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懷化純種的杜高犬一只多少錢
發布時間:2017/04/06 10:23:06
信息編碼:2306467713.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藍莓又稱越桔或藍漿果,是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適于在紅黃壤上生長、經濟價值較高的新興優良果樹。其果實園形或扁園形,深藍色,單果重0.5~2.5g,果實完熟柔軟多汁,風味醇美,香氣特殊。適于鮮食和加工。果實中除含有一般水果中的有機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外,還含有豐富的花青素、不飽和脂肪酸、鞣花酸及微量元素鉀、鈣、鋅、鐵等,VE和B族維生素的含量也比較突出。
特別是藍莓果實葉,高含量的花色甙類色素,經醫學證明對減輕眼的疲勞及提高夜間視力有獨特功效。據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研究報道:藍莓的抗氧化作用列各種水果蔬菜之首。它是抗癌、預防血栓及動脈硬化、抵抗泌尿系統感染、預防心臟疾病和延緩衰老的非常可靠的保健食品,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藍莓果實不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而且是迄今為止最優質的天然色素。藍莓的鮮果和加工產品風靡歐美市場,國際市場上藍莓鮮果售價多年來一直保持在10美元/kg以上,供不應求,國內市場幾乎空白。藍莓適應性強、耐貧瘠,病蟲害少,栽培管理簡便易行。其唯一苛刻的要求是土壤酸性和滿足休眠的低溫條件,它要求土壤pH值一般在4.2~5.5,這正是我國紅、黃壤地區的特點。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引種,但到2005年底止,全國藍莓的人工栽培總面積不足500公頃,因此,發展潛力巨大。貴州先后引入了北高叢、半高叢和兔眼藍莓等栽培種類進行試種,通過7年的觀察和栽培研究,現將藍莓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適應性及其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藍莓的生物學特性 1.1藍莓主要栽培種類藍莓為杜鵑花科越桔屬植物,呈灌木。全世界約400個種,我國約91個種28個變種,主要分布于東北和西南地區。目前,已栽培利用的主要有三個種類:即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兔眼藍莓原產北美洲亞熱帶地區,樹高2~5m,樹勢旺盛,抗旱,耐熱,長壽,豐產,對土壤酸度的要求幅度寬些,休眠期與需水期均較短,適合我國南方地區栽培。高叢藍莓主產北美溫帶、亞熱帶,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種面積最大的藍莓種類。高叢藍莓又分北方高叢、南方高叢和半高叢等;南方高叢藍莓需要低溫休眠的時間短,適合南方種植;半高叢藍莓是高叢藍莓與矮叢藍莓的雜交種,樹高一般為0.7~1.5m,適于休眠期較長的寒冷的北方種植;北方高叢藍莓適宜于在休眠期稍長的北方種植,高叢藍莓的樹高通常2~3m。矮叢藍莓要分布寸: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部沿海地區,以野生資源為主,樹高不足0.5m,適宜北方寒冷地區種植,它分布在高叢藍莓的北界。 所有藍莓均喜光,在排水良好、并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pH值4.2~5.5)上生長良好。
1.2藍莓的形態特征藍莓為灌木,樹體大小及形態差異顯著。樹高從5m到0.3m,多年叢生,有常綠也有落葉,單葉互生,葉全緣或有鋸齒。花冠常呈壇形或鈴形。花瓣基部聯合,外緣4或5裂,白色或粉紅色,雄蕊8~10個,短于花柱,由昆蟲或風媒授粉,花序多為總狀花序。多數種成熟時果實呈藍黑色,有的種為紅色;果實有球形、橢圓、扁圓或梨形,平均單果重約在0.5~2.5g之間。果肉細軟,多漿汁。種子細小,食用時可隨果肉食下不影響口感,根系多而纖細,粗壯根少,分布淺,沒有根毛。
