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網農業百科:
近幾年,吳忠市利通區日光溫室蔬菜面積迅速增加,經過新建及改建完善,設施結構不斷改進,性能不斷提高,一大茬番茄栽培面積也不斷增加,這種種植茬口既可填補番茄供應期的空白,又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同時還可以為菜農創造更高的經濟收益。日光溫室一大茬番茄栽培技術的核心是:選擇適應性廣泛的品種,即適應冬季、春季、初夏三季的番茄品種;培育出適齡的無病壯苗;加強田間管理技術;及時預防各類病蟲害,減少病蟲害發生發展。 一、育苗 1、品種選擇:應選擇耐低溫、弱光、座果率高、果實生長速度快、畸型果率低、采收期集中、品質及商品性好的品種。 2、種子消毒:可采用溫湯( 55℃)浸種或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消毒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 3、培育壯苗:采用128孔穴盤育苗,一穴一苗。前期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5-28℃,夜間20-24℃,2葉一心時可適當降低溫度,白天21-26℃,夜間12-13℃。同時要加強光照管理,秧苗之間不得互相遮擋,這是能否培育出壯苗的關鍵。待幼苗長到6-8片葉,并出現大量花蕾時即可進行定植。 二、定植 1、施足底肥。每畝施入10方以上的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另外,底肥中還應施入適量速效化肥,使幼苗能及時吸收到氮、鉀、磷等營養元素,可選用含量45%的三元復合肥30-50公斤,在定植前10-15天將底肥施入溫室內。施肥前用多菌靈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對溫室內土壤進行噴灑消毒并混合均勻。施肥時,首先將占總數2/3的有機肥撒施在地表,用旋耕機旋耕兩遍使其均勻,然后將剩余的1/3有機肥和復合肥以溝施的形式施入定植畦壟下部。 2、高畦栽培,膜下暗灌。采用高畦栽培以提高地溫,畦高應在15厘米左右。采用膜下暗灌技術,以降低棚內濕度,利于防病。 3、合理密植。采用大小行栽培的方式,定植時大行距為90厘米,小行距為40厘米,株距為35-40厘米,每畝定植3000-4000株。 4、及時澆水。幼苗定植后應及時澆定植水,定植后3-5天再澆一次緩苗水。澆水量要視情況而定,若定植水澆水量較大,則緩苗水澆水量應適當減少,反之則大些。有些鄉鎮土壤保水性較好,緩苗水可以不澆。 5、防寒保溫。溫室前沿底腳和東西山墻內側都應挖防寒溝,溝寬和深各50?60厘米,以保持溫室內溫度。另外,將舊棚膜堆鋪在溫室前的露地上,寬度約60厘米,也可以起到保溫作用。在低溫時期溫室內還可覆蓋一層棚膜或地膜,以達到保溫的目的。 6、增加光照。選擇高保溫流滴膜,定期清掃膜面,以提高透光率。每天揭苫后都應清掃棚膜,清除棚膜上的雜物。另外,可在后墻面張掛反光幕,增加后檐處植株的光照,同時提高棚內溫度。越冬期間應根據天氣及時揭蓋草苫,盡量延長光照時間。陰雪天氣,在保證溫室內氣溫12℃以上的同時,可于中午前后揭開草苫,令植株接受散射光;遇久陰暴晴的天氣,應采取草苫隔一塊打一塊或回苫措施,以防陽光過強造成植株萎蔫、灼傷。 三、加強定植后管理 1、整枝、落蔓換頭。整枝工作寧早勿遲,以減少養分的消耗,并應在晴天上午進行;結合整枝摘除老葉、病葉,促進棚內通風。整枝采用新式整枝法,即換頭再生整枝法。留7穗果進行落秧換頭。即頭五穗果采用單干整枝,其余側枝留1片葉摘心。在第三花序開始采收時不再整枝打杈,當大部分側枝長出來時,此時選留一條健壯側枝作為結果枝代替主干生長,其余側枝留葉摘除。結合換頭要及時落蔓,落蔓可采用盤旋式落蔓或交叉式落蔓兩種。盤旋式落蔓,選擇適宜高度(落蔓前未采摘果實離畦面20CM為宜),采取直上直下的原則,也就是原植株從吊絲上取下,在根部生長范圍內繞圈下落,代替主干的側枝吊蔓時用原主干吊絲。盤旋式落蔓主干易折斷,但省工省時。交叉式落蔓則是采取每6株為一組交叉落蔓方法,此方法費工費時,并且在落蔓操作過程中容易碰傷未采摘果實,優點是:落蔓后發生的不定根數量多,植株吸水吸肥能力強。吊蔓時盡量使植株生長點處于南低北高,傾斜角約在15-20度的斜面上。 2、調節適宜的溫濕度。通過開閉風口來調節溫度,使得白天溫室內溫度保持在23℃-28℃,夜間保持在15℃左右。溫室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50%左右。