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無錫什么地方有賣杜高犬的
發布時間:2017/04/09 10:13:19
信息編碼:1319400134.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芍藥,又名夢尾春、沒骨花、殿春、屬毛茛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芍藥根肉質,叢狀,沒有明顯主根。莖直立,高約50-80厘米。葉為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小葉披針形。5月上中旬在開花,花色豐富,花朵碩大,形似牡丹,開于莖頂端或葉腋,花梗長。果實為??果,種子9月成熟,球形,蠟質,黑色。 根據用途,芍藥可分為藥用和觀賞兩大類。藥用類多為原種型、碗型,花色較單調,主要取其根,經加工中藥名 “赤芍”、“白芍”;觀賞類,以觀花為主,品種多,色彩十分豐富。按花色分有白色類、紅色類、粉色類、黃色類、紫色類。按花型分有單瓣類、千層類、樓子類、臺閣類等。另外,按開花遲早分,還有早花種、中花種和晚花種之別。 芍藥原產中國,在我國至少有二三千年的栽培歷史,是我國名花這一,名貴品種很多。如紅色類的冠群芳、醉嬌紅、點妝紅、紅云映日等;黃色類的金帶圍、御衣黃、妒鵝黃等;白色類的玉盤托翠、玉逍遙、青崇山峻嶺邪路雪等;淺紅類的胭脂點玉、金玉交輝、醉西施、怨春紅等;紫色類的烏龍捧盛、寶妝成、樓紫等。 芍藥喜溫和而較干燥的氣候,宜栽培于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疏松的砂質土壤中,并以中性土或微堿性土為佳。芍藥喜陽光,忌烈日曝曬,夏季喜涼爽環境,宜置半陰半陽處。芍藥耐寒、耐旱,也耐陰。喜肥,栽植前宜施以充足的腐熟堆肥、廄肥和骨粉作基肥。澆水和施肥常結合進行,花前一個月和花后半個月各澆一次水,現蕾后施一次速效性磷肥,可使花開得大而色艷。每次澆水施肥后,要及時松土。孕蕾時只保留頂部花蕾,側枝花蕾均要去除,以集中養分開大花。盆栽芍藥忌積水。芍藥花期較短,一般為8-10天,天氣涼爽或置遮蔭處,花期可延續半個月。花謝之后,及時剪去花梗,不使結籽,以免消耗養分。秋冬之際,可施一次追肥,以利來年開花。 芍藥繁殖以分株為主。分株繁殖,時節要求很嚴,最好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花諺云“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3-4年生的芍藥植株便可分株。連根挖出老植株后,將根朝天放,抖去宿土,依根的自然走勢切開,使切開部分都帶有4-5個芽,在芽下5厘米處剪去部分粗根,然后晾1-2天,待傷口收干后再栽種,埋土不宜過深,以芽頂低于土面5厘米為宜,將覆土踏實澆透水即可。 播種繁殖,種子宜當年收當年種,種子放的時間越長,發芽率越低。用種子繁殖,從下種到植株開花約需4-5年,速度較慢,且易發生變異,多為單瓣花。 芍藥見病害有褐斑病、根腐病等、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蚜蟲等。 褐斑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病時,葉面上先出現淡黃綠色小點,逐步形成圓形小褐斑。可用0.5%等量式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800倍液噴灑防治。根腐病主要由排水不良引起。發病后,根部腐爛發黑,地上部分因此生長不好。可用60度白酒搽洗根部后重新栽植。發現紅蜘蛛和蚜蟲等害蟲,可用40%三氯殺螨醇劑2000倍液和40%樂果劑3000倍液或80%敵敵畏2000倍液,分別進行噴灑防治。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2680875129@qq.com
信息標題:無錫什么地方有賣杜高犬的
