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技術合作 > > 正文
信息類型:技術合作
信息標題:柳州黑小麥種子一畝地種多少斤
發布時間:2017/05/01 16:48:53
信息編碼:4853871394.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1)精選典型植株典型單株應在原育種單位,或指定原種生產單位的原種種子田,或在嚴格隔離的(如套袋、紗罩、帳棚隔離)原種圃內進行選擇。但是,在我國南方冬油菜區花期陰雨寡照,在套袋自交或紗罩隔離自交情況下,很難獲得足夠的種子,甚至不以獲得種子,原湖南農學院曾提出生長室生產原原種的方法。原原種生長室為一玻璃室,室內用尼龍或紗布分隔成若干小室,將小室按順序編號。室內可控制濕度、溫度、光照,并能通見換氣,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80%。原原種播種或移栽到生長室中,每小室一株,按上等栽培技術水平管理。植株在室內生長不受外界自然條件的影響,花序不會受到破壞,而且可以在各生育時期對植株性狀進行鑒定和選擇。
選擇時間和方法:選擇時間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進行。苗期即苗齡為5-6片真葉時按葉形、葉色、蠟粉厚薄、心葉色澤、刺毛有無、缺刻形態、幼莖顏色、苗期生長習性、生長勢等特征進行選擇。應多選擇一些植株。當選植株插上標記。花期在苗期選擇的基礎上再選株高、莖色、分枝數、花器等各部分形態和顏色及初花、終花都相對一致,并具有原品種典型特征的優良單株在主花序上掛牌,并將精選的優良單株留種。苗期當選而花期未當選的單株應該拔掉標記。成熟時的選擇應結合收獲時從花期當選的單株中選取株高、莖粗、分枝習性、分枝部位、主花序長度、結果密度、角果形態與長度,單株角果數等都相對一致且病蟲害較輕,并具有原品種典型特征的單株,如花期當選而成熟時典型性不強者,均應予以淘汰。
選擇的單株數可根據原種田面積而定,一般苗選100-150株,花選80-100株,成熟選80株左右,分株考種,包括株高,一次有效分枝、分枝部位、全株角果數、每角粒數、單株產量、千粒重、種皮顏色等。合格者應進行品質分析,低芥酸品種芥酸含量接近零,最后可選出品質好,經濟性狀較優的單株約60株。
(2)株系圃株系圃的繁殖必須在嚴格隔離條件下進行,可利用自然屏障隔離(如山區丘陵的沖田或小平原、江河、湖心島等)或空間隔離(2000米)或采用棚帳隔離。由于株系圃繁殖面積小,以棚帳隔離為佳。
棚帳隔離是用40目的塑料網布或蚊帳紗布套在金屬棚架上。油菜始花時套好網罩,對已開放花朵要摘除,終花時拆除網罩,對拆棚時尚未終花的花蕾也應摘除以防生物學混雜。
株系圃的設置:是將雙低品種或低芥酸品種當選的單株在株系圃中種植一個小區,每個小區的面積大小應當統一,一般可采用5~10行區。每10個小區設一對照區,對照區采用本品種的原始種子。在整個生育期中固定專人進行田間記載和管理。
花期鑒定:觀察初花期和終花期的遲早和整齊度,始花過早或終花過晚的小區都要淘汰,小區內應去掉開花、終花過早、過遲的植株。同時還需觀察花瓣的大小、顏色、重疊情況、植株的高度、分枝習性、主花序長度和著果密度,此外還應鑒定抗病性和抗寒性。
成熟期鑒定:觀察主莖和角果皮的變色程度以及種子的成熟度,并鑒定抗倒性,淘汰成熟不一致、經濟性狀差,以及感病嚴重的小區。
