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技術合作 > > 正文
信息類型:技術合作
信息標題:資陽紅色向日葵種子什么時候播種
發布時間:2017/05/01 11:25:23
信息編碼:2523952293.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冠狀銀蓮花(Anemonecoronaria)是毛茛科銀蓮花屬多年生塊根草本花卉,原產地中海沿岸東部,目前歐洲廣泛栽培,尤其在意大利和以色列。銀蓮花種子似絨毛,其瘦果外具白色絨毛,俗稱“白頭翁”。銀蓮花植物資源全世界約有150多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多數分布于亞洲和歐洲。我國有野生資源 53種,有25個變種,5個亞種,在大陸各省區和臺灣省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高山地區。
1.栽種時期及設施要求
銀蓮花栽培在我國南方9月上旬到11月中旬都可栽種,產花時期為11月中旬到4月下旬。在溫室大棚里栽培,要求具備一定的保溫、滴灌、遮蔭,通風等設施條件。
2.品種選擇
冠狀銀蓮花切花品種可供選擇的花色有紅色、蘭色、紫色、淡紫色、粉色、白色,混色。選擇花苞大,半重瓣,花枝粗長的品種。目前歐洲市場上暢銷的栽培系列有:Marianne、MonaLisa、Jerusalem、Galilee,Christina等。
3.種植地選擇、整地
選擇光照充足的地塊,要求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土壤,pH6.5。種植前施足基肥,以腐熟堆肥為主,普鈣300kg~400kg/畝,可摻入一定量的腐殖土改善土壤結構。深翻后整地理墑,墑面寬1m,溝深0.3m、寬0.4m,澆透水待用。
4.種球處理
4.1浸泡及清洗
冠狀銀蓮花種球栽種前為干癟狀,用清水浸泡24~36h,使種球充分膨脹。浸泡后適當清洗,去除種球表面的泥漿和附著物。
4.2種球篩選
浸泡后種球飽滿肥實堅硬、錐體狀或帶有部分突起、灰黑色,淘汰帶病、蟲斑和有機械傷口的種球。切花種球規格圍徑一般在5cm以上,通常采用圍徑6~9cm的種球進行切花生產。
4.3消毒及包裝
種球清洗后篩選出的優質種球在百菌清或多菌靈藥液中浸泡20~30min,消毒后適當淋干水分。包裝以珍珠巖為基質,包裝時每箱種球不超過5層。
4.4低溫春化及催芽
為促進銀蓮花種球生根萌芽,進行低溫處理,溫度為1℃–3℃,時間3~5周。種球從冷庫中取出后,擺放在15~18℃溫度下進行催芽,8~10d后可萌芽整齊。種球萌芽后芽點粗壯,根系豐富,無病斑,根芽無腐爛,芽體無病變。
5.定植
種球生根、萌芽1~2cm時開始定植,定植時必須保證土壤濕潤,種植深度以發芽部位能適當蓋土為宜,株行距為30cm×30cm,澆透水。定植后忌移栽,否則生長不良或死亡。
6.田間管理
銀蓮花定植初期,采用80%的遮蔭網進行遮蔭,并適時澆水,10月中下旬氣溫較低時栽種,可不用遮陽網。苗期土壤不宜太濕,以防爛根;植株長有 5~6片真葉時可進行第一次施肥。保持通風,加強光照,日溫15~23℃,夜溫5~10℃。適當補充20:10:20的少量復合肥;在銀蓮花植株的營養生長中期,需要補充大量的鈣肥和鉀肥,每畝每次追施硝態氮肥10~12kg,鈣肥8~10kg;常澆水,2~4天一次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冬季注意保溫防止霜凍,保持棚內每天的通風換氣。為保證切花產量和質量均衡,現蕾初期應開始控制花枝數量,銀蓮花從12月到翌年4月大量產花。適時清除田間雜草和帶病枝葉,剪除劣質花莖,及時噴藥防止病蟲害,切花采收期光照過強可采用遮蔭網,保障切花品質。
7.病蟲害防治
銀蓮花病蟲害防治在栽種前需要進行土壤消毒殺蟲;篩選健康的種球,進行嚴格的消毒,調控株行距保障種植地具備良好的通風,配備完善的灌溉設施,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7.1病害
銀蓮花切花生產中主要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2~4月份發生最多,葉部感病由淡綠轉為黃色至黃褐色,嚴重的葉柄壞死腐爛,感染地下球莖使種球腐爛。防治在發初期,噴施75%百菌清、64%殺毒礬,或65%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病情嚴重時可增加施藥次數及藥劑濃度,對發病嚴重的植株隔離清除。
7.2蟲害
銀蓮花栽培中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地老虎。使用常用的殺蟲劑即可防治。
8.切花采收
銀蓮花花苞日開夜合,采花宜在花苞開放前的清晨,銀蓮花花苞必須展開一次才能采收,切花采收后立即放入清水中吸水。采收時保留地上莖2~3cm的莖桿,防止傷口病菌感染。銀蓮花根據花枝長度、粗度等進行分級包扎。分級好的切花用透明的塑料保鮮膜進行套裝,可防止花枝磨損,增強了美觀效果,每10枝捆綁成一扎,每扎花枝長度相差不超過1cm,采收包扎在1h內完成。
以上信息由葛小明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葛先生(男)
聯系電話:15896310366
