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網農業百科:
臨床診斷 傳染性胃腸炎(冠狀病毒)和流行性腹瀉(類冠狀病毒)冬春(12月~翌年3月)多發,水樣下痢,大小豬均發,傳染快,熱癥不明顯,中、大豬很少死亡,仔豬年齡愈小(10日內)死亡愈多,抗菌藥無效,小腸出血、腸壁薄。 輪狀病毒腹瀉多發生于8周齡以下仔豬,大豬少發生,糞便呈酸性,仔豬迅速脫水死亡。 仔豬黃痢、白痢黃痢多在初生仔豬(1日齡~5日齡)發生,早發性大腸桿菌病(O8、K88等)便稀呈堿性,十二指腸充血、充氣;白痢(遲發性大腸桿菌病)(K88、K99、F17、F41等),7日齡~30日齡仔豬發病,排白色腥臭稀糞,糞便pH堿性,胃內有凝乳塊,十二指腸充血、充氣、無嘔吐。 仔豬紅痢(梭菌性下痢、壞死性腸炎)由G+C型魏氏梭菌引起,主發于3日內仔豬,排紅色稀糞,死亡率高,病程短,小腸出血、壞死,充滿氣泡。 仔豬副傷寒沙門氏菌引起,1月齡~4月齡仔豬多見,與飼管衛生不良有密切關系,持續性下痢,排惡臭帶血稀便,肢端發紺,偶有咳嗽,肝脂肪變性,脾增生性腫脹,大腸有不規則的浮膜性壞死,腸壁增厚。 豬痢疾(血痢)由密螺旋體引起,2月齡~3月齡架子豬多發,糞便混有黏液、血液,大腸發生卡他性腸炎,小腸無明顯病變。 水腫病因剛斷奶后不久的仔豬未注意少吃多餐,而攝食高能量、高蛋白飼料過多,消化不良,感染溶血性大腸桿菌而引起水腫和下痢。這種豬除下痢而外,還有體溫升高(4℃~5℃),眼瞼、頭頸水腫,結膜高度充血(紅眼病)和神經癥狀(臥地不起、顫抖、轉圈、鴨游等癥狀),而且往往突然死亡,病程較短,剖檢見淋巴結水腫、充血、出血,心包、胸腔、腹腔積液,胃壁大彎膠樣浸潤,眼瞼、顏面、頭頸皮下水腫。 食餌性下痢由過食引起,無熱候,糞便中有尚未消化的飼料碎片,停食一天后,癥狀自然減輕。 貧血性下痢因飼料單一、營養不良、缺鐵、缺銅、缺硒引起,形體消瘦,皮膚、黏膜蒼白,糞便中無異常夾雜物,往往衰竭死亡。 寄生蟲性下痢由于蛔蟲、姜片蟲、結腸小袋纖毛蟲、棘頭蟲寄生,產生毒素和機械損傷腸黏膜引起。這種下痢病程長,體質消瘦,有貧血現象,皮下水腫,胸腹水增多,有吃食中突然停止離槽臥地、不久又去吃食的現象,還有磨牙、空嚼等發生,偶見排出蟲體。 感冒性下痢多在氣候寒冷季節,受涼感冒發生,有發燒、鼻流清涕、口舌白、流淚、咳嗽、噴嚏等癥狀,大便稀溏,按感冒治療后會減輕,病程不長。 中毒性下痢有中毒史(如喂霉敗飼料)服藥過量(如有毒副作用的治療藥物、中藥吉棟皮水等),來勢猛,癥狀(神經癥狀、嘔吐、腹瀉)明顯而劇烈,體溫偏低,癥程短,轉歸快。 治療 仔豬下痢的治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導瀉只能緩瀉,不能竣瀉,目的是排除腸中積糞和有毒害物質,保護腸黏膜,可用適量油類,如蓖麻油、花生油、菜油、石蠟油任選一種口服。 消炎、抑菌根據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瀉,選取恰當的藥物,如果是細菌傳染性腹瀉,可用獸友一針、百利星、W-H特效腸炎靈、百利金針、舒暢、利諾先;如果是病毒性腹瀉,可選抗毒5號、花明1號;支原體或螺旋體引起腹瀉,可用甲砜霉素、利高霉素、呼腸舒、克喘黃金;原蟲性下痢可用磺胺柔或血蟲凈;蠕蟲或外寄生蟲可用凈樂芬或帝諾玢;非傳染性下痢可用黃連素或比塞可林;中藥可口服白頭翁或黃連解毒湯。 