收獲時處理:收獲當選株系時,按株系掛上標簽(小竹牌或塑料牌)和寫好株系號碼。室內考種鑒定當選株系,分系脫粒計算小區產量,超過對照5%~10%以上的芥酸含量接近零,硫甙含量<20微摩爾/克的為當選株系,將當選的株系種子混合作為原原種貯藏為下年原種圃播種之用。
為防止品種在栽培和選擇留種過程中發生變異,在品種定型后應盡量多繁殖一些原原種,充分曬干后貯藏在大型干燥器中,最好在新疆或青海貯藏。然后分年度逐步取出進行原原種繁殖。
(3)原種圃原種圃的任務是繁殖上年株系圃的混系種子(原原種)。生產大量株型一致、種性優良、品質好的原種。原種圃的面積比株系圃大,一定要根據苗期的葉形、葉色、幼莖色、生長習性、生長勢,薹花期的抽薹開花早遲、莖高、莖色、花器形態、成熟期的株高、株型、角果性狀、結實率、病蟲害程度等特性除雜去劣,并在收割、脫粒、貯藏、調運等過程中嚴防機械混雜,確保品種質量和純度。
(4)生產用種(合格種)合格種必須來源于原種圃的種子,合格種繁殖面積大、數量多,在生育期間要進行2-3次除雜,其中苗期和成熟期這兩次除雜去劣必須進行,收獲前拔去病株和生長不良植株,待種子充分成熟后收獲。
(5)生產管理
繁殖地的選擇。可充分利用山區丘陵的沖田、江河、湖心島以及平原地區可實行空間隔離的地段或在同一大面積的單、雙低油菜品種的中心地段作為種子生產基地。原種生產地應在5年內未種過油菜和其它十字花科蔬菜;合格種子生產地應在3年內未種過油菜和其它十字花科蔬菜。
選擇合適的隔離方法。隔離方法有套紙袋單株隔離,套紗罩或紗帳單株隔離或群體棚帳隔離,時間隔離(南方冬油菜區可在2月初播種),屏障隔離和空間隔離等。采取空間隔離的,各隔離區與其它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之間距離至少1000米以上。
避免生物學混雜。種子生產田要求在3-5年內未種過油菜和其它十字花科植物,而且不斷輪作換茬,在管理上不得施用有油菜莖稈、早殼漚制的堆肥,隨時剔除自生苗,包括鄰近的其它作物田的自生油菜植株和十字花科蔬菜植株。種子基地內嚴禁種植高芥酸高硫甙油菜,農民菜園的白菜、蘿卜等十字花科作物,均在開花前鏟除。杜絕因油菜自生植株而造成的混雜。同時,種子田應進行育苗移栽,可結合移栽除雜去劣,既保證了品種的純度,又保證了苗全苗壯,為豐產打下基礎,同時也可加大繁殖系數。
遷走蜜蜂群,杜絕傳粉媒介。蜜蜂是油菜傳粉的主要媒介,其飛翔能力很強,最大飛翔距離半徑有2公里。因此開花前應將繁殖地周圍的蜂群全部搬走,至少遠離1000米,防止蜜蜂串粉。
嚴防機械混雜。油菜種子小,工具、曬場等均不易清理干凈、加上品種間的種子又不易識別,很易造成機械混雜。因此,要做到按品種、按田塊,單收、單脫粒、單清理、單裝袋,種子包內外都應掛上品種名稱標簽,專人負責。
加強品質檢測。在良種繁育過程當中,除要根據油菜種子生產和繁殖要求,按品種外觀典型性分苗期、蕾薹期、初花期、成熟期等進行田間單株選擇和鑒定外,還必須加強品質檢測。因此油菜的品質性狀實際上是生化性狀,從外觀上是不可能鑒別的,品質檢測都必須在田間選擇和鑒定的基礎上進行。總之品質檢測貫穿于繁育、生產、銷售各個環節,優質種子必須用國家規定的儀器和統一的技術方法,檢測合格才能承認。
以上信息由葛小明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葛先生(男)
聯系電話:15896310366
手機號碼:15896310366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江蘇
郵政編碼:223600
