定量、定溫,并隨時觀察其精神、食欲、體溫及糞便的變化。
⒉繁殖母牛的飼養管理
⑴母牛在整個繁殖過程中,每個階段各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要,配種前母牛要求身體健康、按期發情、受胎率高;妊娠期要求母牛體重增加、胚胎發育正常,犢牛出生重大,生后生命力強;哺乳期要求母牛泌乳充足,犢牛增重快。
⑵空懷母牛(五歲以上)所需營養最小,只需滿足維持需要即可,對生長發育的母牛,應在維持營養的基礎上,增加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無論什么年齡的牛都不能過肥過瘦,應該保持中上等膘情,達到行動靈活,正常繁殖的目的。
⑶妊娠母牛應防止過度飼養,以免難產,成年母牛在妊娠期的營養和胎兒發育有直接關系,懷孕后期應做好保胎工作,防擁擠,不飲冰水,不食霉變飼料,要適當運動,防止過肥過瘦。
⑷母牛產后應喂給溫水,以防產犢后腹壓突然下降引起貧血,產后15-20天,即可放回原處飼養,應以青干草為主要飼料,精料量與妊娠后期差不多。
⑸產犢時間最好控制有白天,在產犢前兩周把飼喂時間從下午5點推遲到9點,絕大部分能在白天產犢。
⑹淘汰母牛的育肥,當母牛年齡過大或有疾病、乳房損傷、生殖機能降低、母性不強等都需淘汰,以粗飼料和青貯飼料為主,進行短期育肥后可出售。
⒊種公牛的飼養
⑴種公牛的飼料要求體積小、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
⑵種公牛的體型要保持中上等膘情,活動靈活,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子品質好。
⑶種公牛的飼養分配種期非配種期,非配種期又分為復壯期和配種預備期,各個階段飼喂方法不同。配種期,日給精料3.5-4.0公斤,同時補充青干草、多汁飼料以及維生素、鈣磷等;復壯期,即配種結束后初期,精料量不減,不再供給青干草,逐步過渡到非配種日糧;配種預備期,在配種前20-30天增加日糧,過渡到配種期日糧。
⑷剛配過種的牛,不要立即飲水,非配種期間要飲溫水,并增加運動。
魯西黃牛的防疫及驅蟲程序
⒈衛生消毒及殺蟲
(1)大門,設消毒池,用4%的苛性鈉溶液(每周更換一次)。病牛舍、隔離舍出入口要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每天浸泡一次)。
(2)牛舍糞便每天清理一次。牛食槽、飲水槽等用具每天刷洗一次,每周用0.1%的新潔爾滅溶液消毒一次。
(3)環境消毒,無疫病時,每年春、秋季節進行一次環境消毒,消毒用3%的苛性鈉溶液噴灑。
(4)滅蚊蠅,夏、秋季節,在牛舍內外易孳生蚊蠅場所每月用敵敵畏噴灑2次。
(5)牛糞、尿做到無害化處理。
⒉驅蟲藥浴
(1)驅蟲,每年春季,用左旋咪唑按8mg/kg體重,內服驅蟲一次。每年秋季用阿維菌素按0.2mg/kg體重驅蟲一次。
(2)藥浴,每年10月份用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藥浴一次(注意,藥浴前要做小群安全試驗)。
⒊免疫接種
(1)布氏桿菌病預防,6-8月齡注射19號布氏桿菌苗一次,到配種前再注射一次,每次頸部皮注5ml。
(2)口蹄疫預防,每年11月份注射1次口蹄疫O型活苗一次,12-24月齡注射1ml,24月齡以上注射2ml。
(3)破傷風預防,母牛產犢后,繁殖母牛及初生犢牛立刻注射破傷風類毒素1ml。
(4)結核、副結核病預防,犢牛出生1個月后,胸部皮下注射50mlBCG疫苗一次,且每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