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金農網首頁 > 供應信息 > > 正文
信息類型:供應信息
信息標題:五家渠哪里有賣比特幼犬的價格多少
發布時間:2017/04/02 21:43:45
信息編碼:4345416600.shtml
金農網農業百科:
一、繁殖方法
(1)蘆頭繁殖 蘆頭即塊莖上端有芽的一段。在收獲山藥時,選擇頸短、粗壯、無分杈和無病蟲害的山藥,將上端有芽的部分折斷,長約15厘米作種。蘆頭取下后到第二年栽種相隔約半年,故必須妥為貯藏,以免腐爛。南方在蘆頭收后,放室內通風處晾6~7天;北方可白天放在室外曬4~5天。使表面水分蒸發,斷面愈合,然后放人地窖內或干燥的屋角。1層蘆頭l層稍濕潤的河砂,約2~3層,上蓋草防凍保濕。貯藏期間常檢查,若砂過干過濕則應及時調換,直至栽種時取出作種。
(2)珠芽繁殖 收獲前將散落在田間的珠芽收集后,裝在木桶或竹簍內貯藏。南方3月(北方4月)播種,播前在整好的土地上做畦。南方做1.3米寬的高畦,北方打埂作畦。在畦上開溝,深5~7厘米,按株距3~5厘米播人珠芽1粒,播后施以人畜肥及草木灰,然后覆土與畦面平,稍加鎮壓。幼苗出土后,注意勤除草,淺中耕,施肥2~3次。苗枯后割去蔓莖,挖出根部,將挖出的栽子進行貯藏。南方也可不挖出,留在土中,到第二年栽種前挖出作種。用珠芽培育成的栽子,第1~2年產量較高。
二、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應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向陽、排水流暢、酸堿適當的砂質壤土為好,需要深耕土地。冬季深耕,翌年下種前施基肥,每畝施廄肥、堆肥等5000千克,均撒地面。再細翻土,深約50厘米,然后耙平。南方雨水較多應做高畦,畦寬1.3米,以利排水;北方雨水少,每栽種4~5行之后,隨即起10~15厘米高的畦埂,以便灌水。
2.栽種方法 南方3月,北方4月上中旬栽種,行距20~30厘米。栽種前先在畦上開溝,溝深5~7厘米,然后將栽子或蘆頭向同一方向平放溝中,間距15~20厘米,栽后每畝用人畜糞尿約1600千克施人溝中,隨即覆土與畦面相平(適當密植可以提高產量)。
三、田間管理
苗高30厘米左右進行中耕除草,并追肥1次,此后不宜再行中耕。適當增施肥料是山藥增產的重要措施。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施肥之后設立支柱讓莖蔓攀援,每株分插1支柱,南方用小竹子、小樹條;北方用稈秸等,長度2米左右。相鄰兩行的4根支柱頂端捆在一起,以防被風吹倒,同時應將莖蔓引上支柱。山藥在出苗初期及7~9月生長旺盛期,應保持一定的土壤濕度方能生長良好。
四、病蟲害及防治
l.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炭疽病:7~8月發生較嚴重,受害莖葉上出現褐色下陷的小斑,呈不規則的輪紋,上有小黑點,嚴重時造成枯莖落葉。
防治方法:①種栽時,用1:1:150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后下種,②出苗后,噴1:1:150波爾多液,每10天1次,連噴2~3次:③發病后,噴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7天1次,連噴2~3次。
(2)白銹病:7~8月多雨季節發生。受害莖葉,初期出現淡黃色的斑點,后變成向外凸出的乳白色疙瘩,最后病斑表皮破裂,散發出白色粉末。危害嚴重時,可使莖葉枯萎。
防治方法: ①栽培地不能過濕,雨后注意排水;②忌與十字花科蔬菜輪作;③發病初期噴灑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
(3)線蟲病:危害地下塊根,長出許多大小不等的小疙瘩,使其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影響產量和質量。
防治方法 ①結合整地,施用40%辛硫磷,或3%甲基異硫磷,每畝5公斤進行土壤消毒:②避免使用有病蟲害感染過的種栽;③栽種前,蘆頭或種栽用1:1:150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進行消毒處理。
2.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1)蠐螬:在生長期咬食塊根,使塊根不能正常發育,影響產量和山藥品質。如食用,味變苦且煮不爛。
