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網農業百科:
秋甘藍生育期短、易管理、投入少、見效快,很適合農場大面積栽培。1998年本場推廣種植秋甘藍130余m2,平均667m2產量為356Okg,最高單產達405Okg,667m2產值達8000~1000元。現將其關鍵技術環節作如下簡介。 一、品種及播期選定 1.品種選擇 本場早秋雨水多、溫度高,秋甘藍苗期病害嚴重。經試驗示范,選定“京豐1號”為適宜品種,該品種苗期抗病能力強,生育期適中,包球緊實,球體適中,平均單株重0.8kg以上,商品性好,較適合早秋大面積種植。 2.播期確定 “京豐1號”苗期抗病能力強。可適當早播,一般6月底進行育苗,國慶節前后即能陸續上市。 二、精細播種、培育壯苗 1.苗床準備 苗床應選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塊,采用深溝高畦,畦高20~30cm,畦寬1.5m,畦面中間稍凸,以防積水。作畦前施足底肥,每667m2普施腐熟有機肥3500kg,加尿素、磷二銨各10kg均勻混入10~15cm表土中,然后精細整地作畦。 2.育苗設施 在建好的苗床四周用木棍或竹桿打樁立柱,柱高80~100cm,柱頂用竹桿或鐵絲連成網架,棚架上用遮陽網與防蟲網相結合的方法將整個苗床罩嚴,起遮陽降溫、緩沖急雨、防病蟲侵入的作用。晴天上午10時覆蓋遮陽簾,下午四時揭簾,陰天不蓋,促進幼苗健壯,提高抗逆性。 3.精細播種 播前灌足底水。播時采用砂土拌種,便于撒播均勻,播后輕蓋0.5cm左右厚的細土(以不見明種為宜),然后灑足水,并經常保持床面濕潤,一般3天齊苗。播種量根據品種的發芽率及籽粒的大小而定,一般30m2苗床播種60~80g,可定植667m2大田。 4.苗期管理 齊苗后及時間苗,除去弱苗、劣苗。播后15天左右幼苗達2~3片真葉時分苗,分苗床的平整及肥料施用同播種苗床。分苗株行距為7m×8cm。定植前4~5天噴施1遍 0.3%磷酸二氫鉀利于壯苗。此外,定植前1~2天菌床噴1次防病蟲藥劑,以防定植后緩苗期發生病蟲。 三、施足基肥、平整畦面、適時定植 應選擇排灌條件良好的田塊,采取深溝高畦栽培。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7 m2用腐熟有機肥2500~3000kg尿素、磷二銨各10kg,均勻施入15~20cm耕作層中,然后精細平整畦面。定植應掌握在播種后30天左右,幼苗達5~6片真葉時進行,一般667 m2栽植密度為4400株。大面積栽植時邊栽邊帶水,全部結束后灌1次透水。 四、加強肥水管理,搞好病蟲防治 1.肥水管理 ①定植1周后,結合澆緩苗水,667 m2追施尿素5~8kg磷二銨5kg以促進新根生長,提高前期幼苗抗逆、抗病能力。②當甘藍進入蓮座中期(10~12片葉)時,每667 m2追施尿素、磷二銨各10~15kg。③結球初期,每667 m2追施尿素:磷二銨各15kg以促進葉球迅速膨大,為有效產量的形成打下基礎。另外,結球期還應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進行葉面噴肥。試驗表明,每 667m2噴施0.5%磷酸二氫鉀50kg肥液,可使秋甘藍增產5%~10%。 每次追肥以株間穴施為佳,可與田問中耕除草、鋤土培根同時進行,灌溉以溝灌滲透畦土的方法為好,并要及時排放積水。 2.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黑根病、黑腐病等,應以防為主,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4%的50%福美雙拌種,苗床整地時667 m2撒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5kg。進行床土殺菌消毒。在感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并噴灑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 秋甘藍蟲害較重,如甘藍夜蛾、菜青蟲、菜螟等,應抓緊在幼蟲發生期及時防治,667 m2可用微生物農藥BT乳劑200mL,或菊脂類農藥25~30mL葉面噴殺。此外,為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幼苗,在播種、定植前,結合整地每667 m2用1kg辛拌磷撒拌畦床表土毒殺。 五、適時采收、分批上市 秋甘藍葉球長成后,應根據其緊實度分期采收分批上市,這樣既有利于葉球充分成熟,在增加產量的同時,又提高了經濟效益。采收時應保留適當的外葉,以保護葉球免受損傷,影響上市品質。
以上信息由趙金來自行發布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地市: 山東臨沂
客服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 入網咨詢電話:0451-88001128 88001138 晚間入網咨詢:15546315188(17:00-20:00)
版權所有 2002 - 2018 金農網 保留所有權利
金農網客服QQ: 服務投訴:
本站中文域名:金農網.com 金農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