1.3藍莓的生長、開花和結實習性藍莓在一個生長季節內可有多次生長,以二次生長較為普遍。在我國南方,藍莓一年有兩次生長高峰,第一次是在5~6月,第二次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苗栽植后第三年生長明顯加快,新枝萌發多并生長旺盛,年生長量可達 1米以上。當年生枝頂端多形成花芽,花芽從頂端向下進行分化,每一枝條可分化的花芽數與品種和枝條粗度有關,高叢藍莓一般4~7個,兔眼藍莓3~6個;花芽在節上以單生為主。各種類藍莓的花芽分化期不同,矮叢藍莓和高叢藍莓在7~8月開始分化,兔眼藍莓從6月中旬開始;到9月底至10月初,藍莓的花芽分化已經完成。從形態上看,藍莓花芽肥大,呈橢圓形或近球形。花芽以下為一些窄尖的營養芽和休眠芽。
藍莓的開花期因氣候和品種有明顯的差異,正常年景藍莓在我國南方2月上、中旬開花,北方為4~5月;花期一般15~20天,最長達40天。花在一個伸長的軸上著生,構成總狀花序。花開的同時營養芽開始發育成營養枝,營養枝生長到一定程度(長度不等)便停止生長,頂端最后一個細尖的幼葉變黑成黑尖,“黑尖” 約2周左右脫落,至2~4周后,位于黑尖下的營養芽長出新枝,并具有頂端優勢,即實現枝條的轉軸生長,這種轉軸生長在南方一年有3~5次。夏季最后一次新梢上緊挨“黑點”的一個芽原始體逐漸增大發育成花芽,占據了頂端的位置。從枝頂花芽往下還能形成多個花芽,第二年春天開花并結果。其下的營養芽又發育成營養枝,而結過果實的短小枝秋后逐漸干枯、脫落。
藍莓多為異花授粉植物。高叢藍莓自交可孕,但可孕程度在品種間有明顯差異;而兔眼藍莓和矮叢藍莓一般自交不孕,因此在生產上須考慮多品種搭配建園,以提高產量。藍莓的花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大約一個月后增大趨于停止,之后漿果保持綠色,體積僅稍有增長。當漿果進入變色期與著色期后,漿果增大迅速,可使果徑增長50%。在著色以后,漿果還能再增長20%,且甜度和風味變得適中。同一果穗上的果實不同時成熟,果穗頂部、中部的果實先熟,成熟時間一般在6~8 月。同一品種和同株樹上的果實成熟期一般在30天左右;在貴州麻江和江蘇南京,兔眼藍莓早熟品種6月中旬開始成熟,晚熟品種7月上、中旬開始成熟。
2、栽培技術 2.1園地選擇根據藍莓的生態適應性,先確定適栽區域(即氣候條件適宜區),然后進行種植地塊的選擇。在選擇種植地塊時要首先了解或測定土壤pH;其次,要盡可能選擇土壤疏松、富含有機質而且排灌條件良好的地方,若是山地要盡量選擇陽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過15°,大于15°時要修筑2m寬的梯田;立地類型以荒山地、低產松林改造地最佳,坡地退耕也可。但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不如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而且病蟲害和雜草也比松林改造林地多,使生產管理成本增大。在南方丘陵山區,結合商品林基地建設,推廣種植藍莓,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調整了林種結構,還可以增加山區群眾的經濟收入。
2.2定植密度與整地 定植密度:高叢藍莓以1.0~1.5m×2.0~3.0m為宜;兔眼藍莓常選擇1.5m×2~2.5m,半高叢藍莓選擇0.6~1.2×2m。在國外,實際栽培密度常根據機械化程度而定。我國南、北方,可以根據實際經營目標選擇適宜的密度。
整地:定植前挖定植穴稱為整地,整地(定植穴)規格為1.0m(長)×1.0m(寬)×0.5m(深)。種植半高叢藍莓和矮叢藍莓可適當縮小整地規格,對兔眼藍莓可適當增大整地規格。定植穴挖好后,將取出的泥土摻入磨碎的松樹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勻后回填入穴內,回填土要高出地面 20~30cm為宜,在土壤酸度不夠的情況下可摻入適量硫磺粉。
2.3品種配置與定植時間異蒞授粉是提高藍莓產量和果實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叢藍莓自花結實率高,而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多數品種白花結實率極低或不結實。異花授粉可使高叢藍莓的座果率從67%提高到82%,使兔眼藍莓從18%提高47%。因此,在藍莓的種值園內,至少需配置兩個以上品種相互授粉,以提高產量和品質。授粉樹配置比例一般為2~3∶1,即主栽品種2~3行,授粉品種1行。