防治方法:①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灌,或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畝2公斤,拌濕潤釣細土25~50公斤,結合中耕除草沿壟或畦面撒施;②在整地時,用40%辛硫磷或3%甲基異硫磷進行土壤消毒。
(2)葉蜂:幼蟲灰黑色,專食山藥的莖葉,5~6月發生嚴重時,可將全株葉片食光。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3)地老虎:咬食地下塊根。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灌滅殺。
五、生長習性
山藥為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藤本,對氣候條件要求不高,喜溫暖,耐寒。凡向陽溫暖的平原或丘陵地區,均能生長良好。山藥為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土壤酸堿度以中性為最好,ph6.5~7.5的土壤均可種植。山藥根吸肥力強,一般不連作。
六、采收、加工及炮制
1.采收 山藥春栽于當年霜降前后即可收獲。l0月下旬當地上莖葉枯黃時,先采收珠芽,再拆除支架,割去莖蔓,挖出地下塊根。挖時要小心,注意保持山藥塊根完整無損。挖取后,先切下蘆頭貯藏作種栽,塊根加工成藥材。
2.加工 塊根挖回后,要趁鮮加工,否則變軟加工率降低。加工時,洗凈泥土,泡在水中用竹刀或碎碗片刮去外皮及根毛,使呈白色。然后放入坑內用硫黃熏蒸,每100公斤山藥用硫黃50克,熏1~2天才能熏透。當山藥塊根水分滲出、體變軟時,取出曬干或烤干,即加工成為"毛條"。約6公斤鮮晶,加工成l公斤"毛條"。然后裝入木箱或竹簍,置通風干燥處貯藏。
珠芽:中藥名為"零余子"。采集后立即曬干,用時打碎即成飲片。若作繁殖材料,應立即用干砂層積貯藏。
處方用名 山藥,淮山藥,土炒山藥、炒山藥。
炮制加工
歷史沿革 南北朝劉宋時代有蒸法(《雷公》)。宋代有炒(《三因》),微炒(《背疽方》)、姜汁炒、炒黃(《婦人》)等炮制方法。金元時期有白礬水浸焙法(《儒門》)、炮法、五味于炒(《瑞竹》)等炮制方法。明代以后,有乳汁浸(《滇南》)、酒蒸(《宋氏》)、蔥鹽炒黃(《保元》)、乳醋炒(《醒齋》)、炒焦(《醫案》)、土炒,鹽水炒(《害利》)等方法。現行,有清炒、土炒、米炒、麩炒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山藥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2.土炒山藥 先將土粉置鍋內加熱至靈活狀態,再投入山藥片拌炒,至表面均勻掛土粉時取出,篩去土粉,放涼。
山藥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3.麩炒山藥 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其冒煙時投入山藥片,不斷翻動,至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晾涼。
山藥片每100kg,用麥麩10kg。
成品性狀 本品呈類圓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黃色,周邊顯淺黃白色,質地堅脆,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土炒山藥表面土紅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氣。麩炒山藥,表面淡黃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氣。
炮制作用 山藥生用功偏補腎生精,益肺腎之陰。如治肺虛咳嗽的薯蕷丸(《金匱》),治陰虛消渴的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土炒山藥以補脾止瀉為主,用于脾虛久瀉。如治脾胃虛弱,大便泄瀉。
麩炒山藥則長于益脾和胃,益腎固精。如治脾虛泄瀉,久痢不止的參苓白術散(《局方》),治腎虛精關不固,夢遺滑精。
炮制研究 山藥主含薯蕷皂甙、粘液蛋白及大量淀粉。薯蕷皂貳元是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的原料。實驗研究表明,生品與炮制品薯蕷皂甙元含量:土炒品>清炒品>麩炒品>生品。可見以土炒晶增加最多。
以上信息由錢海林自行發布!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金農網”看到的,謝謝!