收斂鹽、柔酸蛋白、活性炭、石榴皮熬水或食醋等有收斂、吸水、保護腸黏膜上皮的作用。 補液仔豬脫水1/3以上,就有生命危險,拉稀病死亡,原因大多因為失水、心力衰竭而死。水是生命的第一源泉,無論什么原因引起的下痢,都要及時補液。方式有⑴口服補液鹽(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水1000毫升)。⑵綜合輸液,本著強心、利尿、解毒、調整pH、保肝、促消化、補血等,加入相應藥物:50%葡萄糖20毫升×2,0.9%生理鹽水30毫升、5%小蘇打注射液10毫升,維生素C液2毫升、維生素B1注射液2毫升、肌苷2毫升,20%安鈉咖1毫升,混合1次靜脈推注。如果豬體小,不易打到靜脈,可用5%糖、鹽水加20%安鈉咖1毫升腹腔注射,腸音亢進者可加阿托品注射液1毫升。 健胃當拉稀停止后,往往還有減食或不食,這時須調整腸胃功能,適當喂一些開胃健脾藥,如人工鹽(20公斤豬5克~10克)、酵母、大黃蘇打片或健胃散(龍膽、大黃、生姜、蘇打),有利于豬只恢復食欲而康復。
臨床診斷
傳染性胃腸炎(冠狀病毒)和流行性腹瀉(類冠狀病毒)冬春(12月~翌年3月)多發,水樣下痢,大小豬均發,傳染快,熱癥不明顯,中、大豬很少死亡,仔豬年齡愈小(10日內)死亡愈多,抗菌藥無效,小腸出血、腸壁薄。
輪狀病毒腹瀉多發生于8周齡以下仔豬,大豬少發生,糞便呈酸性,仔豬迅速脫水死亡。
仔豬黃痢、白痢黃痢多在初生仔豬(1日齡~5日齡)發生,早發性大腸桿菌病(O8、K88等)便稀呈堿性,十二指腸充血、充氣;白痢(遲發性大腸桿菌病)(K88、K99、F17、F41等),7日齡~30日齡仔豬發病,排白色腥臭稀糞,糞便pH堿性,胃內有凝乳塊,十二指腸充血、充氣、無嘔吐。
仔豬紅痢(梭菌性下痢、壞死性腸炎)由G+C型魏氏梭菌引起,主發于3日內仔豬,排紅色稀糞,死亡率高,病程短,小腸出血、壞死,充滿氣泡。
仔豬副傷寒沙門氏菌引起,1月齡~4月齡仔豬多見,與飼管衛生不良有密切關系,持續性下痢,排惡臭帶血稀便,肢端發紺,偶有咳嗽,肝脂肪變性,脾增生性腫脹,大腸有不規則的浮膜性壞死,腸壁增厚。
豬痢疾(血痢)由密螺旋體引起,2月齡~3月齡架子豬多發,糞便混有黏液、血液,大腸發生卡他性腸炎,小腸無明顯病變。
水腫病因剛斷奶后不久的仔豬未注意少吃多餐,而攝食高能量、高蛋白飼料過多,消化不良,感染溶血性大腸桿菌而引起水腫和下痢。這種豬除下痢而外,還有體溫升高(4℃~5℃),眼瞼、頭頸水腫,結膜高度充血(紅眼病)和神經癥狀(臥地不起、顫抖、轉圈、鴨游等癥狀),而且往往突然死亡,病程較短,剖檢見淋巴結水腫、充血、出血,心包、胸腔、腹腔積液,胃壁大彎膠樣浸潤,眼瞼、顏面、頭頸皮下水腫。
食餌性下痢由過食引起,無熱候,糞便中有尚未消化的飼料碎片,停食一天后,癥狀自然減輕。
貧血性下痢因飼料單一、營養不良、缺鐵、缺銅、缺硒引起,形體消瘦,皮膚、黏膜蒼白,糞便中無異常夾雜物,往往衰竭死亡。
