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二手灑水車專用灑水車專供
發布時間:2017/06/18 18:51:21
信息編碼:5121796629.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1、選地、整地:宜選向陽山坡,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栽種?衫锰镞叺亟欠N植,或與豆科植物間套種。種植前把地全墾,除去雜木樹兜,按4×4尺的株行距挖穴,穴寬1尺見方,深0.8-1尺,每穴施土雜肥施土雜肥,綠肥或人畜糞水作基肥,土肥勻后待種。
2、定植:定植宜選在3-4月陰天進行,苗木出土后,要及時栽種,切勿風吹日曬,如運輸較遠,宜用黃泥漿漿根,噴施新高脂膜保濕。每穴種一株,蓋土、壓實、淋水即可。
3、田間管理:定植后每年春夏季各中耕除草追肥一次,施入人畜糞、廄肥、堆肥、餅肥等均可。夏季開花前,施磷鉀含量較多的肥料為好,施肥一般在除草松土后進行。要適時噴灑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
以上信息由王性福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王貴生(男)
聯系電話:13675370650
手機號碼:136753706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菏澤鄆城
郵政編碼:274700
電子郵箱:643736776@qq.com
信息標題:二手灑水車專用灑水車專供
海蜇與魚、蝦、貝多品種立體混合養殖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養殖模式,養殖品種多,各品種生活習性差異大,養殖生態環境的調控既要考慮到水的理化指標,更要考慮到生物指標如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如何使池水保持鮮、活、肥、嫩、爽,為養殖生物的生長提供優良、穩定的生態環境,是養殖能否穩產高產的關鍵。 物理調控 控制水位、調節水溫 根據養殖季節和養殖生物的生長情況,通過控制水位來調節水溫。春季水位宜淺不宜深,以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貝類如溢蟶通常在4月中上旬放苗,水位控制在70~2000px為宜。海蜇放苗時,水位120厘米以上。養殖中后期和高溫季節,保持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后,水位3750px。 加注淡水、調節鹽度 對于高鹽度養殖區,可以通過加注淡水,將鹽度調節到18~30。 生物調控 控制有害藻類 甲藻是海蜇養殖中危害最大的藻類,春季納潮肥水時,要在大潮汛接近平潮時開始進水,進水后鏡檢水樣,如果沒有甲藻,則可以施肥肥水。養殖過程中,對于換水時混人的甲藻,利用其上浮的習性,在下風頭局部聚集區用40毫克~500毫克/升漂白粉及時予以殺滅,避免其形成優勢種群。 接種單胞藻穩定生物環境 自然條件下,水中浮游植物種類繁多,優勢種群形成的隨機性很大,如果是不良藻類如甲藻形成優勢種群,會造成嚴重危害。小球藻具有廣溫、廣鹽、繁殖快、易培養、種群穩定的特點,有條件的養殖場可以向池塘接種小球藻,使其在短時間內形成優勢種群,通過生物間的拮抗作用,抑制有害藻類的生長和繁殖,保持優良、穩定的生物環境。3月初,池塘進水30厘米,用100毫克/升漂白粉全面清塘,殺滅水中所有藻類和病敵害生物,待漂白粉失效后,每667平方米接種高濃度小球藻液100升,施氮肥10毫克/升、磷肥5毫克/升。待小球藻繁殖起來,形成優勢種群后,再逐漸添加自然海水。養殖期間,根據池塘浮游植物生長繁殖情況,補充一定數量的小球藻,以保持其種群優勢。小球藻接種宜選擇在晴天的早晨或上午進行。 接種浮游動物 春季浮游植物繁殖起來后,如果浮游動物少,可以向池塘接種撓足類、枝角類,以促進其繁殖,增加餌料豐度。輪蟲雖然也是海蜇的優質餌料,但條件適宜時輪蟲繁殖速度非?,難以控制,接種量不宜過大。 使用有益微生物改善環境 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細菌、EM菌等具有降解水體中氨氮、硫化氫,促進有機物分解,抑制有害細菌繁殖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養殖環境,從而大大降低換水量,減少餌料生物流失,維護優勢生物種群的穩定。在高溫期的7月中旬~8月中下旬,每15天~20天使用光合細菌20毫克~30毫克/升,水體交換50%~60%,即可滿足養殖生物對水質條件的要求。 科學施肥 海蜇和縊蟶分別以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為食,需要通過肥水來保證充足的餌料供應。肥料分無機肥和有機肥,無機肥肥效短但起效快,有機肥肥效長但起效慢,兩者結合使用。以尿素和二胺作為氮肥和磷肥,首次肥水施氮肥10毫克/升、磷肥5毫克/升;中期肥水施氮肥2毫克/升、磷肥1毫克/升;后期肥水施氮肥1毫克/升、磷肥0.5毫克/升。施無機肥要選擇在晴天的早晨或上午進行。以雞糞作為有機肥。雞糞經過充分發酵后,采用掛袋施肥方式,每袋裝發酵好的雞糞10千克,每667平方米掛8袋~10袋。掛袋施肥的好處一是緩釋、長效;二是可以根據肥水情況,實現控制施肥。 施肥數量和次數依據池水透明度靈活掌握,養殖前期透明度1000px,中期875px,后期750px。當透明度達到要求時,要及時將施肥袋取出,減少或中斷施肥。連續陰雨天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差,繁殖速度慢,對肥料的需求減少,此時要將大部或全部施肥袋取出,待天氣晴好時再重新掛到池內。混養魚類的池塘,餌料魚的湯汁以及魚的殘餌、糞便是很好的肥料,應減少有機肥的用量。 合理放養密度 由于水體的容納量和天然餌料生物的供應量是有限的,適宜的放養密度和比例搭配對穩產、高產和養殖生態安全至關重要。以海蜇、縊蟶、牙鲆、中國對蝦混養為例,適宜的放養密度為:海蠶輪放輪捕,海蜇苗傘徑5厘米以上,第1茬5月中旬放苗,每667平方米放苗70頭~80頭;第2茬6月中下旬放苗,每667平方米放苗110頭~120頭;第3茬7月底~8月初放苗,每667平方米放苗90頭~100頭?O蟶放養面積為池塘面積的15%,每667平方米埕田投放殼長0.5~375px縊蟶苗50千克。牙鲆每667平方米放養體長3~125px魚苗800尾。中國對蝦每667平方米投放體長1厘米以上蝦苗0.3萬尾。 科學投餌 魚類(牙鲆等)的餌料是冷凍的小雜魚,要定時、定點投喂,投喂量要根據攝食和殘餌情況隨時調整。高溫季節,為保護水質,投喂前要將餌料魚清洗干凈,投喂量減少1/3~1/2,待水溫適宜時再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