手機號碼:15896310366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江蘇
郵政編碼:223600
電子郵箱:
信息標題:資陽紅色向日葵種子什么時候播種
小鵝瘟是由小鵝瘟病毒所引起的雛鵝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的敗血性傳染病。臨床以精神委頓,離群獨偶,鼻孔流出漿液性鼻液,患鵝頻頻搖頭,拉灰黃色或黃綠色稀糞,神經紊亂,小腸中后段黏膜壞死脫落與纖維素性滲出物凝固形成栓子,形如臘腸狀為特征。常呈敗血經過,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對養鵝業生產危害極大。
發病類型
本病潛伏期為3天~5天,以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擾亂為主要表現。根據病程的長短不同,可將其臨診類型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亞急性型三種: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發生于3日齡~10日齡的雛鵝,通常不見有任何前期癥狀,發生敗血癥而突然死亡,或在發生精神呆滯后數小時即呈現衰弱,倒地劃腿,掙扎幾下就死亡,病勢傳播迅速,數日內即可傳播全群。
急性型急性型多發生于15日齡左右的雛鵝,患病雛鵝表現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羽毛松亂,頭頸縮起,閉眼呆立,離群獨處,不愿走動,行動緩慢;雖能隨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隨采隨丟;病雛鵝鼻孔流出漿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圍,病鵝頻頻搖頭;進而飲水量增加,逐漸出現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黃色的水樣稀糞,常為米漿樣渾濁且帶有氣泡或有纖維狀碎片,肛門周圍絨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變暗(發紺);有個別患病雛鵝臨死前出現頸部扭轉或抽搐、癱瘓等神經癥狀。
亞急性型亞急性型通常發生于流行的末期或20日齡以上的雛鵝,其癥狀輕微,主要以行動遲緩,走動搖擺,拉稀,采食量減少,精神狀態略差為特征。病程一般4天~7天,間或有更長,有極少數病鵝可以自愈,但雛鵝吃料不正常,生長發育受到嚴重阻礙,成為“僵鵝”。
防治措施
小鵝瘟用各種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和預防該病均無效,因此,必須做好預防工作:
1.不從疫區引進雛鵝、種蛋和種鵝,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如確需從外地購進時,必須作實地考察,詳細了解情況,確無小鵝瘟存在,方能購進。新購進的雛鵝要隔離30天以上,無小鵝瘟方能混群飼養。
2.種蛋、孵化器要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熏蒸消毒。孵化場所有用具,在每次使用后必須徹底清洗和消毒,否則會因孵化場感染而引發該病。
3.在母鵝產蛋前30天或15天,注射小鵝瘟弱毒疫苗,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2周后母鵝所產的種蛋孵出的雛鵝具有很強的免疫力。
4.種鵝未經免疫孵出的雛鵝,在出殼后24小時內,每只皮下注射抗小鵝瘟高免血清0.3毫升~0.5毫升,其保護率可達95%以上。
5.一旦發病,立即用抗小鵝瘟高免血清治療。用量為:有癥狀的雛鵝2毫升~3毫升/只,無癥狀的0.8毫升~1.0毫升,一般注射1次即可。除重病例外,對初期發病的雛鵝,保護率可達80%~90%;也可用“金至尊”(含轉移因子、干擾素、胸腺膚等)或干擾素,用黃芪多糖溶液稀釋,0.1毫升/公斤體重,每天1次,連用3天。飲水中添加復方阿莫西林,150升飲水添加25克;0.1%的維生素C;電解多維227克加水130升,一起給雛鵝飲用,連用3天~5天,可預防細菌感染和提高雛鵝的抗病力。對病雛鵝要隔離單獨飼養。死亡雛鵝及淘汰雛鵝尸體要深埋或焚燒。
6.發病后處理方法
保持鵝群不動即有多個小群體的,不要混合,應加強隔離。較大的群體可以分人飼養,不能分人飼養的,進出每個群體時要注意換衣換鞋,避免交又感染。
全場緊急消毒使用可以殺病毒的消毒藥物(不是殺細菌的普通消毒劑)進行全場緊急消毒,對于鵝可能接觸的用具、設備、鵝舍、道路及其他建筑進行徹底消毒和清洗,并盡可能消滅蒼蠅。用具要天天清洗消毒,其他每3天消毒一次。
有針對性地用藥已經感染有癥狀的所有群體,可用抗小鵝瘟血清進行治療。小的鵝(10日齡或150克以內)胸部皮下注射,大的鵝(10日齡以上或150克以上)注射1毫升~1.5毫升。
小鵝瘟血清一般每瓶100毫升,用連續注射器可以打80只以上。不同生產廠生產的血清可能效價不同,價格會有區別,保護時間也會不同。因此打了血清4天以后要觀察,如果大群正常,可以將少數有癥狀的挑出來,單獨飼養并繼續注射;如果大群不正常,還有很多發病或者反復,應全群繼續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