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作為一種高效經濟作物,種植經濟效益比較顯著。為了能達到早產、豐產,筆者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認為應掌握以下幾項關鍵技術措施。
1.大穴定植,深施基肥。采用這項技術既打破了土壤中的板結障礙層,又為葡萄根系的生長發育創造了一個疏松肥沃的環境,使幼苗根系深扎并發育強壯,達到“根深葉茂”的生長效果。定植穴60*60見方,穴施優質腐熟有機肥5公斤。
2.選用健壯優質苗木,對小苗和霉變苗一律不用。健壯優質苗木是縮短營養生長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保證幼樹提早結果的先決條件。因此,要求苗木根系分枝多且旺盛、發達,無病蟲害。
扦插苗:至少4條20厘米長的主根,粗度3-5毫米的側根,須根發達,枝蔓莖粗0.6厘米以上,有5-6節芽眼飽滿。
營養袋苗:苗高15厘米,有4片以上完全伸展葉,而且心葉正常,基部莖粗3毫米以上。
3.低剪樁。定植前將苗木剪成3-5節低樁,集中養分、水分供應,留下芽眼,細苗發芽快、發芽整齊,成活后新梢生長健壯、粗壯。通過調查,定植后兩個月的幼苗,低剪樁平均生長高度34.8厘米,有12-14片葉,而沒剪的生長高度僅18.6厘米,且只有8片葉。
4.勤洗苗保成活。每次灌水結束后應及時沖洗附著在葡萄幼葉上的泥漿,一方面,避免吸收大量熱量灼傷葉片;另一方面,影響光合作用。
5.及時搭架,促生長,加速成形。葡萄生長極性強,只有符合其生長極性的措施才能促進主蔓迅速健壯生長,避免因枝蔓鋪躺于地面而叢生側枝、副梢,減少無效消耗。當苗木新梢萌發長到20厘米以上時,在苗木旁插一根80厘米木棍,將苗木綁縛在木棍上。
6.適時灌水追肥是早產豐產的基礎。葡萄幼樹的施肥和灌水應重點抓好“兩早”(即早停肥早停水),實行前促后控。
6.1在生長前期應適當給予灌水,以供其生理代謝活動需要,后期應嚴格控制水分供應,促進枝芽充分成熟老化,順利越冬。在地下水位較高和粘重土壤,7月底即可停水;保水差的沙壤土,一般在8月中下旬。
6.2施肥。要改變以偏氮肥,肥料單一的缺點,在秋季施好有機肥(10-15公斤/株)的同時,加強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前期以氮肥為主,促進枝葉生長,6月底后必須停止使用。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通過追施和葉面噴施0.5%磷酸二氫鉀、0.3%硫酸鋅可有效提高植株抗病性,促進新梢成熟和花芽的分化。
7.快速整形。按照無主干三主蔓規則扇形進行。
7.1抹芽選定主蔓。主蔓成活后,選留3個健壯新梢做主蔓培養,其余枝芽全部抹除。
7.2及時摘心和副梢處理。當主蔓生長至60厘米以上時,要進行第一次摘心,促進下部枝蔓加粗生長,8月上旬,所有新梢、副梢全部摘心,定植第二年完成整形任務,主蔓高度1.4-1.6米,主蔓上配備3-4層結果枝組。頂端副梢1-2個留4-5片葉摘心,二次副梢留1片葉反復摘心,其余副梢留2 片葉反復摘心。
8.早埋土,埋好土,確保安全越冬。葡萄幼齡苗的抗寒力較差,受凍后枝條在越冬過程中皮層脫落和霉變,第二年出土后即干枯死亡。因此,幼苗要提早埋土,在10月下旬-11月初必須埋完,厚度30厘米以上。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要嚴格土壤濕度,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適宜,因此,埋土前一定要灌越冬水。
9.防治病蟲害。應及時防治病蟲害,決定栽培成功與否。
9.1嚴格種苗、種條引進,要從無病區引種,定植前用10%-20%硫酸銨進行消毒3-5分鐘,每年埋土前與出土后,全面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葡萄幼樹期一般在6-8月高溫期易感霜霉病、白粉病等,造成早期落葉,嚴重影響樹勢。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我們可采取以下措施:
霜霉病:
預防用藥:波爾多液、大生M-45、78%科博等。
治療用藥:25%瑞毒霉500-600倍液、64%殺毒礬400-600倍液,金雷多米爾等。
從5月中下旬開始,7-10天一次,交替使用藥劑,防治三次。
白粉病:
預防用藥:甲基托布津、粉銹寧、敵力康。
從6月中旬開始,7-10天一次,交替使用藥劑,防治兩到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