堆肥是一種有機肥料,所含營養物質比較豐富,且肥效長而穩定,同時有利于促進土壤固粒結構的形成,能增加 土壤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而且與化肥混合使用又可彌補化肥所含養分單一,長期單一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結,保水、保肥性能減退的缺陷。堆肥是利用各種植物殘體(作物秸桿、雜草、樹葉、泥炭、垃圾以及其它廢棄物等)為主要原料,混合人畜糞尿經堆制腐解而成的有機肥料。由于它的堆制材料、堆制原理,和其肥分的組成及性質和廄肥相類似,所以又稱人工廄肥。
堆肥 - 概論 堆肥是堆肥材料在堆肥化過程中的產物,過去農業時代制造堆肥稱為糞,是有機材料經過堆積細碎成小顆粒,且性狀變異而來的,堆肥的材料來自草木,如枯枝落葉。食品飼料、樹皮、蔗渣(上數為初級材料)如廚余。禽獸等排泄物則是經過初步堆肥化的次級材料。這些材料經過堆肥化過程變成肥料。目前正流行的廚余堆肥,一些很簡單的步驟就能做出來。但是堆肥的過程必須注意,不然容易招致大量的蚊蠅,做不成肥料反而惹的環境更不衛生。
堆肥 - 分類
堆肥可以分為一般堆肥和高溫堆肥兩種,前一種的發酵溫度較低,后一種的前期發酵溫度較高,后期一般采用壓緊的措施。高溫堆肥對于促進農作物莖稈、人畜糞尿、雜草、垃圾污泥等堆積物的腐熟,以及殺滅其中的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等,具有一定的作用。高溫堆肥可以采用半坑式堆積法和地面堆積法堆制。前者的坑深約1m,后者則不用設坑。兩者都是需要通氣溝,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兩者都需要鋪一層
農作物秸稈等,再鋪一層人畜的糞尿,并潑一些石灰水(堿性土壤地區則不用潑石灰水),然后蓋一層土。一般發酵56℃以上5~6d,高溫50~60℃持續10d即可。如果堆肥的溫度驟然下降,則應及時補充水分。待堆肥的溫度降低到40℃以下時,高溫堆肥中的有機物就大部分形成腐殖質了。
堆肥 - 種類
(一)人體排泄的尿和糞的混合物
人糞約含70%~80%水分,20%的有機質(纖維類、脂肪類、蛋白質和硅、磷、鈣、鎂、鉀、鈉等鹽類及氯化物),少量糞臭質、糞膽質和色素等。人尿含水分和尿素、食鹽、尿酸、馬尿酸、磷酸鹽、銨鹽、微量元素及生長素等。人糞尿中常混有病菌和寄生蟲卵,施前應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免污染環境。人糞尿碳氮比(C/N)較低,極易分解;含氮素較多,腐熟后可作速效氮肥用,作基肥或追肥均可,宜與磷、鉀肥配合施用。但不能與堿性肥料(草木灰、石灰)混用;每次用量不宜過多;旱地應加水稀釋,施后復土;水田應結合耕田,淺水勻潑,以免揮發、流失和使作物徒長。忌氯作物不宜用,以免影響品質。
(二)家畜糞尿和墊圈材料、飼料殘茬混合堆積并經微生物作用而成的肥料
富含有機質和各種營養元素。各種畜糞尿中,以羊糞的氮、磷、鉀含量高,豬、馬糞次之,牛糞最低;排泄量則牛糞最多,豬、馬類次之,羊糞最少。墊圈材料有秸稈、雜草、落葉、泥炭和干土等。廄肥分圈內積制(將墊圈材料直接撒入圈舍內吸收糞尿)和圈外積制(將牲畜糞尿清出圈舍外與墊圈材料逐層堆積)。經嫌氣分解腐熟。在積制期間,其化學組分受微生物的作用而發生變化。廄肥的作用:①提供植物養分。包括必需的大量元素氮、磷、鉀、鈣、鎂、硫和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鉬、銅等無機養分;氨基酸、酰胺、核酸等有機養分和活性物質如維生素B1、B6等。保持養分的相對平衡。②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廄肥中含大量微生物及各種酶(蛋白酶、脲酶、磷酸化酶),促使有機態氮、磷變為無機態,供作物吸收。并能使土壤中鈣、鎂、鐵、鋁等形成穩定絡合物,減少對磷的固定,提高有效磷含量。③改良土壤結構。腐殖質膠體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降低容重,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協調水、氣矛盾。還能提高土壤的緩沖性和改良礦毒田。④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力。廄肥腐熟后主要作基肥用。新鮮廄肥的養分多為有機態,碳氮比(C/N)值大,不宜直接施用,尤其不能直接施入水稻田。