定植時間: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動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而且要扶土踩緊壓實,做到“三扶兩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來時定植為宜;有灌溉條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貴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達到95%以上的成活率。
3、生產管理技術 3.1施肥藍莓對肥料的需求量很低,在土壤酸度滿足的情況下,一般只需施入少量N肥,也可根據對葉的分析或缺素癥狀施入其它肥料。但要特別注意藍莓是嫌鈣植物,對鈣有迅速吸收和積累的能力,在鈣質土壤上種植時,由于吸收鈣過多而導致缺鐵失綠或死亡。從整個樹體營養分析,藍莓又屬于寡營養植物,與其他果樹相比,樹體內 N、P、K、Mg、Ca的含量很低。因此,過多施肥往往會導致肥料過量而傷害樹體,影響產量。藍莓屬喜銨態氮樹種,因此,施N時要禁止使用硝態N,因為硝態N對藍莓有害,尤其是NaNO2;在pH5.0以下時,用尿素較好,在酸性較強的環境下,尿素可順利轉化為銨態N,在pH高于5.0時則以(NH4)2SO4為佳。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土壤pH而定。在施用K肥時,切忌施KC1,因為C1對藍莓有害,可使用K2SO4等。生產上應盡量施用有機肥和農家肥,如豬、牛糞。也可以播撒綠肥,如白三葉等。
施肥方法可以全園撒施,也可以溝施。在南方山地一般以開溝施為宜,可有效減少肥水流失。施化肥時溝寬20~25cm,溝深10~15cm;秋、冬季施農家肥或壓青時,溝寬30~35cm,溝深35~40cm。綠肥則通過翻挖壓青埋入土中。
3.2雜草控制、土壤管理用除草劑除草消除雜草是一種經濟有效之舉,但生產上用植物的有機殘體進行地面覆蓋是一種很好的控制藍莓園雜草的管理方式。可用粉碎的松樹皮、松針、苔蘚和枯枝落葉等覆蓋園地。在松樹多的地方,枯落松針是一種很好的地面覆蓋物。地面覆蓋有許多好處:首先有利于保持土壤濕度,緩沖土壤溫濕度的驟變,保護根系;其次,有利于使土壤pH維持在較低水平;第三,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肥力,減少缺素癥,促進生長和增產;第四,防止雜草效果好。此外,覆蓋還能使藍莓在比較干旱的高坡礦質土壤上栽培成功,有人用聚丙烯塑料膜進行地面覆蓋,也取得較好的土壤保濕和雜草防止效果,但其它方面的作用不如植物殘體。行間進行季節性間作低矮作物也有較好的效果,它不僅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還有較好的行間防草作用,在粘重土壤上應用的效果尤為突出。在大面積種植藍莓時,難以用植物殘體覆蓋,最有效的措施是定植前用除草劑殺滅雜草,定植后全墾園地播撒綠肥,如白三葉、紅三葉等豆科植物,三年后可完全覆蓋園地,又能增加土壤肥力。貴州麻江藍莓園采取播撒白三葉覆蓋園地,四年來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0.8%,效果十分良好。
另外,在土壤管理中,水分灌溉也是增產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南方的降雨量條件完全可保證藍莓的正常豐產,但在果實膨大期遇干旱會使產量大大降低,因此建立灌溉設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3.3整形修剪 果樹的整形修剪是調節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矛盾,解決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從而實現豐產、優質、高效的目的。藍莓為多年叢生灌木,對它的整形修剪與大果型果樹不同,而且,高叢藍莓和兔眼藍莓的修剪方法也有差異,要區別對待。
