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遼源杜高犬價格哪里杜高犬血統純種
發布時間:2017/04/08 20:17:50
信息編碼:1750553415.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入秋,天氣逐漸轉涼,盆栽菊花開始進入旺盛生長的關鍵階段。這時如盆栽菊花管理不善,容易引起下部的葉片紛紛脫落,形成“鷺鷥腿”、“光腳桿”,有失觀賞價值。 盆栽菊花造成下部葉子枯黃、脫落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菊花本身生長周期的因素。盆栽菊花在適宜的光照、溫度、水、土、肥等自然環境條件下,菊苗只需要4個月左右的生長期,植株即可成熟,達到孕蕾、開花的目的。菊花屬短日照植物,但這時的溫度、光照若不能滿足花芽分化的要求時,則植株下部中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就會發生變化,這時易引起老葉的先衰。因此,凡是秋末、冬初用扦插腳芽培養的菊苗易發生腳葉先落的現象。要防止盆栽菊下部葉子早脫落的現象,首先菊苗要適期扦插,如是秋末、冬初扦插的腳芽,也需要在翌年4~6月更換芽頭,另插新菊苗;再就是在翌年春天上盆后的菊苗,通過打頂、摘心,在植株周圍的盆土內促生新的腳芽,然后棄去老株,選健壯的新腳芽另植于盆內。 再就是人為的因素,即盆栽菊花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期間的施肥、澆水、防治病蟲害等措施不當而造成盆菊下部葉子枯黃、脫落。 采取防止盆栽菊下部葉片枯黃、脫落的措施是: 一、合理施肥: 菊花本是喜肥花卉,但其生長階段不同,需肥的多少也不一樣。如在各個不同階段施肥不當,也會造成盆菊下部葉子枯黃、脫落。春天定植的盆菊的復壯管理需肥稍多些,應以氮肥為主,多促發新枝葉;夏季扦插苗移栽上盆后,正處于控苗期,這時少施肥或不施肥;秋季盆菊開始旺長,需肥量大,這時應增加磷、鉀肥,但施肥也不能過量,過量會促使下部葉片老化、脫落。 二、澆水適當: 立秋后,盆栽菊花需水量應逐漸加大。但這時澆水過多過少都會使盆菊植株下部老葉枯黃、脫落。再就是要注意澆水或下雨不要使泥水濺到葉片上,最好在盆面上鋪一層干草,以免澆水或下大雨時,葉子受沾污引起黃葉、脫葉。 三、防治病蟲害: 初秋盆菊最易感染病害和蟲害。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危害植株下部腳葉,造成腳葉脫落;白粉病使受害葉片呈白色粉末狀病斑,由點成行,影響葉子美觀,也會造成葉片脫落。對于病害,在菊花未發病之前,應提早預防,每個月用0.1%等量波爾多液或50%代森鋅1000~1500倍液噴2~3次。蟲害有蚜蟲、紅蜘蛛、青蟲、卷心蟲等,可用氧化樂果或殺螟松1000~1500倍液加0.3~0.4%尿素藥肥混噴,效果良好。盆栽菊花的病蟲害應早防早治,一旦植株受損,葉子脫落,會給盆菊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也大大降低了觀賞效果。 再有,防止盆菊植株下部脫葉和“光腳桿”行之有效的辦法,是給盆菊分層分階段填培養土,待扦插菊苗最后定植在培養盆中時,首先在培養盆中填營養土1/3,隨菊苗發根及植株向上生長,再分階段分層填土,直到菊花現蕾填滿盆土時止,盆口只留2~3厘米的水口,以使澆水和施肥液不往外流。最后的一次填土,再摻入1/3腐熟的干糞末。這樣盆菊分層填土的好處是:一可逐漸把菊株枯黃的老葉和“光腳桿”埋入土中,起到矮化、美化株型的作用;二是逐層填土、逐層生根,使盆栽菊花愈長愈旺,待到開花時,盆菊達到株矮、株壯,葉色濃綠、肥厚,不脫落腳葉,花朵碩大、豐滿,花色艷麗的良好效果。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2680875129@qq.com
信息標題:遼源杜高犬價格哪里杜高犬血統純種
百合類(lilium spp)屬于百合科,百合屬。它是球根類花卉的一大家族。由于花期長,栽培容易,既可在園林中叢植,又可作花壇中心及背景,也是重要的切花材料,商品率很高,價值亦較高!
(一)形態特征及種類 百合屬多年生草本,鱗莖無皮膜,莖直立,花大、單生、簇生或呈總狀花序,花被片6,有白、粉紅、橙、桔紅、洋紅、紫等色或具褐色斑點;ㄆ诖呵镏g,在自然條件下,溫帶以夏季開花最盛。
百合有近100種,大多數為觀賞種類,少數鱗莖可供食用和入藥,目前栽培的主要有10余種!