(三)作物莖稈、綠肥、雜草等植物性物質與泥土、人糞尿、垃圾等混合堆置
經好氣微生物分解而成的肥料。多作基肥,施用量大,可提供營養元素和改良土壤性狀,尤其對改良砂土、粘土和鹽漬土有較好效果。
(四)作物莖稈、綠肥、雜草等植物性物質與河、塘泥及人糞尿同置于積水坑中,經微生物嫌氣發酵而成的肥料。
一般作基肥施入稻田。漚肥可分凼肥和草塘泥兩類。凼肥可隨時積制,草塘泥則在冬春季節積制。積制時因缺氧,使二價鐵、錳和各種有機酸的中間產物大量積累,且碳氮比值過高和鈣、鎂養分不足,均不利于微生物活動。應翻塘和添加綠肥及適量人糞尿、石灰等,以補充氧氣、低降碳氮比值、改善微生物的營養狀況,加速腐熟。
沼氣肥作物秸稈、青草和人糞尿等在沼氣池中經微生物發酵制取沼氣后的殘留物。富含有機質和必需的營養元素。沼氣發酵慢,有機質消耗較少,氮、磷、鉀損失少,氮素回收率達95%、鉀在90%以上。沼氣水肥作旱地追肥;渣肥作水田基肥,若作旱地基肥施后應復土。沼氣肥出池后應堆放數日后再用。
堆肥 - 制造原理
主要利用多種微生物的作用,將植物有機殘體,進行礦質化、腐殖化和無害化,使各種復雜的有機態的養分,轉化為可溶性養分和腐殖質,同時利用堆積時所產生的高溫(60—70℃)來殺死原材料中所帶來的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達到無害化的目的。因此,為了獲得優質堆肥,在堆制過程中,千方百計地為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是加快堆肥腐熟和提高肥效的關鍵。
堆肥 - 制作技術
(一)堆肥的材料
制作堆肥的材料,按其性質一般可大概分為三類:
第一類:基本材料 即不易分解的物質,如各種作物秸桿、雜草、落葉、藤蔓、泥炭、垃圾,蔬菜垃圾,廚余
等。
第二類:促進分解的物質 一般為含氮較多和富含高溫纖維分解細菌的物質,如人畜類尿、污水、蠶砂、馬糞、羊糞、老堆肥及草木灰、石灰等。
第三類:吸收性強的物質 在堆積過程中加入少量泥炭、細泥土及少量的過磷酸鈣或磷礦粉,可防止和減少氨的揮發,提高堆肥的肥效。
(二)材料的處理
為了加速腐解,在堆制前,不同的材料要加以處理。
(1)城市垃圾要分選,選去碎玻璃、石子、瓦片、塑料等雜物,特別要防止重金屬和有毒的有機和無機物質進入。
(2)各種堆積材料,原則上要粉碎為好,增大接觸面積利于腐解,但要多消耗能源和人力,難以推廣。一般是將各種堆積材料,切成2—5寸長為好。
(3)對于質硬、含臘質較多的材料,如玉米和高梁桿吸水較低,最好將材料粉粹后用污水或2%石灰水浸泡,破壞秸桿表面蠟質層,利用吸水促進腐解。
(4)水生雜草,由于含水過多,應稍微涼干后再進行堆積。
(三)堆制地點
應選擇地勢較高、背風向陽、離水源較近、運輸施用方便的地方為堆制地點。為了運輸施用方便,堆積地點可適當分散。堆制地點選擇好后將其地面平整。
(四)設置通氣孔道
在已平整夯實的場地上,開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溝,深寬各15—20厘米左右,在溝上縱橫鋪滿硬堅的作物秸稈,作為堆肥底部的通氣溝,并在兩條小溝交叉處,與地面垂直安放木棍或捆扎成束的長條狀粗硬秸桿,作為堆肥上下通氣孔道。
(五)堆制材料配方比
一般堆積材料配合比例是:各種作物秸桿、雜草、落葉等1000斤左右,加入糞尿200—300斤,水100—200斤
(加水多少隨原材料干濕而定),每一層可以適當覆蓋一層薄土,主要是起到石灰石,泥炭等的作用。為了加速腐熟,每層可接種高濕分解纖維細菌(如酵素菌),若缺乏時,可加入適量騾馬糞或老堆肥、深層暗溝泥和肥沃泥土,促進腐解。但泥土不宜過多,以免影響腐熟和堆肥質量。所以農諺講:草無泥不爛,泥無草不肥。這充分說明,加入適量的肥土,不但有吸肥保肥的作用,也有促進有機質分解的效果。
