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蟲
生豬在育肥前對仔豬要進行體內外驅蟲。驅除體內寄生蟲可使用伊維菌素、阿維菌素和左旋咪唑等藥物,驅除體外寄生蟲可使用2%敵百蟲溶液等。
飲水
要保證豬隨時可飲到清潔的水,在冬春季節供給溫水,夏季供給涼水。飼喂時,保證水槽不斷水。
飼料
育肥豬生長速度較快,必須供給營養豐富的配合飼料,以來滿足豬快速生長的需要。
飼養管理
要想在短時間內,用較少的飼料換取較快的增重,除了選好仔豬以及配合飼料與添加劑外,還要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
生喂
生飼料由于未經加熱,營養成分未遭到破壞,因而用生飼料喂豬比用熟飼料喂豬效果好,并節省燃料。
干濕喂
飼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濕喂等幾種方法,不同的飼喂方法對豬的消化吸收有不同的效果。
定時定量法
喂豬要規定一定的次數、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數量,在規定的時間內投喂。一般仔豬1天喂6次,中豬4~5次,育肥后期1天喂3次,使大豬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以減少活動,特別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熱時喂料。1天中各餐間隔時間應相等,每餐喂量保持均衡,既不要使豬有饑餓感,也不要使豬吃得過飽,一般為九成飽。早晚7~9時喂食最佳。
自由采食法
采用該法能使豬的日增重加快,胴體的背膘較厚,沉積脂肪較多,節省喂料時間和勞動力。如果要獲得瘦肉率較高的胴體,要采取定時定量飼喂法比較好。在生長前期讓豬自由采食,在后期采用定時定量飼喂,這樣既可使全期日增重高,又不至于使胴體的脂肪太多,同時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節省飼料。
飼喂順序
先喂精飼料,后喂青飼料,并要少放勤添。
主要傳染病免疫程序
豬瘟
種公豬,每年春、秋季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接種1次。種母豬,產前30天免疫接種1次,或春、秋季免疫2次。仔豬,20日齡和70日齡各免疫接種1次,或超前免疫。后備豬,產前1個月免疫1次,選留種用時再免疫1次。
豬丹毒、豬肺疫
種豬,春、秋季分別用豬丹毒和豬肺疫菌苗各免疫1次。仔豬,斷奶后分別用兩種疫苗接種1次,70日齡再分別免疫1次。
仔豬副傷寒
仔豬斷奶時,口服或注射1頭份仔豬副傷寒菌苗。
仔豬黃痢
妊娠母豬于產前20~40天和12~20天分別用大腸桿菌腹瀉菌苗免疫接種1次。
豬細小病毒
種公豬、種母豬,每年用豬細小病毒疫苗免疫1次。后備公、母豬,配種前1個月免疫1次。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公豬、母豬,春、秋季各注射1次。仔豬70日齡免疫1次。
舍溫
一般15~20℃是生長育肥豬的最適溫度。
通風
保持通風狀況良好和足夠的通風量,以降低氨氣、硫化氫的濃度,避免漿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飼養密度
合理的飼養密度,不但能增加初期建筑投資的收益,而且還能避免豬只咬尾癥的發生,提高增重率。在寒冷的冬季,每欄可多放養1~2頭;在炎熱的夏季,每欄可減少1~2頭。長白豬好斗,密度不宜過大。
此外,搞好豬舍衛生, 制訂定期消毒制度,商品肉豬公母分開飼養,對豬的生長性能、飼料效率和整齊度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