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網農業百科:
開春后,全國小麥將相繼進入返青、起身、拔節階段,是小麥春季管理的主要時期,是促弱苗轉壯、控旺苗穩健生長的重要時期,也是調節小麥群體合理發展的關鍵階段。 來自農業部的消息顯示,去年冬小麥播種播期集中,規范化播種技術落實較好,播種質量較高,土壤墑情適宜,小麥出苗整齊,苗全苗勻,群體充足,苗情是近幾年來較好的一年。主要特點是:一是苗情長勢好。總體看,主產區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增加,三類苗比例減少,群體充足。二是土壤墑情足。去年9月以來,主產區降雨較多,土壤墑情較好,對小麥出苗、分蘗較為有利,特別是12月初普降雨雪,有利于小麥安全越冬。三是旺苗比例大。由于冬前積溫偏高,光照偏少,導致部分播種偏早或播量偏大的地塊出現旺長現象。四是病蟲草害發生重。越冬前土壤墑情較好,氣溫適宜偏高,利于雜草萌發及病蟲害的發生。部分地區出現金針蟲等苗期蟲害,條銹病、白粉病等病害發生。部分地區特別是南方稻茬小麥,雜草滋生,密度較大。專家針對今年的小麥苗情特點,提出了春季管理的主要目標:科學分類指導,加強鎮壓劃鋤,控旺苗穩長保蘗,促弱苗長根增蘗,強化起身拔節肥水,促穗足粒多粒重,防控病蟲草害,奪取小麥豐收。本版將陸續刊登各小麥主產區具體田間管理建議。 華北、黃淮麥區包括河北、山東、河南和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陜西關中平原等地。本區域當前的苗情特點是:秋種基礎好,土壤墑情適宜,目前苗情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但也存在著旺長面積大、麥田雜草多、病蟲害越冬基數大、苗情復雜等不利因素。春季小麥管理要早抓早管、分類指導、鎮壓控旺、合理運籌水肥、促穗足粒多粒重,為小麥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鎮壓劃鋤,控旺轉壯,提墑保墑 早春麥田鎮壓是一項提墑控旺、節本增效的重要農藝措施。對長勢過旺的麥田在返青至起身期多次鎮壓,可抑制地上部生長,起到控旺轉壯作用。 雖然去年秋季降水量大,目前麥田墑情普遍較好,但開春以后,隨著溫度升高,土壤蒸發量加大,且“春雨貴如油”,降水量存在著不確定因素。因此,為了預防春季干旱,千方百計保住地下墑非常關鍵。要及早在早春表層土化凍2厘米時(頂凌期)對各類麥田進行劃鋤,以保持土壤墑情,提高地表溫度,消滅越冬雜草,為中后期麥田管理爭得主動。尤其是對群體偏小、個體偏弱的麥田,要將劃鋤作為早春麥田管理的首要措施來抓。另外,春季澆水或雨后也要適時劃鋤。劃鋤時要切實做到劃細、劃勻、劃平、劃透,不留坷垃,不壓麥苗,不漏雜草,以提高劃鋤效果。 促控結合,肥水運籌,管好水澆麥田 華北和黃淮麥區水澆麥田墑情、苗情、土壤供肥能力差異較大,春季肥水管理一定要因地因苗制宜,分類指導。春季管理應該先管三類麥田,再管二類麥田,后管一類麥田;對于旺苗,首先要在返青期鎮壓控旺,然后根據群體大小在起身期或拔節期施肥澆水。 1.以控為主,抓好旺長苗管理。旺長苗麥田一般年前畝莖數達80萬以上,植株較高,葉片較長,主莖和低位分蘗的穗分化進程提前,早春易發生凍害。拔節以后,易造成田間郁蔽,光照不良和倒伏,春季肥水管理應以控為主。一是返青期鎮壓,這是控制旺苗生長,使其轉化為壯苗的最有效的措施,今年麥田旺苗面積大,一定要抓好返青期鎮壓。二是起身期噴施壯豐安等調節劑,縮短基部節間,防止后期倒伏。三是根據群體大小進行旺苗的肥水管理。無脫肥現象的旺苗麥田,應早春鎮壓蹲苗,避免過多春季分蘗發生,在拔節期施肥澆水,畝施尿素10~15公斤;對于有脫肥現象的麥田,如果群體不大,早春畝總莖數在80萬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澆水;如群體偏大,在起身中期追肥澆水,一般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轉弱苗。 2.以促為主,抓好三類苗管理。三類麥田返青始期畝總莖數小于45萬,多屬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應以促為主。春季追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溫穩定于5℃時開始追肥澆水,畝施尿素 5~7公斤和適量的磷酸二銨,促進春季分蘗,鞏固冬前分蘗,以增加畝穗數;第二次在拔節中期進行,施肥澆水,提高穗粒數。黃淮麥區南部的蘇北、皖北和河南中部及南部區域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應在春季降水時趁雨追施返青肥。 