電子郵箱:
信息標題:柳州黑小麥種子一畝地種多少斤
食用菌菌種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栽培的成敗和產量的高低,只有優良的菌種,才能獲得優質高產的食用菌。因此食用菌的制種,是生產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藝。
食用菌的菌種按培養階段和來源的不同,可分母種、原種和栽培種三種。從食用菌的孢子分離培養或從組織分離培養、基內菌絲分離培養所得到的第一代菌絲體,稱為母種。從母種擴大培養的菌絲體,稱為原種。從原種擴大培養直接用于生產上播種的菌絲體;稱為栽培種。
一、母種的分離和培養
(一)母種培養基的配制
1.母種培養基的種類 母種是菌種生產的關鍵,要求純度高,不能混生雜菌,同時母種的菌絲體較為纖細,分解培養料的能力較弱。因此,母種菌絲體需要培養在營養豐富,易被吸收,表面光滑易于鑒別有無雜菌感染的瓊脂培養基上。適合母種菌絲生長的瓊脂培養基種類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幾種:
2.母種培養基的制法 茲以最常用的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的制法為例介紹如下:先將馬鈴薯去皮,洗滌,切成小塊,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鐘,取雙層紗布過濾,取其濾液,加入瓊脂和葡萄糖(或蔗糖),用文火加熱使其溶化,最后補足水分,使其容量仍為1000毫升。趁熱分裝于試管中,裝量約為試管長度的1/5 左右,裝管時要注意不使培養基沾污試管壁和試管口。試管口塞上大小合適的棉花塞,塞入試管口內的長度為棉塞總長的3/5。塞好棉塞后,每10支作一捆,用牛皮紙包扎好后,置鐵絲網籠中,然后進行高壓滅菌。如作為孢子分離用,則將培養基分裝于三角瓶或培養皿中,然后高壓滅菌。
3.母種培養基的消毒滅菌 母種培養基通常用高壓蒸汽滅菌鍋來消毒滅菌,常用的高壓蒸汽滅菌鍋有直式、臥式和手提式三種。將配制好后的母種培養基移入上述任何一種高壓蒸汽滅菌鍋中,在15公斤/平方厘米 壓力下,消毒滅菌30分鐘。
高壓蒸汽滅菌主要是依靠提高蒸汽的溫度來滅菌的,因此滅菌時,應將鍋內的冷空氣全部排除。否則,盡管壓力表上的壓力已達到要求,然而,滅菌鍋內的溫度卻未達到所需的溫度(表11)。排除冷空氣的方法是加熱后當壓力表上指針上升到0.5公斤/平方厘米時,打開排氣閥,放氣至指針仍回到“零”的位置。滅菌的時間是以排除冷空氣后,壓力回升到1.5公斤/平方厘米時才開始計算。每次滅菌之后,要等壓力降到“零”時,才打開鍋蓋,否則,滅菌的液體會因突然減壓而外溢,玻璃器皿也會因突然降溫而破裂。
表11高壓滅菌時壓力的換算及其與溫度的關系
磅/平方英寸
公斤/平方厘米
滅菌器中的溫度(℃)
排除空氣
未排除空氣
在沒有高壓蒸汽滅菌鍋設備的情況下,可用蒸鍋、蒸籠等進行常壓滅菌。由于密封性差,壓力升不高,溫度只能升至102℃左右,因此要連續蒸4~6小時才能達到滅菌的目的。
高壓嚴菌后將試管取出排成斜面備用。
(二)母種分離材料的選擇
1.子實體的選擇 無論是用作孢子分離或組織分離的子實體,都要從產量高,長勢好,適應性強,無雜菌蟲害的群體中,選擇朵大,生長健壯的單生子實體作為分離的材料。
