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殼潰瘍病
1.癥狀:蟹的外骨骼發生潰瘍性損傷,早期在甲殼上有許多褐色斑點,每個斑點中心呈微紅色下凹,晚期斑點邊緣呈黑色,中心部分潰瘍加深,甲殼被侵襲成洞,可見肌肉或皮膜,最終導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1)盡量避免蟹體受傷。(2)保持水質清新,鮮活,并使池塘底有10厘米左右的軟泥。(3)用15×10E-6濃度的生石灰液或1×10E-6濃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潑灑。每7~10天潑灑一次,連用2~3次。(4)每公斤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紅霉素拌餌投喂7~10天。
二、黑鰓病
1、癥狀感染部位主要是鰓部,病輕時鰓絲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時則鰓絲全部為黑色,病蟹行動遲緩,呼吸困難。
2、防治方法:(1)每天清除殘餌,及時更換死水,將病蟹除去;(2)預防可全池潑灑生石灰液,濃度為15×10E-6~20×10E-6(3)治療時用生石灰液連續潑灑2~3次,濃度為20×10E-6。(4)可將病蟹置于2×10E-6~3×10E-6濃度的呋喃酮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20分鐘左右。
三、水腫病
1.癥狀病蟹腹臍及背殼下方腫大呈透明狀,拒食致死。
2.防治方法:(1)在養殖過程中,盡量減少對它們的驚擾。(2)經常加注新水,并多喂鮮活飼料和新鮮菜葉。(3)治療該病用0.5×10E-6~1×10E-6濃度的土霉素液或呋喃西林液全池潑灑,也可用0.1×10E-6~0.2×10E-6濃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潑灑。
四、纖毛蟲病
1.癥狀初期蟹體表長有許多黃綠色或棕色絨毛狀物,行動遲緩,觸角不敏感,體表附肢有滑膩感,鏡檢可見許多纖毛類寄生蟲附著。
2.防治方法:(1)放養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2)苗種放養前用20×10E-6濃度的硫酸鋅液浸洗1小時。(3)治療時用3×10E-6濃度的硫酸鋅全池潑灑。
五、防治“懶”病的發生
在池塘人工養殖河蟹中,那些個體小、生長慢,甚至停長的小河蟹,長期棲居于洞穴或泥土下,懶得出來活動及覓食,僅以泥土中有機質來維持生命,因而導致營養嚴重不良,直接影響河蟹產量。減少河蟹“懶”病的發生,在養殖過程中應采取以下措施: ,在養殖過程中應采取以下措施:
1、營造適宜河蟹生長的池塘環境 。池塘的岸邊要夯實壓平,尤其是新建的池塘,以防仔蟹潛伏于大土塊下面的濕潤環境中。四周池壁坡度應在1:3左右,以免太陡使蟹打洞穴居,造成“懶蟹”。在池塘中移植水草,如輪葉黑藻、水花生等,塘埂及池壁坡水位線以上部分移植象草,以供河蟹隱蔽及遮蔭。在池中央建“蟹島”,即土墩。蟹島具有坡度并高出水面30厘米-50厘米,占蟹池總面積的1/5左右,供河蟹在其水位線上、下打洞穴居。島上種有水草和青綠飼料。蟹島是河蟹活動、攝食擊蛻殼的主要場所之一,如果蟹池較大,可設置幾個蟹島。
2、投放體質健壯、活動能力強的幼蟹。一般幼蟹的規格在每公斤100只-200只為宜,要求體質健壯、活動能力強。
3、保證蟹池水位的相對穩定。養殖池水位如果瞬間變動過大,小蟹來不及遷居而就地穴居于洞中,便懶于外出覓食。因此,應保證蟹池水質及水位的相對穩定,一般春、秋兩季每7天-10天換水1次,夏季2天-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2-1/3。
4、為河蟹提供充足、適口的餌料5、餌料投喂要均勻。 一般在池塘四周接近水位線的土坡上或淺水處和蟹島寬坦處,設置分布均勻的食臺若干個,以便于河蟹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