3.促控結合,抓好二類苗管理。二類麥田返青始期畝總莖數45萬~60萬。春季肥水管理的重點是鞏固冬前分蘗,適當促進春季分蘗發生,提高分蘗的成穗率。地力水平一般,畝莖數45萬~50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初期追肥澆水,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較高,畝莖數50萬~60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中期追肥澆水。黃淮麥區南部的蘇北、皖北和河南中部及南部區域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應在春季降水時趁雨追施起身肥。 4.控促結合,抓好一類苗管理。一類麥田地力水平較高,返青始期每畝總莖數60萬~80萬,屬于壯苗麥田,應控促結合,提高分蘗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噴施壯豐安等調節劑,縮短基部節間,控制植株旺長,促進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在小麥拔節期追肥澆水,畝追尿素12~15公斤。黃淮麥區南部的蘇北、皖北和河南中部及南部區域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應在春季降水時趁雨追施拔節肥。 鎮壓提墑,趁雨追肥,管好旱地麥 對于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春季管理要將鎮壓提墑作為春季麥田管理的重點措施。麥田鎮壓后,土壤中毛細管形成,深層的土壤水分沿毛細管上升至上層土壤,有利于滋潤根系生長,提高小麥抗旱能力。同時,趁早春土壤返漿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耬施入氮肥,對增加畝穗數和穗粒數、提高粒重、增加產量有突出的效果。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對底肥沒施磷肥的配施磷酸二銨。 防控病蟲,化學除草,抓好綜合防治 春季病蟲害的防治要大力推廣分期治理、混合施藥兼治多種病蟲技術。返青至拔節期是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根病和叢矮病、黃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擴展高峰期,也是麥蜘蛛、地下害蟲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麥綜合防治關鍵環節之一。各地植保部門要做好病蟲的預測預報工作,指導農民及時防治。由于冬前氣溫高,降雨多,雜草發生程度重,冬前化學除草面積較小,應強化返青后化學除草工作。使用除草劑時,要嚴格按照使用濃度和技術操作規程,以免發生藥害。各地農技人員要指導農民選用正確的藥劑、噴藥濃度和噴藥時間。 關注天氣,提前應對,預防早春凍害 早春凍害(倒春寒)是華北和黃淮麥區早春常發災害。防止早春凍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之前灌水。由于水的熱容量比空氣和土壤熱容量大,因此早春寒流到來之前澆水能使近地層空氣中水汽增多,在發生凝結時,放出潛熱,以減小地面溫度的變幅。因此,有澆灌條件的地區,在寒潮來前澆水,可以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對防御早春凍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麥是具有分蘗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凍害的麥田不會將全部分蘗凍死,還有小麥蘗芽可以長成分蘗成穗。只要加強管理,仍可獲得好的收成。因此,若早春一旦發生凍害,就要及時進行補救。主要補救措施:一是抓緊時間,追施肥料。對遭受凍害的麥田,根據受害程度,抓緊時間,追施速效氮肥,促苗早發,提高小分蘗的成穗率,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墑,提高地溫。及時中耕,蓄水提溫,促進根系發育,能有效增加分蘗數,彌補主莖損失。
開春后,全國小麥將相繼進入返青、起身、拔節階段,是小麥春季管理的主要時期,是促弱苗轉壯、控旺苗穩健生長的重要時期,也是調節小麥群體合理發展的關鍵階段。