1.麝香百合(l.longiflorum)又名鐵炮百合,產我國臺灣和日本,耐寒性較差,是色、香、形均佳的花卉,世界早已廣泛栽培,園藝品種繁多,主要用作切花,促成栽培可在l~3月開花。亦有適于盆栽者。
2.卷丹(l.lancifolium)又名虎皮百合,在全國分布很廣,栽培歷史悠久,尤以江蘇為最,自古以來均以食用為主,但其植株挺秀,花大色艷,在國外早已作為觀賞花卉而栽培,用它來點綴庭園,裝飾環境,可使園林更添景色!
3.臺灣百合(i.formosemum)原產臺灣,適于促成栽培,采用低溫冷藏,長日照處理,調節栽種期等措施,可以控制花期,為重要的栽培種!
4 王百合(l.regale)原產我國峨嵋山,莖挺拔剛直,花平展,白色,光澤優雅,芳香。耐寒性較強,適于促成栽培!
(二)生態習性
百合鱗莖上的鱗片壽命約3年,鱗莖底部所生之根稱“底根”,主要吸收水分并起固株作用;直立之正常莖,其土下部分亦能生根,稱“莖根”,主要吸收養分充實新鱗莖,壽命1年,與莖葉同枯死。鱗莖中央不斷形成新的鱗片,擴大并分生新球及子球。此外,土下部分之莖也能產生子球,空氣濕潤時,地上莖之下部亦可產生子球。某些種類之葉腋,尚能發生小鱗莖,稱之“珠芽”,可供繁殖用!
百合的休眠期因品種不同而有長短之別,在溫帶地區,秋涼后產生新芽,但常不出土,至春暖時迅速抽出。應節切花,主要在溫室內用促成栽培!
百合對氣溫的適應性較廣,但以夏季冷凍、通風之處生長最佳,性喜肥沃、濕潤、腐殖質豐富、土層深厚、排水極為良好的沙質土壤,多數種類要求微酸性土!
(三)繁殖方法 繁殖以分球為主。子球培養2~3年開花,珠芽需3~4年。其種球之培養技術如下述:
1.用小鱗莖培養小鱗莖在植株地上莖基部及埋于土中之莖節處均可發生,稱之“莖生子球”。適當深栽及摘除花蕾,有助于子球發生;或于花后將莖切成小段,平埋于濕沙中,露出葉片,20~30天自葉腋亦可生出子球。子球大者培養一年,小者需培養2~3年方可當種球。每年9~10月間,當采收百合時,取小鱗莖播于苗床。不能露地越冬者,須在春季播種,翌年秋季掘起,分級選用,大者可做種球!
2.用球芽繁殖 卷丹等能發生球芽之百合,可用此法繁殖。在自然狀態下不發生球芽之百合,亦可人為誘發球芽,即選出單節或2節莖,帶葉片扦插,能自葉腋長出球芽。利用生長刺激素處理,更可促進分生球芽。
3.用鱗片培養秋季選成熟之大球莖,將肥大而健全的鱗片剝下,斜插于粗沙中,注意使鱗片內側面朝上,入冬移至溫室,自鱗片基部傷口處即可產生子球,同時生根,經 3年培養可作種百合。小鱗莖形成溫度以 20 c為宜。一般一個母鱗莖可剝取20~30片鱗片,育成50~60個以上的小鱗莖!
4.種子繁殖 此法生長慢,一般4~5年才能獲得種球,通常只限于培育新品種及少數像臺灣百合等種子豐富而易發芽的品種!
近年來,亦有采用組織培養法培養百合新株的,解決了因多年持續進行營養繁殖而引起的老化現象,使種球不斷得到提純復壯,同時防止了病害感染!
(四)栽培技術 百合類栽培方法因種類不同,差別較大,現就一般情況概述之! ∮捎诎俸削[莖無皮膜,易干燥,因此采收后即行分栽。采收和分栽時間多數在8~9月,即花后40~60天為宜。秋天開花者可稍遲進行。因“底根”壽命有數年,用于園林配植者不需每年都掘起,一般可隔3~4年甚至更長時間分栽一次。掘起之鱗莖如不能及時栽植,應假植于略濕的沙中,并置于陰涼處。具“根莖”之百合類,栽植要較其他種類為深,以利“根莖”吸收養分,并及時除草,但不宜中耕,以免損傷“莖根”!
促成栽培時,首先要將鱗莖置于 7 c~10 c的低溫條件下冷藏處理,冷藏時間隨品種而異,一般 4~6星期,然后栽于溫室內,溫度保持 15 c~20 c,后經 3~4個月即能開花。如于顯蕾后給予 20 c~25c溫度,并每天延長光照5小時,可提早2周開花。卷丹之鱗莖,如春季冷藏,至6~7月栽植,可于10~11月開花。鱗莖冷藏時,亦應注意保持濕潤,勿使其干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