選作分離的子實體,成熟度要適當,如蘑菇、草菇具有菌膜,最好選菌膜將破而未破的成熟度,這種子實體發育已成熟,子實層又未受污染,因此能很快散出大量的無菌孢子。對沒有菌膜或菌膜自幼已破的食用菌,如香菇、平菇等,則以選取八分熟,正在釋放孢子的個體為最好;因為剛從擔子彈射出來的孢子基本上也是無菌的。
2.菇木和耳本的選擇 木生食用菌如香菇、銀耳、黑木耳等,可以從它們生長的基質,即菇木和耳木作為分離的材料。選擇時,應從野生或人工栽培場所挑選子實體生長健壯,朵大,長勢好,菌絲在段木中發育旺盛,材質較為結實,尚未腐爛,一般是接種后一年內已出菇、出耳而無雜菌害蟲感染的幼齡菇木或耳木為最好。采去子實體后,截取適當部位,掛于通風處風干后,供分離時用。
(三)母種的分離方法
1.孢子分離法 是利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無性孢子,萌發成菌絲,獲得細菌種的一種方法。按分離時挑取孢子的數目不同,又分為單孢子分離法和多孢子分離法兩種。蘑菇、草菇等由于孢子沒有性的區別,采用單孢子分離獲得純菌種,有結實能力,而其它食用菌如香菇、銀耳、黑木耳等由于孢子有性別之分,單孢子分離得到的菌絲不能結實,所以,只在育種上采用,生產上很少采用。多孢子分離法,是把許多孢子接種于同一培養基上,讓它們萌發,自然交配而獲得純種,操作簡單易學,生產上經常采用。由于采集孢子的方法不同又分為如下幾種:
(1)采集器孢子彈射法采集孢子的裝置可用玻璃鐘罩或玻璃漏斗做成。蘑菇和香菇常用這種方法采集孢子。具體做法是:把玻璃鐘罩或玻璃漏斗,放在一個墊有幾層紗布的瓷盤上,內放培養皿和不銹鋼支架(漏斗內也可倒掛鐵絲代支架),上端通氣孔用棉花塞住,然后用二層大紗布將整個裝置包起來,高壓滅菌后;移入無菌室備用。分離時把選好的種菇(八、九分成熟),切去菌柄基部送入無菌室,用0.1%~0.2%的升汞溶液或75%的酒精表面消毒1~2分鐘后,放在無菌水中漂洗,除去表面藥液,再用滅菌紗布揩手,插到不銹鋼支架上或鐵絲構上,靜置1~2天,菌褶上的孢子大量散落到培養皿內,形成一層粉末狀孢子印時,取下種菇,用滅菌的注射器,吸取3~5毫升無菌水,注入盛有孢子的培養皿中,輕輕攪動,便孢子均勻地懸浮于水上,再將注射器插上針頭,吸取沉于底部的飽滿孢子,注l~2滴懸液于試管斜面培養基,并使其均勻分布于培養基表面。或用接種針挑取少量的孢子直接在斜面培養基上劃線。待孢子萌發,生成菌落時,選孢子萌發快,生長良好的菌落,移接到新的斜面培養基上培養。
(2)三角瓶約懸法銀耳、黑木耳常用此法采集孢子。茲以銀耳為例,介紹其具體做法如下:選朵大、雪白、無病蟲害的新鮮銀耳,作為種耳,經無菌水漂洗種耳數次后,用無菌吸水紙把種耳表面的水分吸干。再把種耳切成一小塊,以入瓶后不會碰到瓶壁為度,掛在用火焰滅菌過的小金屬絲鉤(或不銹鋼鉤)上,迅速懸掛在三角瓶內,注意勿使種耳磁到培養基,以防雜菌污染。塞上棉塞,放在20~25℃條件下,經l~2天,就可看到培養基上形成一個霧狀孢子印。此時,以無菌操作把懸掛瓶內的耳片取出,再塞上棉塞,移到20~25℃的室中培養,經2~3天,培養基表面就會出現許多乳白色糊狀的白落,就是銀耳的分生孢子。
采用孢子分離,要注意控制培養的溫度。因為食用菌孢子的彈射與培養的溫度有密切關系,如雙孢蘑菇孢子彈射最適溫度是14~18℃,如培養在25℃條件下,孢子就很難彈出。一般食用菌孢子彈射的最適溫度比菌絲體生長的最適溫度為低,而與子實體發育的最適溫度大致相同。如香菇孢子彈射的最適溫度為12~18℃,銀耳為20~24℃,黑木耳為20~26℃,平菇為13~20℃。
此外,孢子采集還可采用菌褶涂抹法,適用于野外采種,方法簡便,效果也好,即選成熟的種菇,用接種針直接插入褶片間,輕輕涂抹褶片表面尚未彈射的孢子,然后在試管培養基上接種。