來自農業部的消息顯示,去年冬小麥播種播期集中,規范化播種技術落實較好,播種質量較高,土壤墑情適宜,小麥出苗整齊,苗全苗勻,群體充足,苗情是近幾年來較好的一年。主要特點是:一是苗情長勢好。總體看,主產區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增加,三類苗比例減少,群體充足。二是土壤墑情足。去年9月以來,主產區降雨較多,土壤墑情較好,對小麥出苗、分蘗較為有利,特別是12月初普降雨雪,有利于小麥安全越冬。三是旺苗比例大。由于冬前積溫偏高,光照偏少,導致部分播種偏早或播量偏大的地塊出現旺長現象。四是病蟲草害發生重。越冬前土壤墑情較好,氣溫適宜偏高,利于雜草萌發及病蟲害的發生。部分地區出現金針蟲等苗期蟲害,條銹病、白粉病等病害發生。部分地區特別是南方稻茬小麥,雜草滋生,密度較大。專家針對今年的小麥苗情特點,提出了春季管理的主要目標:科學分類指導,加強鎮壓劃鋤,控旺苗穩長保蘗,促弱苗長根增蘗,強化起身拔節肥水,促穗足粒多粒重,防控病蟲草害,奪取小麥豐收。本版將陸續刊登各小麥主產區具體田間管理建議。
華北、黃淮麥區包括河北、山東、河南和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陜西關中平原等地。本區域當前的苗情特點是:秋種基礎好,土壤墑情適宜,目前苗情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但也存在著旺長面積大、麥田雜草多、病蟲害越冬基數大、苗情復雜等不利因素。春季小麥管理要早抓早管、分類指導、鎮壓控旺、合理運籌水肥、促穗足粒多粒重,為小麥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鎮壓劃鋤,控旺轉壯,提墑保墑
早春麥田鎮壓是一項提墑控旺、節本增效的重要農藝措施。對長勢過旺的麥田在返青至起身期多次鎮壓,可抑制地上部生長,起到控旺轉壯作用。
雖然去年秋季降水量大,目前麥田墑情普遍較好,但開春以后,隨著溫度升高,土壤蒸發量加大,且“春雨貴如油”,降水量存在著不確定因素。因此,為了預防春季干旱,千方百計保住地下墑非常關鍵。要及早在早春表層土化凍2厘米時(頂凌期)對各類麥田進行劃鋤,以保持土壤墑情,提高地表溫度,消滅越冬雜草,為中后期麥田管理爭得主動。尤其是對群體偏小、個體偏弱的麥田,要將劃鋤作為早春麥田管理的首要措施來抓。另外,春季澆水或雨后也要適時劃鋤。劃鋤時要切實做到劃細、劃勻、劃平、劃透,不留坷垃,不壓麥苗,不漏雜草,以提高劃鋤效果。
促控結合,肥水運籌,管好水澆麥田
華北和黃淮麥區水澆麥田墑情、苗情、土壤供肥能力差異較大,春季肥水管理一定要因地因苗制宜,分類指導。春季管理應該先管三類麥田,再管二類麥田,后管一類麥田;對于旺苗,首先要在返青期鎮壓控旺,然后根據群體大小在起身期或拔節期施肥澆水。
1.以控為主,抓好旺長苗管理。旺長苗麥田一般年前畝莖數達80萬以上,植株較高,葉片較長,主莖和低位分蘗的穗分化進程提前,早春易發生凍害。拔節以后,易造成田間郁蔽,光照不良和倒伏,春季肥水管理應以控為主。一是返青期鎮壓,這是控制旺苗生長,使其轉化為壯苗的最有效的措施,今年麥田旺苗面積大,一定要抓好返青期鎮壓。二是起身期噴施壯豐安等調節劑,縮短基部節間,防止后期倒伏。三是根據群體大小進行旺苗的肥水管理。無脫肥現象的旺苗麥田,應早春鎮壓蹲苗,避免過多春季分蘗發生,在拔節期施肥澆水,畝施尿素10~15公斤;對于有脫肥現象的麥田,如果群體不大,早春畝總莖數在80萬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澆水;如群體偏大,在起身中期追肥澆水,一般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轉弱苗。
2.以促為主,抓好三類苗管理。三類麥田返青始期畝總莖數小于45萬,多屬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應以促為主。春季追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溫穩定于5℃時開始追肥澆水,畝施尿素 5~7公斤和適量的磷酸二銨,促進春季分蘗,鞏固冬前分蘗,以增加畝穗數;第二次在拔節中期進行,施肥澆水,提高穗粒數。黃淮麥區南部的蘇北、皖北和河南中部及南部區域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應在春季降水時趁雨追施返青肥。
3.促控結合,抓好二類苗管理。二類麥田返青始期畝總莖數45萬~60萬。春季肥水管理的重點是鞏固冬前分蘗,適當促進春季分蘗發生,提高分蘗的成穗率。地力水平一般,畝莖數45萬~50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初期追肥澆水,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較高,畝莖數50萬~60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中期追肥澆水。黃淮麥區南部的蘇北、皖北和河南中部及南部區域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應在春季降水時趁雨追施起身肥。