聯系人:錢經理(男)
聯系電話:15910000850微信同號
手機號碼:15910000850
在線QQ咨詢:
聯系地址:山東
郵政編碼:272400
電子郵箱:2680875129@qq.com
信息標題:五家渠哪里有賣比特幼犬的價格多少
目前,北方即將進入嚴冬季節,正是溫室大棚茄果類蔬菜開花結果前期,也是大棚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的關鍵時期。為此,記者特組織此稿,以幫助經銷商和農民做好大棚病害管理工作并提高經濟效益。
1.大棚病害嚴重三主因
首先,溫濕度管理失誤。絕大多數菜農都是在上午10時左右開始通風,早晨和夜晚封閉風口,結果導致溫室內溫度低、空氣相對濕度高。而大多數病害發生發展的適宜溫度多在15-26℃。如此管理,棚內溫度長期處于20℃左右,濕度處于90%以上,恰好最適合病害的發生。
其次,低溫管理造成土壤溫度低。這種管理模式下,土壤溫度長期處于20℃左右甚至更低。土壤溫度低,根系發育不良,影響吸收能力,從而導致植物抗逆性差。從“根”上解決各種病害問題也正是農業專家們一直提倡的病害防治根本。根健康了才能枝繁葉茂,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抵御病害。
再其次,沒有及時、徹底地消滅和控制病原。這一點已經隨著菜農防病蟲意識的提高而做得越來越好,在一些成熟的種植區,溫室大棚內已經幾乎見不到病葉、病果以及秧蔓等堆在大棚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把這些清理出大棚,也需要及時深埋、漚肥或燒毀,因為在溫室通風時,病菌還可從風口傳入棚內,造成再次發病。
2.溫濕度調控是最佳防病途徑
除了在安全間隔期定期噴灑保護性殺菌劑外,創造高溫、低濕的生態環境最為重要,也是生態防治的主要措施。一般來說,溫室的濕度在夜間要高于 90%,清晨拉草苫后,要立即開啟通風口通風排濕。9時后,棚內溫度上升加速時,關閉通風口,并使棚內溫度快速提升至比作物生長最高溫度上限高2-3℃,并盡量維持這個溫度一直到15-16時。15-16時后,逐漸加大通風口,加速排濕。覆蓋草苫前,只要棚內溫度不低于16℃,就要盡量加大通風口;若溫度低于16℃,則需及時關閉通風口保溫。并且,在保證清晨棚內溫度不低于10℃的前提下,可在21-22時左右再次從草苫下面開啟風口,盡量降低棚內的濕度。上述的溫濕度控制過程中,當溫度高時濕度低,當濕度高時溫度低,這就能有效抑制病害發生,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量。
3.合理調整蔬菜上市季節
一般來說,春節前后的蔬菜價格為一年中最高,因此茄果類蔬菜在栽培上可適當調整,使其在春節前后達到采收盛期。具體方法可通過調整播種期、調整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來實現。這樣就要求在管理上更細致,病蟲害的防治一刻也不能放松。在用降低棚內溫度調控作物生長速度時,要充分保證土壤的溫度不能過低,以免根系發育不良,造成病害突發。
管理實例
黃瓜嫁接抗枯萎 灰霉霜霉角斑早預防
黃瓜嫁接技術已經廣泛推廣,一般是用黑籽南瓜做砧木,嫁接有效地克服了黃瓜的連作障害即防止了枯萎病的發生。嫁接后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嫁接之后,黃瓜的根必須切除,否則黑籽南瓜的根會生長不良,接口愈合不好,而黃瓜的根還會感染枯萎病。
黃瓜灰霉病、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是春節前黃瓜生產上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這幾種病害發展快、破壞能力強,其中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危害黃瓜葉片,灰霉病則危害花、幼果、莖、葉等,以危害花和幼果最為普遍。幾種病害因其發生規律有相似之處,可同時進行防治。
黃瓜是葫蘆科蔬菜的典型代表,其他葫蘆科蔬菜如西葫蘆、西瓜、甜瓜、苦瓜等大多需要嫁接栽培,以抗枯萎病的發生。除了枯萎病外,瓜類的白粉病危害較重,保持大棚通風透光、不偏施氮肥可降低發病幾率。發病時,要在發病初期盡早噴藥防治,以達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番茄生理病害應重視 辣椒管理更精細
相比較黃瓜而言,番茄的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在大棚中的壽命可長達2-3年,產量極高。在管理上,番茄對水肥缺乏也沒有黃瓜那么敏感,在栽培管理上比黃瓜要粗放。
番茄在這一時期的病害主要有早、晚疫病和灰霉病,其溫濕度控制與黃瓜的相似,只是番茄的溫度上限比黃瓜要低,在上午關閉風口時,使棚內的溫度達到30-32℃即可。
除了常見的幾種病害外,近幾年番茄的生理病害和病毒病日益嚴重,如臍腐病、筋腐病、畸形果、卷葉病等。造成這些病害的原因大多是多種不良條件的綜合作用所致。低溫、高溫、弱光、高夜溫、缺鉀、氮肥過多等都會引起這些病害發生。預防這類病害的發生要采取綜合措施,在合理調控溫濕度的基礎上,還需要合理施肥與追肥、適當稀植、改善棚內光照條件(整枝打叉)、選擇濃度適宜的蘸花激素藥液等。
其他茄科作物如辣椒、茄子也是冬季栽培的高效益種類,辣椒要控制在28-30℃,茄子則為26-28℃。辣椒根系淺,不耐旱、不抗澇,既怕高溫又怕低溫,因此在栽培管理上比番茄、茄子更需細心。在正確控制溫濕度的基礎上,定期噴灑保護性殺菌劑即可有限防止各類病害的發生;防治病毒病要同時兼治蚜蟲,盡量避免農事操作造成損傷。