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是主栽蔬菜品種之一,近幾年,隨著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生產的發展。黃瓜霜霉病的發生也越來越嚴重。減產幅度—般在10%~20%,個別日光溫室減產達50%以上,嚴重影響著菜農收入,筆者通過近4年的田間觀察與藥劑試驗,總結出了黃瓜霜霉病發生與綜合防治技術。
1、發病癥狀 黃瓜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偶而也為害莖、卷須和花梗。發病初期葉正面出現水漬狀淡黃色小斑點,病斑擴大后受葉脈限制而形成黃褐色多角形病斑,潮濕時葉背面病斑上長出灰紫色霉層發病嚴重時病斑擴展快、相互連接,造成葉片提早焦枯死亡。
2、傳播途徑霜霉病為典型的氣流傳播病害,病原菌屬于鞭毛菌亞門,假霜霉屬真菌,為害黃瓜及甜瓜,苦瓜,冬瓜,南瓜等多種瓜類作物,但以黃瓜、甜瓜受害最重。過去蘭州及周邊地區冬手沒有黃瓜栽培,病原不能完成周年侵染,初浸染源多是春季隨氣流由東部、南部傳入,因此,黃瓜霜霉病僅為偶發性病害、近幾年隨著節能日光溫室生產的發展,病菌可從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露地黃瓜→秋黃瓜→日光溫室循環侵染,從而實現了在本地完成周年侵染。
3、發病條件
3.1 空氣相對濕度劉發病影響最大。相對濕度在83%以上,且有水滴、水膜存在的情況下,經4~6小時,孢了囊就可萌發和侵入。
3.2 黃瓜霜霉病菌潛育期是15~16℃時5天,17~18℃時4天,20~25℃時3天侵染適溫為16~22℃。
3.3 不同品種抗病性差異很大,通常早熟品種比晚熟品種抗病性差。
3.4 管理措施不當,如密度過大,連續陰雨天氣、澆水過多,地面過濕,透光不良等條件下發病較重。
4、綜合防治技術 要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嚴格按照蔬菜無公害要求進行綜合防治。
4.l 選用抗病品種,如津春2號、津春3號、津優2號、津雜4號、中農5號等較抗病品種都適合本地種植。
4.2 培育壯苗 利用浸種、催芽、土壤消毒、精細整地、蹲苗,嫁接等技術措施培育健壯、無病蟲秧苗能提高植株抵御病害的能力。
4.3 合理密植,培植最佳群體結構 采用高壟栽培,壟背雙行定植,株距23~25厘米。壟上開暗灌溝膜下澆水或鋪設滴灌,以降低濕度。
4.4 加強田間管理
4.4.1 溫度管理 黃瓜光合作用適宜溫度為25~32℃;夜溫16℃,地溫24℃,低于10℃時,黃瓜生長緩慢,5℃以下時,停止生長,并有死亡的危險。
4.4.2 濕度管理 黃瓜適宜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為防止超出這個范圍,除澆暗水外。還可在走道間鋪麥草,以大量吸濕。大棚溫室內要及時通風排濕。
4.4.3 調整植株,改善通透條件及時吊蔓、綁蔓,同時摘除雄花、卷須扣砧木萌生枝葉,以及化瓜、彎瓜、畸形瓜、打掉植株基部的老葉、病葉,汁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
4.5 化學防治
4.5.1 病情初發時使用90%乙磷鋁WP500倍液,或25%甲霜靈WP800倍液:病情較重時可用72%克露WP800倍液,或77.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4.5.2 溫室大棚內為降低濕度提倡使用煙劑和粉塵劑。煙劑選用45%百菌清煙劑200~250克/畝,粉塵劑選用50%百菌清或10%多百粉塵劑1千克/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