高叢藍莓的修剪主要任務是調節當年結果與下一年的結果潛力。幼樹整形修剪主要是保,持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促進樹冠盡早形成。一般在定植后第1~2年主要以去花芽為主,目的是促進根系生長,擴大樹冠、增加枝量;第3年修剪主要疏去基部弱小枝、病蟲枝,保持樹冠直立,以便結果后果實離開地面,第3年株產控制在1kg左右。一般在定植第3~4年之前修剪量不大。對成齡樹,則要著眼于收獲的質與量。對直立型品種,疏除樹冠中心部位的枝以使樹冠開張;開張型品種,需剪除下部的放射狀枝,重剪弱枝,以促進形成壯枝和產生較多的葉;疏除細弱枝,保留強旺枝,短截長果枝,根據枝條強弱,保留3~5個花芽,每個結果枝要有足夠的葉片,以滿足果實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和保證果實品質。花量大時,要進行疏花疏果,甚至疏除整個花序,當樹體進一步衰老,到20年后,若不進行品種更新,則需重重回縮,進行樹勢的更新復壯。
兔眼藍莓株叢相對較高大,能夠承受很高的產量,但不同品種其生長勢有差異。因此,對其修剪要依樹體長勢而定,對幼樹主要是除掉下部弱枝和樹冠中部過分擁擠的枝條。對成齡老樹,主要是防止樹冠過高和內膛過密。疏除密枝、細弱枝、交叉枝和病蟲枝,結果主枝年齡超過5~6年,要回縮更新。由于藍莓在我國規模種植才剛起步,對其栽培管理技術還在不斷探索和試驗中。
3.4病蟲害防治 藍莓在新種植區很少見病害,而害蟲的種類較多,但在國內未見有大的危害報道。不過隨著栽培規模的擴大,栽培時間的增長,其病蟲害防治將成為藍莓生產管理中的重要內容。
藍莓常見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僵果病、莖干腐爛病。有時種植戶往往把藍莓樹體缺素(缺鐵、鉀、鎂等微量元素)而導致葉片變色而誤認為是病害。藍莓不同種類和品種對病害的抗性有明顯差異。高叢藍莓的抗性明顯低于兔眼藍莓。如高叢藍莓中的達柔(Darrow)易感染根腐病和莖干潰瘍病。藍莓的各種病害均可在生產管理季節用硫劑或其它殺菌劑進行防治。也有報道認為莖干潰瘍病很難用殺菌劑防治,因此,該病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已成為北方高叢藍莓的毀滅性病害,國內尚未見有該病為害的報道。
藍莓園常見蟲害主要有:蚜蟲、螨類、果蠅、毒蛾、刺蛾、大蠶蛾、天牛、蝽象、枝梢食心蟲等危害葉、果、枝干。其中對蚜蟲、毒蛾、刺蛾、大蠶蛾等葉部蟲害,用殺蟲劑均可防治,也可在夜晚對其實施燈光誘殺成蟲;對天牛、食心蟲等枝干蟲害,了解其生活史后,可用殺蟲劑噴殺幼蟲;對果蠅等果實害蟲及部分天牛可在 5~7月用糖醋液誘殺成蟲,特別是4月下旬開始誘殺第1~2代成蟲,是對7~8月果實成熟盛期減少危害非常關鍵的防治措施,而且效果非常良好。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2680875129@qq.com
信息標題:懷化純種的杜高犬一只多少錢
黃花菜又叫金針菜,為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是含苞未放的花蕾,營養豐富,是傳統特產蔬菜之一。 葉枯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花薹。葉片發病,多在葉尖或葉緣產生水漬狀褐色小點,后沿葉脈向上下蔓延,形成褐色條斑,邊緣赤褐色,中央深褐色,上密生小黑點,嚴重時全葉枯死。花薹感病,多在距地面35厘米左右處出現病變,初為水漬狀小點,后變褐色至深褐色橢圓形或長圓形斑點,病斑邊緣深褐色,病部密生小黑點,嚴重時花薹變黃枯死。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殘體上越冬,借風雨傳播;田間一般4月下旬開始發病,5-6發病加快,多雨高濕發病嚴重。另外,葉螨為害重的地塊病害亦重。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雨后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或地表濕度過大。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葉螨危害重的地塊,可選用滅螨的藥劑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