寄生蟲性下痢由于蛔蟲、姜片蟲、結腸小袋纖毛蟲、棘頭蟲寄生,產生毒素和機械損傷腸黏膜引起。這種下痢病程長,體質消瘦,有貧血現象,皮下水腫,胸腹水增多,有吃食中突然停止離槽臥地、不久又去吃食的現象,還有磨牙、空嚼等發生,偶見排出蟲體。
感冒性下痢多在氣候寒冷季節,受涼感冒發生,有發燒、鼻流清涕、口舌白、流淚、咳嗽、噴嚏等癥狀,大便稀溏,按感冒治療后會減輕,病程不長。
中毒性下痢有中毒史(如喂霉敗飼料)服藥過量(如有毒副作用的治療藥物、中藥吉棟皮水等),來勢猛,癥狀(神經癥狀、嘔吐、腹瀉)明顯而劇烈,體溫偏低,癥程短,轉歸快。
治療
仔豬下痢的治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導瀉只能緩瀉,不能竣瀉,目的是排除腸中積糞和有毒害物質,保護腸黏膜,可用適量油類,如蓖麻油、花生油、菜油、石蠟油任選一種口服。
消炎、抑菌根據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瀉,選取恰當的藥物,如果是細菌傳染性腹瀉,可用獸友一針、百利星、W-H特效腸炎靈、百利金針、舒暢、利諾先;如果是病毒性腹瀉,可選抗毒5號、花明1號;支原體或螺旋體引起腹瀉,可用甲砜霉素、利高霉素、呼腸舒、克喘黃金;原蟲性下痢可用磺胺柔或血蟲凈;蠕蟲或外寄生蟲可用凈樂芬或帝諾玢;非傳染性下痢可用黃連素或比塞可林;中藥可口服白頭翁或黃連解毒湯。
收斂鹽、柔酸蛋白、活性炭、石榴皮熬水或食醋等有收斂、吸水、保護腸黏膜上皮的作用。
補液仔豬脫水1/3以上,就有生命危險,拉稀病死亡,原因大多因為失水、心力衰竭而死。水是生命的第一源泉,無論什么原因引起的下痢,都要及時補液。方式有⑴口服補液鹽(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水1000毫升)。⑵綜合輸液,本著強心、利尿、解毒、調整pH、保肝、促消化、補血等,加入相應藥物:50%葡萄糖20毫升×2,0.9%生理鹽水30毫升、5%小蘇打注射液10毫升,維生素C液2毫升、維生素B1注射液2毫升、肌苷2毫升,20%安鈉咖1毫升,混合1次靜脈推注。如果豬體小,不易打到靜脈,可用5%糖、鹽水加20%安鈉咖1毫升腹腔注射,腸音亢進者可加阿托品注射液1毫升。
健胃當拉稀停止后,往往還有減食或不食,這時須調整腸胃功能,適當喂一些開胃健脾藥,如人工鹽(20公斤豬5克~10克)、酵母、大黃蘇打片或健胃散(龍膽、大黃、生姜、蘇打),有利于豬只恢復食欲而康復。
以上信息由胡鳳香自行發布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地市: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徐集鎮
客服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 入網咨詢電話:0451-88001128 88001138 晚間入網咨詢:15546315188(17:00-20:00)
版權所有 2002 - 2018 金農網 保留所有權利
金農網客服QQ: 服務投訴:
本站中文域名:金農網.com 金農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