4.控促結合,抓好一類苗管理。一類麥田地力水平較高,返青始期每畝總莖數60萬~80萬,屬于壯苗麥田,應控促結合,提高分蘗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噴施壯豐安等調節劑,縮短基部節間,控制植株旺長,促進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在小麥拔節期追肥澆水,畝追尿素12~15公斤。黃淮麥區南部的蘇北、皖北和河南中部及南部區域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應在春季降水時趁雨追施拔節肥。
鎮壓提墑,趁雨追肥,管好旱地麥
對于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春季管理要將鎮壓提墑作為春季麥田管理的重點措施。麥田鎮壓后,土壤中毛細管形成,深層的土壤水分沿毛細管上升至上層土壤,有利于滋潤根系生長,提高小麥抗旱能力。同時,趁早春土壤返漿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耬施入氮肥,對增加畝穗數和穗粒數、提高粒重、增加產量有突出的效果。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對底肥沒施磷肥的配施磷酸二銨。
防控病蟲,化學除草,抓好綜合防治
春季病蟲害的防治要大力推廣分期治理、混合施藥兼治多種病蟲技術。返青至拔節期是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根病和叢矮病、黃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擴展高峰期,也是麥蜘蛛、地下害蟲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麥綜合防治關鍵環節之一。各地植保部門要做好病蟲的預測預報工作,指導農民及時防治。由于冬前氣溫高,降雨多,雜草發生程度重,冬前化學除草面積較小,應強化返青后化學除草工作。使用除草劑時,要嚴格按照使用濃度和技術操作規程,以免發生藥害。各地農技人員要指導農民選用正確的藥劑、噴藥濃度和噴藥時間。
關注天氣,提前應對,預防早春凍害
早春凍害(倒春寒)是華北和黃淮麥區早春常發災害。防止早春凍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之前灌水。由于水的熱容量比空氣和土壤熱容量大,因此早春寒流到來之前澆水能使近地層空氣中水汽增多,在發生凝結時,放出潛熱,以減小地面溫度的變幅。因此,有澆灌條件的地區,在寒潮來前澆水,可以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對防御早春凍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麥是具有分蘗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凍害的麥田不會將全部分蘗凍死,還有小麥蘗芽可以長成分蘗成穗。只要加強管理,仍可獲得好的收成。因此,若早春一旦發生凍害,就要及時進行補救。主要補救措施:一是抓緊時間,追施肥料。對遭受凍害的麥田,根據受害程度,抓緊時間,追施速效氮肥,促苗早發,提高小分蘗的成穗率,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墑,提高地溫。及時中耕,蓄水提溫,促進根系發育,能有效增加分蘗數,彌補主莖損失。
以上信息由胡鳳香自行發布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地市: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徐集鎮
客服信箱:info#jinnong.cn(請把#換成@) 入網咨詢電話:0451-88001128 88001138 晚間入網咨詢:15546315188(17:00-20:00)
版權所有 2002 - 2018 金農網 保留所有權利
金農網客服QQ: 服務投訴:
本站中文域名:金農網.com 金農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