早晨放風時,根據溫度情況確定放風時間,若棚內溫度低于8℃,則應推遲放風,且放風時間不超過20分鐘。中午前后,當棚內溫度超過28℃時開始放風,時間為20?30分鐘。陰天時,溫室內溫度即使達不到28℃,也要適當放風換氣(放風時間可推遲到下午),降低濕度,以減少病害發生,同時還可補充二氧化碳,保證番茄光合作用正常進行。 3、噴花疏果。每穗花開放2/3時用“豐產劑二號”噴花保果,濃度視溫室內不同溫度而調整,并加“腐霉利”或“速克靈”農藥來預防灰霉病。坐果后及時疏去多余的花和果實及殘留花萼,并將畸形果疏去,每穗留果3-4個。 4、合理澆水。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的方式,定植時澆足水,然后蹲苗,待第一穗果長至2厘米大小時開始澆水,以后以小水勤澆的方式澆水,低溫季節還是盡量減少澆水次數,以免降低地溫,應避免過分干旱和大水漫灌的澆水方式,以保持土壤和室內適宜的水分,促進植株生長和果實發育,避免裂果等現象的發生。結果期以維持土壤最大持水量60%-80%為宜。 5、科學追肥。采取“平衡施肥”的方法和“少吃多次”的原則,避免單一施用氮肥和一次施肥量過多,尤其要保證鉀肥的充足供應。在第一穗果長至核桃大小時開始追肥,每畝追施鉀肥5公斤加三元復合肥15公斤,以后每穗果長至2-3厘米大小時都要追肥一次,可每畝每次隨水追施40%含量的氮磷鉀沖施肥10公斤,或開穴追施三元復合肥20公斤(氮磷鉀含量為30%以上),并葉面噴肥1-2次,每次每畝噴施0.3%濃度的磷酸二氫鉀加0.5%濃度的尿素,盡量噴在葉背面,以利于吸收。 四、及時預防病蟲害 1、番茄枯萎病 一般在番茄開花期開始發病,受害部位為葉、莖桿和根部,發病初期,下部葉片變黃,后萎蔫枯死,不脫落,病情由下向上發展,后期除了頂端數張葉片外,整株葉片均枯死。拔出病株可見到根部變褐,剖開莖部維管束變黃褐色?菸∨c青枯病的癥狀有些相似。 防治方法:可用 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3000~6000倍液,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2、番茄灰霉病 番茄的花、果、葉、莖均可發病。高溫高濕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可用10%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250克,傍晚閉棚點燃。每5~7天一次,連續3~4次。在發病初期也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200~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每7天噴一次,連續3~4次。 3、番茄晚疫病 低溫、高濕是該病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種植過密、溫差大、陰雨天多、光照弱、大水漫灌、放風不及時等,均有利此病的發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1.控制溫度、勤放風。2.濕度的調控:晴天中午高溫短期放風,陰天早晨放風半小時排霧。當田間發現中心病株時,要及時噴藥防治。噴藥后閉棚增溫,可提高防治效果。使用68.75%銀法利懸浮劑50~75毫升/畝均勻噴霧,可以達到保護和治療的雙重效果。 4、蚜蟲、白粉虱 防治方法:設防蟲網 在棚室通風口用20-30目網紗密封,阻止蚜蟲、白粉虱遷入;黃板誘殺 每畝掛30-40塊20厘米×20厘米、上面涂抹一層機油的黃板誘殺蚜蟲。每7-10天重涂1次;瘜W防治 可選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3000倍液,還可用愛福丁撲虱蚜等。 五、適時采收 番茄在開花后70天左右可以采收,對硬果型耐貯運品種,要求番茄在完全成熟后采收,以提高商品質量。
以上信息由張樂樂自行發布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地市: 山東省濟寧市
客服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 入網咨詢電話:0451-88001128 88001138 晚間入網咨詢:15546315188(17:00-20:00)
版權所有 2002 - 2018 金農網 保留所有權利
金農網客服QQ: 服務投訴:
本站中文域名:金農網.com 金農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