2.組織分離法 是用食用菌幼嫩的組織塊直接分離培養成純菌種的方法。選用的子實體先經0.1%開汞水或70%酒精表面消毒后。用無菌水沖洗并用無菌紗布擦去表面水分。分離香菇時用無菌解剖刀自菌柄處切開少許,再用手將子實體掰開為二,在菌蓋與菌褶交界處,切取0.3~0.4立方厘米的一小塊菌肉,移放在斜面培養基中央。如已開傘的種菇、則選菌蓋與菌柄交界處的菌肉。分離草菇時,用無菌解剖刀把菌蕾縱切少許;再用手把菌蓋輕輕剝開,在菌柄上方和菌蓋交界處,切取1~5毫米的細塊,接在斜面培養基中。如種菇已受雨淋,吸水較多,應取菌褶作為接種材料。組織分離后將試管外面放在恒溫箱中培養。待組織塊周圍萌發出菌絲,并向培養基蔓延生長后,再挑取生長健壯的菌絲進行轉管培養。組織分離法操作簡便,又不易帶入雜菌,容易獲得純菌種。但對銀耳、黑木耳等膠質菌;因其子實體中菌絲的含量極少,如用組織分離培養,則往往不易成功。
3.基內菌絲分離法 是利用食用菌生長的基質一菇木和耳木作為分離材料,而培養成純菌種的方法。特別是銀耳、黑木耳采用這種方法,成功率高,性狀也較穩定,為生產上經常采用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從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場所,選擇子實體發生早,生長旺盛,朵大,無病蟲害的菇木或耳木,鋸取一小段,讓其充分風干后備用。分離時如為香菇的菇木,先鋸取1厘米的薄片,切去四周,用0.1%升汞水表面消毒1~2分鐘,用無菌刀將其劈成小木片,再切成0.5平方厘米的小木條,移入試管斜面培養基上,經25~27℃培養,菌絲生長后,再行轉管培養。
分離時如為銀耳的耳木,先從長有子實體部位,鋸取1~2厘米厚的木片,剔除樹皮及耳基,再用0.1%升汞水或70%酒精涂擦表面消毒,通過耳基著生處,把耳木縱切為二,用無菌刀在耳基著生處,削取極小的木屑,移入試管斜面培養基上。接種后放在20~28℃的溫度下培養,數天后接種塊的周圍開始長出纖細的白色菌絲,延伸到培養基后,培養基的顏色逐漸變黃轉黑,表面出現淺灰色斑紋,這就是羽毛狀菌絲。一星期后,小木屑上出現白色短絨毛狀菌絲,同時分泌白色或淡黃色水珠,這就是銀耳的發育菌絲。挑取銀耳發育菌絲和少許羽毛狀菌絲轉接于新的斜面培養基上進行擴接,一星期后,菌絲長滿試管,即成為母種。在實際分離中往往不可能得到銀耳菌絲與羽毛狀菌絲兩者兼有的母種。或純為銀耳菌絲;或純為羽毛狀菌絲;或酵母狀分生孢子,還有相當數量是感染雜菌或不長任何菌絲的。純銀耳菌絲和純羽毛狀菌絲,經適當配合后,就可應用于生產。
黑木耳的耳木分離,其操作方法與銀耳大致相同,但不象銀耳有多種類型的菌絲。耳木接入試管后,一般放在22~28℃培養2~3天,可見菌絲長出。選生長健壯、清楚、兩端展整齊的,進行轉管純化2~3次培育成母種。在培養過程中,有時培養基背面會出現乳白色或淡褐色,這是正常現象。
(四)母種的擴大培養
從分離獲得或外地引入的優良母種,由于數量有限不能滿足生產上的需要,應進行擴大繁殖培養。其方法是以無菌操作把斜面培養基連同菌絲體切成短米粒大的小塊,移接到新的斜面培養基上,在適溫條件下培養,待菌絲長滿斜面時即成。一般每支母種試管可擴大繁殖60~80支新管。擴大母種第一次應多些,以避免多次轉管,造成菌絲生活力降低,結菇(耳)少,影響產量和質量。一般要求轉管不要超過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