(六)堆積
在堆積場的通氣溝上鋪上一層厚約20cm的污泥、細土或草皮土作為吸收下滲肥分的底墊。然后將已處理好的材料(充分混勻后)逐層堆積、踏實。并在各層上潑撒糞尿肥和水后,再均勻的撒上少量石灰、磷礦粉或其它磷肥(堆積材料已用石灰水處理者可不用),以及羊馬糞、老堆肥或接種高溫纖維分解細菌。每層需“吃飽、喝足、蓋嚴”。所謂“吃飽”是指秸稈和調節碳氮比的尿素或土雜肥及麥麩要按所需求的量加足,以保證堆肥質量。“喝足”就是秸稈必須被水浸透,加足水是堆肥的關鍵。“蓋嚴”就是成堆后用泥土密封,可起到保溫保水作用。如此一層一層地堆積,直至高達4—6尺(1.2米/1.5米之間)為止。每層堆積極其的厚度,一般是1—2(15/25cm)尺,上層宜薄,中、下層稍厚,每層加入的糞尿肥和水的用量,要上層多,下層少,方可順流而下,上下分布均勻。堆寬和堆長,可視取材料的多少和操作方便而定。堆形做成饅頭形或其它形狀均可。堆好后及時用2寸厚的稀泥、細土和舊的塑料薄膜密封,有利保溫、保水、保肥。隨后并在四周開環形溝,以利排水。
(七)堆后管理
一般堆后3—5天,有機物開始被微生物分解釋放出熱量,堆內溫度緩慢上升,7—8天后堆內溫度顯著上升,可達6
0—70℃,高溫容易造成堆內水分缺乏,使微生物活動減弱,原料分解不完全。所以在堆制期間,要經常檢查堆內上、中、下各個部位的水份和溫度變化的情況。檢查方法,可用堆肥溫度計測試。若沒有堆肥溫度計,可用一根長的鐵棍插入堆中,停放5分鐘后,拔出用手試之。手感覺發溫約30℃,感覺發熱約40—50℃,感覺發燙約60℃以上。檢查水份可觀察鐵棍插入部分表面的干濕狀況。若成濕潤狀態,表示水分適量;若呈干燥狀態,表示水分過少,可在堆頂打洞加水。如果堆內水分、通氣適應,一般堆后頭幾天溫度逐漸上升,一個星期左可達到最高,維持高溫階段,不得少于3天,10天以后溫度緩慢下降。在這種正常情況下,經20—25天內進行翻堆一次,把外層翻到中間,把中間翻到外邊,根據需要加適量糞尿水重新堆積,促進腐熟。重新堆積后,再過20—30天,原材料已近黑、爛、臭的程度,表明已基本腐熟。就可以使用了,或壓緊蓋土保存備用。
堆肥 - 腐熟度
一、腐熟良好的條件
1、水分。保持適當的含水量,是促進微生物活動和堆肥發酵的首要條件。一般以堆肥材料量最大持水量的60%~75%為宜。
2、通氣。保持堆中有適當的空氣,有利好氣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促進有機物分解。高溫堆肥時更應注意堆積松緊適度,以利通氣.
3、保持中性或微堿性環境。可適量加入石灰或石灰性土壤,中和調節酸度,促進微生物繁殖和活動.
4、碳氮比。微生物對有機質正常分解作用的碳氮比為25∶1。而豆科綠肥碳氮比為15~25∶1、雜草為25~45∶1、禾本科作物莖稈為60~100∶1。因此根據堆肥材料的種類,加入適量的含氮較高的物質,以降低碳氮比值,促進微生物活動。
二、腐熟程度的檢查標準
堆肥腐熟的好壞,是鑒別堆肥質量的一個綜合指標。可以根據其顏色、氣味、秸稈硬度、堆肥浸出液、堆肥體積、碳氮比及腐質化系數來判斷。
(1)從顏色氣味看,腐熟堆肥的秸桿變成褐色或黑褐色,有黑色汁夜,具有氨臭味,用銨試劑速測,其銨態氮含量顯著增加。
(2)秸稈硬度,用手握堆肥,溫時柔軟而有彈性;干時很脆,易破碎,有機質失去彈性。
(3)堆肥浸出液,取腐熟堆肥,加清水攪拌后(肥水比例1:5-10),放置3—5分鐘,其浸出液呈淡黃色。
(4)堆肥體積,比剛堆時縮小2/3—1/2。
(5)碳氮化,一般為20—30:1(以25:1最佳)
(6)腐殖化系數,為30%左右。
達到上述指標的堆肥,是肥效較好的優質堆肥,可施于各種土壤和作物。堅持長期施用,不僅能獲得高產,對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都有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